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寶良
?
拉動經濟增長的是補短板和降成本
文‖祝寶良
基礎設施投資維持在15%—18%的增長速度問題不會太大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的內容很多,最重要的是“三去一降一補”,未來3-5年之內,樂觀的是3年之內應該能得到較好的解決。
對經濟增長有拉動作用的是補短板和降成本。降成本的方法除了減稅之外,還應當有一些制度性成本減少。
實際上,市場對如何“補短板”討論頗多。主要是四個方面的短板,第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環境設施建設。核心是如何增加這些行業的資本金,通過資本金來帶動其他資金進入基礎設施領域,很多基礎設施項目其實可能連資本金都缺少。2015年國家發改委曾建立投資建設基金,這有效放大了杠桿。相關部委仍可繼續通過這個辦法來補短板。第二個方面是新舊動能的轉換。第三要補的是服務業供給。第四個方面是扶貧支持。這幾個方面如果均加大投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比較大。
短期內中國的制造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投資還會下行,但基礎設施建設維持在15%—18%的增長速度問題不會太大。其可以通過杠桿率撬動民間投資。比如通過PPP的模式或者通過投資建設基金的模式,把一部分社會資金或銀行的資金貸款引進來。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