郝波:我為什么說允許寶寶挑食
說真的,我們很多大人對某種新鮮食物的接受程度也不怎么高,為什么認為孩子會接受得很快呢?要知道,他可是剛剛開始嘗試這個地球上各種各樣奇怪的食物啊!
對于挑食,很多家長的理解都有偏差,比如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我家孩子只吃蘿卜、土豆這類塊莖類的蔬菜,不吃綠葉蔬菜。我把菜剁得很碎,做成肉丸子,可他還是不吃。
女兒1歲多,3頓飯都吃得不少,但是不吃蛋類。怎么做都是吃過兩三次就不愛吃了,魚和肉類倒是吃得可以。怎么才能讓她吃雞蛋?
我家娃堅決不吃蝦,蝦多有營養呀!咋能讓她吃呢? ……
現在物質生活比較豐富,各種各樣可以提供的食物種類比較多。而且,家長對孩子關注多,期待高,總希望孩子能夠每頓都吃飽,每樣都不缺。反而不能讓孩子自自然然去吃自己需要的食物。很多時候,孩子吃飯沒有滿足家長的期待,某一種食物沒吃,或者在某一個階段有某幾種食物沒吃,或者使用某一種烹飪方式沒吃,家長都會認為孩子是挑食了。
如果某種食物的營養素可以用別的食物替換,孩子的營養素攝入完全不受影響,即便有些“挑食”也是沒有關系的。比如,孩子不吃茴香或者香菜,如果吃別的綠葉菜也是完全可以的。如果孩子不吃蝦、不吃蛋,但能夠吃魚或者肉,就不會影響生長發育。在某種食物上特別較勁,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
輔食添加階段孩子挑食很多。比如,給孩子添加蔬菜或者蛋黃之初,他們不一定會很容易就立刻接受某種食物。不要因遭到一兩次拒絕就輕易放棄新食物的添加,認為寶寶是挑食,有時候,添加一種新食物往往需要20多次的耐心嘗試才能“轉敗為勝”。要給孩子認識和接受新食物的時間,任何一種新鮮的食物也許在孩子看來真的很可怕,就像人類最初接觸西藍花、螃蟹或番茄時,也沒覺得它們是美味的食物。
不同情況下,不同時期,家長發現孩子對某些食物有喜好,對某些食物有厭惡,這可能跟當時的制作方法、家庭的氛圍、孩子的情緒都有關系。比如,夏季孩子可能喜歡吃一些偏涼爽的食物,生病以后孩子可能喜歡一些清淡的食物。孩子的食欲也不是會一直保持那么好,我們也得允許還不會表達的孩子用挑食來表達“我今天胃口不好”吧!
在吃飯這件事上,父母自己的示范效應其實是最強的。有時候我們希望孩子什么都吃,但自己卻做不到。
我們無意識的挑食行為會被孩子看在眼里。這個時
候,孩子都是無限崇拜父母的,如果希望孩子嘗試
某種食物,不用多說,就自己把它吃得香甜和享
受就好了,孩子會被你感染,而且因為相信你,
所以也相信那種食物一定很美味。
科普啥叫真挑食?
很多家長說的挑食并不是醫學意義上的真正的挑食。真正的挑食是指某類或者某幾類營養素所涉及的食物都不吃。比如,肉、魚、蛋等含有高質量動物蛋白的食物孩子都不吃,或者所有蔬菜都不吃。而這樣的孩子非常少見,可能會存在于一些有營養性疾病或者營養缺乏。有的孩子在感冒、腹瀉時服用藥物也會導致偏食、挑食、食欲不佳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