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的五個小故事(節選)
張家康
本文作者根據鮮為人知的檔案和回憶錄寫成此文,以紀念長征——這部“人類偉大史詩”中的普通紅軍戰士,并借此展示當年紅軍將士的意志、勇氣和力量。
烏江素以天險著稱,為遵義的天然屏障。江面寬約250米,深不可測。水流湍急,水溫僅有10度,對岸敵人密布崗哨,工事堅固。這么寬的江面,如沒有渡河工具,渡過幾乎不可能。二師立即趕制竹筏,同時挑選出習于水性的18個戰士,準備派他們游水過江,以擾亂敵人的警戒,掩護后續部隊強渡。
第二天9時左右,18人中的8個勇士,每人各備駁殼槍一支,奮然躍入江中,帶著架設懸橋的繩索,向對岸游去。江寬水急,人雖游至對岸,可繩索怎么也拉不過江,只得以竹筏強渡。竹筏至中流時被敵擊沉,強渡無功而返。當夜,又組織第二次強渡,將單層竹筏改為雙層竹筏。4只竹筏同時強渡,3只被江流阻回岸邊。三連連長毛正華的第二筏劃至江中后也沒有了消息。
強渡繼續進行,當竹筏劃至中流,只見從敵人工事下的石崖里,跳出幾個人來,向著敵人一陣猛烈掃射,敵人被打得暈頭轉向,落荒而逃,我們的竹筏這才順利地登了岸。這些接應的人是誰呢?
原來,毛連長于2日晚偷渡時,率戰斗員4人登第二筏,這個竹筏不知怎樣竟然靠了彼岸。在他們登了岸后,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卻都不見來人。這種情況下,5位戰士只能圍坐在一堆,在烏江邊石崖下過了一夜。
第一批強渡的十幾個戰士與毛連長等會合了,在占領了敵軍的崗哨陣地后,繼續向敵人仰攻。敵人陣地被徹底奪取了,一個排死傷過半,其余的倉皇逃竄。天險烏江,就這樣被突破了。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這里架設懸橋。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這里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十余分鐘以后,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渡河辦法:四方面軍的一個戰士坐在筐子里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蕩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終于會師成功。
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翻越岷山,到達甘肅宕昌哈達鋪。
部隊進入宿營地之后,各部紅軍戰士派出采買員去購買東西,而且買賣用現大洋。群眾覺得紅軍說話和氣,買賣又公平,都感到有點驚奇。
在這里更有意思的是幾位漢族、回族農婦對于紅軍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戰士產生了興趣,她們覺得這些女戰士言語行動明明是女子,但細看她們穿著戎裝、麻鞋,又纏上綁腿,配著手槍,雄赳赳地又引起她們懷疑。于是幾個農婦格外親熱地拉著一個女同志向他們家里跑,因為她們對女戰士是男是女還抱一點懷疑態度,所以向女戰士“實行檢查”。檢查后,女同志不僅被請上炕,而且被農婦請吃了晚飯。
一般的戰士們雖然沒有農婦請吃晚飯,但各個伙食單位都買到了羊肉和白面、鹽、油,與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數月不嘗鹽油之味的情形比較起來,簡直就像“困于囚籠之鳥兒,一旦逃脫而翱翔空中”一樣。
(選自2015年2月5日《人民政協報》,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陸定一是一位講故事的老手,他采用中國傳統的敘事方法,把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講得有頭有尾且波瀾迭起,原因之一是他善于安排結構,把“事”作為記敘的線索,順著時間、地點的變化來安排材料。本文作者張家康也善于講故事:他巧妙采用小標題的形式把幾個故事串聯在一起,表現了紅軍將士的意志、勇氣和力量;他善于設置懸念來激發讀者的興趣,如“這些接應的人是誰呢”,運用一個疑問句設置了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他還善于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形象,如對烏江天險的描寫,突出了紅軍不畏艱難的英雄形象。
不僅如此,兩位作者的語言風格也有相近的地方,即都樸實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摯而強烈的感情。比如第一則故事中,作者僅用“倉皇逃竄”四個字就能表達出對敵人的嘲諷和對我軍的贊美;結尾句“天險的烏江,就這樣被突破了”寫得輕松自如,原來擁有天險的烏江在紅軍面前也不堪一擊。
讀有所思
1.作者張家康也是一位講故事的老手,試舉一例分析作者是怎樣把故事講得有聲有色的?(“鑒賞空間”中舉的例除外)
2.本文的三個小標題語言簡潔但概括性強,請你也試著給下面材料擬一個標題。
劉伯承率領中央縱隊干部團三營化裝成國民黨軍,乘守敵疏于防備的情況下,弄到了兩只船,當即就把一排人送過江。過江后才知道,川軍在皎平渡并沒嚴加設防,僅有一個收稅哨卡。當紅軍戰士沖進哨卡時,從酣睡中驚醒的川軍官兵還以為是神兵天降。紅軍戰士很快就找到川軍的4只船,連同原先的兩只船,現在已經有了6只船。不久,紅軍千軍萬馬靠著這6只木船渡過天險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