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左沈怡
建設規范的產權交易市場
——訪上海市產權管理辦公室主任王杰
順應“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努力發展上海產權市場
文‖上海國資記者 左沈怡
2015年上海產權交易市場交易規??傮w穩中有升。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量有所增長。呈現出幾大特點:市場化服務功能發揮較好,全國主要交易機構的國有產權交易差距縮小,非公經濟參與產權交易蘊藏巨大潛力,資產交易和增資擴股或成為市場新的模式,重大項目體現市場亮點。但同時,產權交易市場仍有諸多方面需要改善。
《上海國資》專訪上海市產權管理辦公室主任王杰,就上海產權市場未來的監管及發展進行探討。
《上海國資》:產權交易市場的功能定位關系到未來聯交所的改制。您如何看這一問題?
王杰:當前全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正在穩步籌建中,國務院國資委3號令和《上海市產權交易市場管理辦法》(市政府36號令)正計劃啟動新一輪的修訂,上海聯交所也正積極研究推進自身的機構改制工作。在這些形勢背景下,對上海產權交易市場功能定位進行系統梳理與重新明確,既是推進上述各項改革的基礎,也是產權交易市場下一步發展必須把握的關鍵。
明確產權交易市場的功能定位,既要與籌備中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功能相銜接,也是修訂36號令和上海聯交所改制方案中必須明確的基礎性問題。具體而言,就是要按照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規劃布局要求,結合中國國情與國際視野以及資本市場通行規律進行研判,是政府設立的市場平臺或公益類的事業單位,抑或是國資監管體制內的功能類投行機構。
第二是明確聯交所的監管主體。目前,上海聯交所機構改制的目標選擇主要有兩個:一是改制為市國資委的出資監管企業,二是改制為市政府批準設立、相關行政機關舉辦的公益類事業單位。聯交所如改制為國有出資監管企業,可能會出現出資人監管與市場監管并存的局面。因此,需理順出資人監管與市場監管各自的職責,以及市場監督檢查與出資人監督考核的相互關系。
第三,厘清聯交所與其他中介服務的關系。如聯交所明確為產權交易市場的服務平臺,則可以借鑒證券交易所實行的會員制的組成方式,建立市場平臺與會員中介構成的差異化服務關系;如聯交所改制為企業,勢必直接參與交易或從事投行、自營等中介業務,則需針對聯交所的交易平臺屬性,以及與其他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同質化的業務競爭關系,開展進一步的可行性研究。
《上海國資》:產權市場監督作用如何規范?
王杰:市場監管機構的權威性需進一步加強。目前,監管機構對產權交易市場的監管缺乏必要的執法手段,導致監管往往停留于紙面文章,對監管對象的違規或不作為,難以起到有效的震懾與規制作用。立足于“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市場體系”,在修訂《上海市產權交易市場管理辦法》過程中,需要通過完善監管機制和明確監管手段,進一步確立市場監管機構的權威性。市場監管機構的基本職能定位就是市場監管,理應承擔起依法監管市場行為的執法職責。確立監管機構法定的執法地位,同時將監督執法與聯交所的業務考核相掛鉤,無論是對市場進行監督檢查并督促整改,還是對市場運作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處理、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懲處,市場監管的執法職責將得以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也必將有助于形成權責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市場監管執法體制。
《上海國資》:今年的工作重點將在哪些方面?
王杰:我們將按照上海產權交易市場“十三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完善市場監管制度,創新市場監管手段,集聚各方資源力量,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規范市場運行和交易行為,著力推動打造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服務、促進產權有序流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產權交易平臺。重點要做好的工作有:制定上海產權交易市場“十三五”規劃,推進產權交易相關制度的“立改廢釋”工作,完善產權交易市場情況報告,探索建立交易項目電子檔案,實現檢查信息化,改進經紀機構的監管模式,組建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產權交易爭議解決中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履職綜合能力。
《上海國資》:據悉“十三五”規劃制定已經啟動,請談談對于產權市場立法的工作部署。
王杰:2016年我們將推進產權交易相關制度的“立改廢釋”工作。秉持依法履職的市場監管思路,以立法先行帶動執法嚴明,在確立監管機構權威的同時,構建用制度管理市場規范運行和引領市場有序發展的長效機制。年內,集中組織力量梳理現行的交易規則,保留市場證明科學有效的規則,修改和調整不適應市場發展的規則,廢除阻礙交易進行、影響市場有序發展的規則,確保不同規則之間協調匹配,避免內容交叉重疊。通過制度的“立改廢釋”,完善市場運行和主體執行的規范標準,以制度創新帶動和引領市場創新。
一是積極參與產權市場重大立法。主動關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和國務院國資委修訂3號令等宏觀政策調整情況,科學研判、審慎把握36號令及其實施細則的修訂時機,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同時,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掌握工作主動權,為進一步明確我辦對產權市場的監管范圍、監管事項、監管手段和處罰措施等監管職能,強化我辦對市場運行的知情權、監督權和批評權,創造有利條件。
二是梳理調整辦制定的制度規則。多年來,我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規范產權交易市場運行的制度規則,如:隨著國務院國資委《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及其實施細則的發布施行,相關的信息發布、競價、中止終止、保證金、價款結算等部分規則內容被《規則》吸納,存在重復的情況。為此,將組織力量對現有的制度規則進行系統分類梳理,制定分步推進計劃,有針對性地實施修訂與調整。
三是匯編產權交易相關規則。整理匯總近年來對產權交易影響較大、使用頻率較高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分層級匯編國家、本市、我辦、產權交易機構涉及產權轉讓的相關文件,并對部分文件提供必要的解讀或說明,編印成冊,為交易主體、中介機構的實務操作提供指導。
《上海國資》:產權交易市場將很快組建產權移交爭議解決中心,這引進了仲裁理念,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王杰:根據中辦、國辦《關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意見》精神,更好地落實36號令的爭議處理條款,建立多元化的產權交易糾紛解決機制將于2016年一季度,聯合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在上海市產權交易市場設立產權交易爭議解決中心,為交易當事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和便捷的交易糾紛解決方案。
《上海國資》:您怎么看待產權交易的前景?
王杰:產權交易在順應世界經濟規律和現代產權法理的基礎上,堅持憲法框架內極大地推動國有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交易的依法規范和公正便捷將成為監管目標,把中國產權交易與國際并購聯動運作,從而實現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國內國際兩類規則的良性互動。
我認為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在未來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背景下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