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造與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相結合,將使傳統的互聯網升級為“智能化互聯網”
恰逢人工智能(AI)60周年,谷歌AlphaGo與頂級職業圍棋手李世石的“人機大戰”,讓人們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度前所未有。
人工智能不僅成為各大企業爭相涉入的領域,也是各國工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多家機構研報顯示,未來20年內,人工智能將持續成為資源布局的重點。
“在人工智能(AI)時代,可能就是機器人或虛擬的‘阿凡達’開會或報道會議了。”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前沿的探路者,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這樣表述。
在劉慶峰看來,未來5-10年,人工智能將會像水和空氣一樣,進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
“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的是機器人和智能家居。比如,你坐在家里的沙發上,說打開臺燈、給我燒壺咖啡,它馬上就給你打開了。機器人會進入你的家庭,這是實的。虛的就是當你戴上眼罩,戴上傳感器,就可以虛擬現實,仿佛可以周游世界,體驗各種快樂。這一虛一實的后臺都是人工智能。”
權威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預測,到2018年,會有300萬人向機器匯報工作。很多工作會被機器所替代。
數字中國聯合會發布的《2015中國IT產業發展報告》預測,2016年IT產業的一大發展趨勢即是“人工智能進入規模化和應用階段”。
而早在幾年前,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巨頭就已經開始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2013年3月,谷歌以重金收購DNN research的方式請到了人工智能先驅亨頓(Geoffrey Hinton);2013 年12月,Facebook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聘請了卷積神經網絡最負盛名的研究者、紐約大學終身教授燕樂存(Yann LeCun)為負責人;2014年5月,有“谷歌大腦之父”美譽的吳恩達(Andrew NG)加盟百度擔任首席科學家,負責百度研究院領導工作,尤其是“百度大腦”計劃。
百度總裁張亞勤在近期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將成為推動互聯網下一輪升級和變革的核心引擎。“智能+”是“互聯網+”的延伸和下一站,也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基石。而在上述IT領袖峰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則稱,百度一直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大投入,“幾年前就發現用戶的行為更能說明用戶的愛好,所以那時候百度就開始用人工智能進行搜索,2013年百度就成立了深度學習實驗室”。
華泰證券認為,新一輪技術革命風暴已經誕生,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內IT產業發展的焦點,目前市場關心的IT和互聯網領域的幾乎所有主題和熱點(智能硬件、O2O、機器人、無人機、工業4.0)發展突破的關鍵環節都是人工智能;從國際市場看,國際IT巨頭已經開始在人工智能領域頻頻發力,一方面網羅頂尖人才,一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并引發新一輪IT設備投資周期,智能化的大潮即將來襲,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值得期待。
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風口的到來,智能化已經成為各國核心競爭力的賽場。
以正在推行“工業4.0”戰略的德國為例,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具體來看,“工業4.0”的三大核心都是“智能”: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為何在智能化過程中,人工智能是布局的重點?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前理事長鐘義信表示,人工智能技術與基于計算機的互聯網相結合,將使“計算機”升級為人工智能系統,成為“智能計算機”。因此,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相結合,將使傳統的互聯網升級為“智能化互聯網”。這也就是近來人們所熱議的“中國大腦”。顯然,智能化互聯網的工作威力,將不是現在的互聯網所能比擬的。
“總之,通過‘人工智能(先進社會生產力)+互聯網(先進社會生產關系)’的有效實施,將把信息化升級為智能化,把工業時代社會生產方式轉變為智能時代社會生產方式,也將有助于把‘個人至上’的意識轉變為‘集體與個人和諧’的社會意識。”鐘義信稱。
顯然,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賽場,成為搶占未來發展先機的重要突破口。
隨著“互聯網+”的推進,如何將互聯網與工業制造相結合,而不是僅僅與消費服務業相結合,正日益引發關注。比如“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方向就涵蓋了智能化制造的范疇,而人工智能更是代表了未來。
通過“人工智能+互聯網”的有效實施,可以把信息化升級為智能化,把工業時代社會生產方式轉變為智能時代社會生產方式。
這方面,“中國計劃”已經啟動。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孫偉3月27日在深圳舉行的2016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稱,目前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訂《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提升國家經濟社會的智能化水平,積極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以人工智能為著力點,帶動我國IT產業向智能化、服務化、高附加值發展,實現整體躍升。
據透露,方案將重點布局幾大領域,力求在一段時間內取得突破,從而產生帶動效應,助力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目前方案編寫協調小組已經形成,預計方案年內推出。
此前,國務院已在2015年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依托互聯網平臺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創新服務,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突破,促進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終端、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培育若干引領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骨干企業和創新團隊,形成創新活躍、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不少業內人士分析稱,此番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方案正是在落實國務院的指導意見。
據媒體報道,方案對于人工智能在未來幾年的部署,可能集中在以下幾方面:培育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建設支撐超大規模深度學習的新型計算集群,構建海量訓練資源庫,加強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和公共服務等創新平臺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包括家居、汽車以及安防企業等;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包括可穿戴設備、機器人運用等。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已出現在國家頂級規劃中。“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商用,培育人工智能等成為新增長點。這是中國首次在國家頂級戰略規劃中提及人工智能。
“把人工智能寫入十三五是一個很正確的決策,過了這個時間點可能就來不及了。”劉慶峰說,因為人工智能大規模爆發就在未來3-5年。
(本刊記者孫玉敏根據相關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