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晶
文‖朱煒
京津冀三地保險跨區域一體化
——《關于保險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政策解讀
文‖徐晶
12月4日,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保監會此次發布《指導意見》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動保險業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具體舉措。將保險機制引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助于推動保險業積極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產業升級轉移,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切實發揮保險經濟補償、資金融通、風險管理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指導思想
《指導意見》明確,保險業要全面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要求,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重點突破、需求導向”,發揮保險功能作用,著力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產業升級轉移的保險配套服務,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
《指導意見》指出,要堅持政策引導、市場主導,推動行業與政府有效合作,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滿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保險業的現實需求;堅持改革推動,創新驅動,在京津冀地區開展新型保險業態、組織形式、新型業務以及對內對外開放等創新試點,釋放發展潛力;堅持統籌推進、差異化發展,允許和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在業務結構、經營模式等方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形成各自比較優勢。
《指導意見》要求充分發揮保險功能作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重點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支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鼓勵保險機構在河北、天津統籌布局養老、醫療產業;
——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鼓勵保險機構發揮保險資金優勢,全力服務京津冀區域便捷高效、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三地一體化的機動車保險電子保單機制和機動車輛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機制;
——支持京津冀產業升級轉移。鼓勵保險機構根據三省市產業發展定位,為京津冀產業升級轉移提供資金支持和配套保險服務;
——支持京津冀公共服務一體化。積極爭取將京津冀三省市共同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和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試點區域范圍,探索搭建一體化的災害救助機制,推動京津冀公共服務一體化;
——支持京津冀生態建設率先突破。積極發展綠色保險、科技保險、森林保險等保險業務,支持京津冀生態建設率先突破。
《指導意見》提出,應加快推進保險業務、人才、服務、行業技術和信息一體化,促進京津冀保險業協同發展;允許在京津冀保險公司打破經營區域限制,在三地保險監管機構備案后開展異地業務;對于已取得任職資格的高管在京津冀區域跨省市跨公司調任同類型保險公司的同級或下級分支機構高管,取消該任職資格事前審批,由調入保監局實施備案管理;全面建立京津冀三地保險理賠通賠通付制度,進一步方便三地保險消費者;促進三地保險數據與醫療、健康、交通、農業等領域的數據交換和共享等措施。
《指導意見》強調,要創新京津冀三地監管與行業自律合作機制,建立京津冀保險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和京津冀保險行業自律工作機制,推動三地保險市場互聯互通。保險監管部門要推動區域監管標準一體化,消除政策壁壘,營造促進三地協同發展更為寬松的制度環境。要建立由保險監管機構、三地金融辦(局)、保險行業協會、保險機構等共同參與的保險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機制,協調爭取三地政府保險支持政策,共同推進保險業參與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
隨著2015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政府各領域政策密集出臺,產業融合與轉移成為業界與市場的熱點話題。在此機遇下,保險業是否能夠提供及時、滿意的服務,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事實上,近兩年保險監管部門與三地政府不斷合作,積極推進保險業服務協同發展。2014年6月,河北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保險業更好地服務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對于促進河北保險業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增強行業綜合實力起到了積極作用;2015年7月,保監會和天津市政府聯合發布《關于加強保險業服務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意見》,為全面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國家戰略,加快推動天津保險業發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進行規劃;2015年9月中旬,《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出爐,提出在京津冀保險業方面要深化合作,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適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特點的保險產品,促進產業合理布局和優化升級。同月,河北省制定的《河北保險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征求意見稿》也已下發各相關部門進行修訂完善。
相關數據顯示,京津冀三地保險市場容量巨大,2015年前四個月三地保費總收入近1171億元。僅就北京一地而言,已逐步發展成為全國領先的區域保險市場,保險公司、保險專業機構等各類主體數量以及行業資產總額均居全國首位;市場規模居全國第四位;2014年保險深度為5.7%,保險密度為5659.3元/人,均居全國首位。目前北京以接受保險公司委托、管理保險資金為主要業務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達10家,接近全國總數的一半。截至2015年上半年,僅以投資標的位于北京,以及融資主體為北京市屬、區屬、民營企業計算,保險資金在京累計投資2889.9億元,資金運用余額居全國之首;其中,投資北京的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共903.2億元,占全國的9.2%,總量居全國第二位。
近年來,京津冀保險業聯動也不斷加強,實現保險理賠服務一體化,國內貨運險、境內旅行或農民工意外險,以及商業健康、養老保險等領域,三地消費者可享受到“一體化”的保險服務。
此次保監會下發《指導意見》,對保險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養老保險行業也可積極參與其中。特別是在支持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養老保險公司將大有可為,而其自身也可借助于此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提供養老金產品,服務產業升級轉移
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伴隨城市化發展和工業產能升級,必將出現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動,尤其是從北京、天津流向河北的欠發達地區轉移??梢灶A見,包括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跨區域轉移接續等在內的社保一體化進程將明顯加快。然而,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制度內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現實中京津冀三地的養老保險制度可能尚無法快速實現有效對接,致使勞動力跨區域的合理流動受阻,嚴重制約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
在此背景下,為有效吸引勞動力向非首都地區的移動擴散,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可以有效彌補基本養老保險地區差異所造成的待遇區別。圍繞京津冀三地的產業轉移和一體化進程,養老保險公司可以發揮其在養老金保值增值方面的優勢并提供保險保障,結合三地養老保險體制改革,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養老保障產品等業務和服務,并積極參與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設計,通過豐富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為產業轉移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提供保險保障,解決企業職工后顧之憂。
——擴大保險資金投資、拓展資金運用空間
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保險資金構建一個完善的投資體系,養老保險公司可通過已有的資產管理業務平臺參與其中,養老保險資金創新投資運用空間也將越來越大。如通過投資股權、債權、基金、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多種形式,養老保險資金可以投資運用到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基礎設施、戰略新興產業、新型城鎮化和民生工程建設等,并通過市場化運作來建立起養老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養老保險資金在為經濟發展注入寶貴資金的同時,也能夠使參保人長期充分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實現金融資源的聚集與釋放,滿足長期養老保障需求。對于養老保險公司而言,就更需要進一步拓展對于養老保險資金的管理和運用能力,提升風險管控能力,最終提高資金的投資收益率。
——產業協作帶動保險跨區經營和服務一體化
雖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保險業迎來協同發展的機遇,但要真正實現與區域一體化相適應的一體化保險服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保險公司各地分支機構急需突破畫地為牢、各自為政的困境,改善缺乏統一服務機制的缺陷,并打破固有疆界與利益牽扯,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并落實到位。
商業養老保險機構可不斷優化與改造在京津冀三地的戰略布局架構,結合集團公司和母公司在各地分支機構的業務布局優勢,強化以北京為中心的輻射作用,建立京津冀跨地區分支機構合作和人才統一調配機制,加強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和培訓,推動資源的跨區域再分配,全面提升養老金融服務的供給能力。
(作者單位: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長江養老黨委書記、總裁蘇罡出席“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
文‖朱煒
2015年12月9日,“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人力和社會保障部前副部長胡曉義、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等為論壇成立揭牌。長江養老黨委書記、總裁蘇罡出席成立儀式,并作為論壇主要發起機構代表致辭。
蘇罡立足養老資產管理機構的角度,結合長江養老在養老金管理方面的實踐體會,就如何更好地推動中國養老金融業的發展分享了觀點。蘇總指出,應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加快推動我國的養老金融業發展勢在必行,需要進一步發揮專業養老資產管理機構在養老金融業發展中的價值,提升養老金融服務供給能力,推動供給側改革創新;養老金融行業必須堅守養老金事業“誠信負責、受益人至上”的核心價值觀,培育良好的養老金投資文化和專業文化。
作為養老金融學術研究平臺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將邀請國內外學界、實業界具有較強學術功底和社會影響力的成員組成,立足于打造養老金融領域具有高學術品味和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政府、學界、業界和社會大眾之間搭建一個探討推動我國養老保障體制改革和養老保險制度完善的交流平臺。長江養老作為“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發起機構之一,將在推動中國養老金融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積極發揮專業養老資產管理公司的價值,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服務中國養老金融體系中形成合力,推進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