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含兒 編輯|嚴芳 插圖|李麗
讀懂寶寶的愛重復!
文|含兒 編輯|嚴芳 插圖|李麗

在成長的某一個階段,你的寶寶可能會樂此不疲地重復同一件事,一遍又一遍。看似他是在調皮搗蛋或是浪費時間。但實際上,寶寶的很多重復動作都暗示他的一些心理活動和成長需求,媽媽需要做的是和他互動起來。
對于新媽媽來說,有時候會覺得寶寶像是來自火星,總會有很多跟地球人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愛重復,重要不重要的話都要說三遍;再普通不過的電燈開關,他們樂此不疲反復按N多次;把一個破瓶子扔來又扔去的;每天晚上只聽那一個故事,盡管自己都能背出故事的每一個字……
也許你很著急,多么寶貴的時光就這樣被啰唆掉了。但實際上,對寶寶的成長來說,這種重復性是必須的,也是值得高興的。愛重復的寶寶都是正常、聰明的寶寶,證明他們開始探索這個世界了。如果了解了寶寶的成長特性,我們就會平靜接納他發展過程中每一個像火星人一樣奇葩的做法了。
世界是新的
對于剛出生的孩子來說,這個世界就是全新的。他們小小的腦袋要一下子認識這個世界,需要一個過程,而反反復復、啰里啰唆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學習方法。比如,新生兒喜歡盯著一個地方或一個東西看很久,長久地吸吮自己的手指;再大一點發現一個圓體的東西會滾動,于是他就特別喜歡玩球;會走路了,發現走樓梯跟走平地的感覺不同,于是,這個時候的寶寶又喜歡反反復復地上下樓梯。這些都是寶寶為了認識、體驗這個世界而所要經歷的過程。
試探你的耐心
孩子愛重復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也是為了試探你,就是試探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可以依靠的那個人是否全盤接納他。這種試探也可以理解為對我們為人父母的考驗,考驗我們是否有耐心慢慢等待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所以,我們不要因為他們重復就顯出不耐煩,或以為他是故意調皮,也不要在他要求一個故事重復聽的時候懷疑他的理解能力。如果孩子的重復被我們隨意打斷或冷漠對待,那么他就可能會接受大人的這種模式,提前對新鮮事物失去好奇心和探索欲。還有就是,如果孩子在反復扔東西的時候,被大人隨意拿走,他就會接收到不被接納、不被允許的信息,長期接收這種信息,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渴望被關注
有的時候,寶寶的重復行為也不完全是為了學習,也可能是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
如果你在看手機,完全不理會身邊的這個小人兒,他可能就會一遍又一遍地扔一個瓶子,因為只有扔掉了這個瓶子讓你聽見了響聲,才會抬起頭來起身去撿回瓶子。如果你沒有理解到這個信號并放下手機陪寶寶玩,那這個小人兒就會重復這個動作遍來提醒你,至少這個辦法可以讓你一遍一遍撿回瓶子,并且多看他兩眼。
就是一種游戲
如果我們不想隨便給孩子的重復行為貼上任何標簽,那就理解為這是他們成長中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對他們來說,既可以開發他們的大腦,滿足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興趣,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肌肉群,對身心的發育都是有好處的。既然是一種有益身心的事情,就讓他重復吧!我們只需平心靜氣地陪伴。
寶寶的很多重復動作都暗示他的一些心理活動和成長需求,媽媽如果讀懂了,就不會胡亂猜想和感到焦慮,也知道該怎么和寶寶的重復動作互動了。
渴望尋求安全感
寶寶吸吮手指是正常的行為,一般在寶寶兩歲半以后吸吮手指的頻率會降低。但如果在兩歲半后寶寶吸吮手指的行為還很頻繁,那么,父母就要考慮一下其他因素了。是不是最近環境改變或換了照料的人,抑或媽媽最近經常出差陪伴較少……總之,兩歲半以后的寶寶頻繁吸吮手指大多都是心理因素,缺乏安全感是最常見的因素。
因為喜歡,所以重復
很多寶寶喜歡重復聽一個故事,有的甚至能把一個故事聽上一年。寶寶重復聽一個故事,多半是因為他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媽媽可以在給寶寶講了幾遍后,與他進行互動。如可以說:“寶寶這么喜歡這個故事,也給媽媽講講吧。”或在講完一半后,問寶寶這個故事后半部分是什么內容。這樣也可以激發寶寶的表達能力。重復聽故事,也是寶寶學習的一種方法,他可以逐漸學習掌握故事中的詞句,一些好的詞句在腦海里反復強化,達到記憶的目的。為孩子的語言表達提供了學習的素材。
不要隨便打攪我
有的媽媽發現寶寶頻繁地把一個個小球放進一個瓶子里,放完了然后倒出來又放。如果這個動作做幾次也就算了,看著寶寶把這枯燥的動作做上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媽媽就心急了,擔心這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孤獨癥。其實,反復做這樣事情的寶寶是在做專注力控制學習。媽媽應該感到高興,這個寶寶未來上學后可能會是個上課專專心聽講的學生。所以,遇到寶寶在重復做這樣的事情,媽媽最好不要打攪他,以免破壞他的這個專注力訓練。
來和我玩吧
寶寶重復扔東西或重復上下樓梯,除了感到新鮮好奇去反復體驗外,還發出一個信號:“我很無聊,你來陪我玩吧。”爸爸媽媽可以在這個時候參與進去和寶寶一起玩耍。
蒙臺梭利說:“反復操作是兒童的智力體操。”所以,當寶寶在重復什么動作時,爸爸媽媽不要簡單粗暴地阻礙他,更不要以大人的思維模式去猜想寶寶是不是調皮搗亂或在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