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
張江浩成:做一個“時間合伙人”
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前期風險投資主要是投人,后期投資才是投項目
作為張江高科打造科技投行的國有投資平臺,張江浩成具備獨特的投資基因。根據張江高科“投資一批、持股一批、上市一批、退出一批、儲備一批”的要求,張江浩成更加傾向于PE、VC階段的投資,根據三年戰略規劃,內部投資收益率爭取達到10%左右。如何培育發現項目的“火眼金睛”,張江高科投資部總經理、張江浩成總經理王法華對《上海國資》介紹了張江浩成的獨特優勢。
《上海國資》:張江浩成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以實現轉型的?
王法華:作為上市公司張江高科旗下的張江浩成,由于一部分是國資股份,一部分是民資,更愿意尋找市場上具備競爭力的項目。
2007年張江浩成以LP的身份參與投資了多個基金,投資了約7-8億元。
2010年左右,張江浩成開始走向直投模式,依靠成熟的投資能力,尋找直接投資項目。目前,張江浩成正嘗試吸引民營資本做LP,撬動社會資本,由張江浩成做GP,從過去的LP向成熟GP管理公司轉型。
《上海國資》:從投資領域看,投資重點有哪些方面?
王法華:投資領域主要集中于醫藥、信息技術、集成電路;50%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張江高科園區的相關企業,支持園區企業發展;80%的投資對象位于上海市,20%是全國性的投資項目,例如山東步長、康德萊等項目。目前張江高科投資追求的目標是打造一批具備影響力的張江本土引擎企業。截至目前,張江高科已實現了合計40億元的科技投資,大約58個項目。
過去張江浩成的投資方向主要針對高科技企業,由于目前跨行業企業的出現,投資也相應地出現變化,一方面關注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的投資,包括點點客、朗朗、七牛等;同時也加大對引擎企業的投資,例如投資上海微電子裝備2.2億元,投資規模力度非常大,這意味著張江浩成的投資更加成熟,引擎企業既能帶來相關行業和領域的技術和人才的溢出效應,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能提升園區地產的價值。
今年的投資重點將主要集中在醫藥行業,由于醫藥行業周期較長,因此一般情況下我們以能進入臨床的項目為主。而醫藥前期階段的投資由于研究周期較長,不確定性較大,投資相對比較謹慎。
《上海國資》:通常來看,對于一家普通的PE,很少有耐心去等待一家企業成長,張江高科更愿意培育一家企業?
王法華:從房地產起家的張江高科,園區聚集眾多企業,保姆式的長期培育和跟蹤,見證了很多企業從零開始的成長。從培育一個初創企業到一定的商業規模,投資人能實現退出收益,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真正做得好的投資,都是長期投資,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前提是要選準好的項目,需要從最初就了解企業的秉性。我們希望充當一個“時間合伙人”,得以了解企業的秉性,以此把控投資風險。如果對企業有信心,跟蹤投資5-10年也是可以的。
前期風險投資主要是投人,后期投資才是投項目。投資要看團隊的專業性是否足夠強大,包括技術團隊、市場團隊以及財務人員。只有技術沒有市場無法推廣,只有市場沒有技術則無法成長。團隊怎么樣,決定了產品、發展前景等。團隊是最重要的。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對于一個國有的投資平臺來說,容許犯錯,這也是鼓勵創新投資的基因。
《上海國資》:針對不同階段的投資標的,退出時間和退出方式如何抉擇?
王法華:作為財務投資者,我們的投資目的是為了退出,實現收益。由于上市公司每年的利潤指標和業績的壓力,投資的退出時點和方式的選擇,決定了投資項目的結構配置。
靠近前期項目的投資不一定以上市為目的,可能在中期階段就以兼并或轉讓等方式退出,而不會等到二級市場IPO之后再退出;而對于靠近后期的項目投資,這類投資的估值較高,則以上市退出為目的,對這類項目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較高。“投資一批、持股一批、上市一批、退出一批、儲備一批”也是針對Pre-IPO來開展的。近幾年我們對退出方式也逐漸探索,包括登陸主板、創業板、新三板掛牌以及借殼等方式。
當然,我們并非只投資那些較為熟悉的行業,對于一些不熟悉的行業,可采用跟投基金的方式參與。
《上海國資》:在選擇895營這類孵化階段的項目,選擇這些投資項目時有什么樣的原則?
王法華:對于895營的項目,張江浩成一方面通過互聯網基金投資,分散投資風險;同時利用參與895營的活動,與企業面對面交流多次,深入探討企業商業模式,張江浩成也會有選擇地投資部分項目。
選擇的原則包括:一,已有天使投資早期參與的項目,且創業團隊已利用自有資金和天使基金進行了一些商業模式的初步探索;二是被投企業的行業領域和張江園區的主導產業比較相關;三是該企業符合國家政策的引導,如“十三五”規劃等;最后還有綜合考慮企業的團隊、市場潛在規模等商業因素。
《上海國資》:相對于其他園區企業,張江高科具備哪些投資優勢?
王法華:首先,我們對園區內的被投企業比較熟悉,因此選擇項目投資的針對性較高,基金、投資公司也更加愿意與我們合作,參與天使投資的機會也比較多。
其次,私董會的制度。2014年年底我們設立了私董會制度,每一季度召開一次。我們從895營和跟蹤投資的其他企業中選擇10-12個企業老總以及行業專家,共同為一個項目領軍人物號脈,找出項目在經營管理、人才儲備、資本運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像醫生一樣診斷。那些問題較少的、模式較新的、有潛在盈利能力的企業,是我們的投資重點。病人看病是病人出錢,現在是“醫生”出錢,私董會由我們承辦,我們得到的是優先投資權。
此外,浩成平臺的投后管理,主要是針對企業的一些政策性困難和經營風險,我們提供相關建議和資源,幫助企業與政府部門開展溝通等。
再次,在資金方面上,園區內實現銀企合作、投貸聯動機制。借助我們的投資經驗,銀行跟隨我們的投資,樂于為企業提供貸款,并利用我們的平臺,尋找到優秀的貸款客戶。例如我們與中行合作,投到哪里、貸到哪里,實現股東和債權人的長期合作。
張江小額貸款公司也為資金融通提供幫助。針對某些沒有擔保的企業資產,小貸公司為扶持企業發展,擔保的力度可適當降低。小貸公司近幾年運營良好,這也意味著園區企業良性循環,資金流正常流轉。此外,張江高科還有持有艾西益外幣兌換公司的股權,為園區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上海國資》:作為一個國資的PE、VC投資平臺,存在什么樣的困難?
王法華:審批流程的效率問題是最大的障礙,過長的流程將喪失很多投資機會。由于張江浩成的控股股東是上市公司,需要董事會審批以及信息披露等相關流程,因此我們未來也希望擴大董事會對經營層的授權額度,增加經營層經營的靈活度,更好地面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