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鋒
?
房地產價格與供地模式
文‖盧鋒
需要反思房地產傳統供地制度的局限性
前一段時間一線城市的樓價快速飆升,背后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忽視的是,這和目前的供地制度有很大關系。應該著重從供地數量,特別是一線城市的供地變化來探討這個問題。
簡單的邏輯是,對于房地產的供地規模,地方政府能夠主導。直接的情況是,過去幾年中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供地均在不同程度減少。這從供給面上是導致房價上升的重要因素,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背景。
所以,從政策安排上,特別在短期政策上應該做合適的安排。尤其在一線城市的供地上應該增加供給。從“兩會”期間,相關部委所釋放的消息,今后的房地產政策可能會更加重視給地方城市更多自主權,同時對城市的房地產管理會有更多問責。
長期政策的制定則需要反思房地產傳統供地制度的局限性,對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要加深認識和進行探索。因為房地產供地是地方政府主導的,所以一定程度的調整治理是必要的。可以提出這樣探討性的觀點,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高市場調整能力和反應能力。比如增加地方政府、企業和市場的供地能力、工業用地轉換能力。如果企業退出,在過去的體制下,工業用地要轉變為市場需求的供地存在大量困難,在這一塊是否可以有突破?比如農村土地,包括農村經營性的建設用地應該是和城市建設用地同地同價,但是否可以自發獨立向城市供應?這一塊也可以進一步探索。另外農民宅基地有沒有可能有新的輔助性供地渠道,使供給增加彈性?通過這樣一些改革提高供給側的反應能力,或者通過這樣的改革能在短期內使房地產相對平穩發展,長期則使得中國的城市化能夠行穩致遠。
(作者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