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紅
新媒體時代老年人自我展現平臺研究
——以河南衛視《金色好聲音》為例
□ 張曉紅
在老齡化與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老齡人口的加速增長和媒體提供給老年人自我展現平臺的缺乏,造成了老年人展示自我空間的縮小。媒體和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注與老年群體關于自身認知具有密切的關系,本文選取河南衛視《金色好聲音》為研究對象,以初賽55名選手為研究樣本,探討老年人展示自我平臺的新路徑。
新媒體時代;老齡群體;展現平臺;金色好聲音
據河南省統計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人口為7858799人,占8.36%。①按照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7%,就標志該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我國包括人口大省河南地區顯然都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階段。根據全國老齡辦、河南省委宣傳部及省老齡辦的相關指示精神,以第四屆全國老年文化藝術節為宣傳契機,河南電視臺開辦了全國首檔大型老年歌唱類公益電視節目《金色好聲音》。該欄目是全國首檔大型老年公益歌唱類節目,最大的特色是以老年人為選手,80后、90后青年作評委。通過這種老少結合的方式,引導老年人在節目表演形式上更加富有現代感,吸引更多的受眾觀看。80后、90后以“幫幫團”的形式出現,初賽選取各自戰隊的選手,并以年輕人更敏銳的嗅覺,為老年選手打造出一個既符合當下審美特點,又與老人自身氣質相符的新形象。
選取《金色好聲音》第一季2014年12月5日到2015年2月27日共13期節目(其中包含一期春節特別節目)為分析對象,以55名老年選手為分析樣本,從老年人選手的地區分布、性別、職業背景、品性特征四個方面分析這一平臺的新特點。
(一)老年選手地區、性別分布分析
樣本為55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年選手,分析的數據得出,老年選手在城市和鄉村地區分布懸殊。只有5名選手來自鄉村,占總人數不到10%。城市老年人比鄉村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的資源和條件,因而對于老年人自我展現方面來說,城市老年人表達與展現的機會和意愿多于鄉村老年人。而老年人選手在性別分布上并沒有很大差異,其中男性選手29名,女性選手26名。說明平臺提供給老年群體自我展現的機會在性別方面保持平衡。
(二)選手職業背景、品性特征差異分析
在總樣本55名選手當中,老年人的職業背景除了未明確交代和自由創業者之外,藝術相關從業者所占比例最高,職業包含隱退歌手、畫家、攝影師、民間藝術傳承人、藝術團成員等共14人,占比25.4%。緊隨其后的是退休職工干部,共11人,占比20%。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參賽者都來自于同一個組織——如河南省委老干部局、藝術團,并不像農民以及其他創業者作為個體參加。這就印證了組織發展老年服務的必要性。其次,87.3%的參賽老人的事跡明確展現了老年人正能量的風采,契合《金色好聲音》展現老年人風采、傳遞“我們永遠青春”的欄目宗旨,尤其是“最美理發奶奶”于紅芝堅持20年在公園為環衛工人以及老人理發體現的奉獻精神,讓受眾對老年人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三)開創老年人進行自我展現的新模式
河南衛視的全國首檔老年人公益歌唱類節目《金色好聲音》,全面地展現老年人的風采。《金色好聲音》這一新平臺最大的亮點是80后、90后“幫幫團”的嘉賓,均為在歌唱以及舞臺包裝方面有經驗的時尚達人,經過“幫幫團”對初賽的老年人形象、選曲、唱腔、臺風等方面的改造之后,老年人在第二輪比賽時更出色、更時尚。通過老年人與青年人的共同交流向社會宣傳正能量,把代際溝通的社會問題也納入討論,用實際行動在欄目中展示,中老年人與年輕人其實并不是真的存在無法溝通的鴻溝。
(四)緊抓老年人特點,挖掘老年人的精神深度
與傳統的選秀節目不同的是,老年人自身的經歷與年長的智慧是欄目獨有的特色;與明星選秀不同的是,該欄目緊抓老人背后的故事特點,尤其是那些無私奉獻、自強奮斗的事跡升華了節目的厚度。從文化角度分析,欄目不只是一個僅限于“看”的娛樂性選秀,而是通過快樂的方式傳達出值得深思的品質。如河南開封的陳紅雨,是早年海南的第一批建設者,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正是年輕人需要學習的。正如欄目宣傳片“心向陽,永青春”的口號一樣,欄目對于老年人媒介形象的建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挖掘出老年人不老的靈魂這一深度,并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倡導更多的受眾參與其中。
《金色好聲音》是媒體在新媒體時代構建老年人自我展現平臺的一次嘗試,以老有所樂為出發點,不再是為受眾間接輸出老年人形象,而是提供一個平臺,使老年人成為節目的主人,直接地向受眾展示自身的風采。但是從節目分析中依然看到存在的問題。
(一)應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節目宣傳
《金色好聲音》作為老年人自我展現平臺的新嘗試,雖然在老年人公益歌唱類節目領域中取得了突破,這一傳統媒體的電視平臺在網絡時代也嘗試了在線視頻播放的方式擴大節目的影響力,但是在新媒體互動方面略有不足。瀏覽截止到5月15日的數據,《金色好聲音》的新浪官方微博首頁,關注105人、粉絲數量3241人、發博數量為721條,除了比賽期間介紹選手的博文之外,日常平均發博為一周1-2條、轉發量和評論量基本上不到10條。②綜上所述,從老年人自我展現平臺的主辦方方面來看,在新媒體互動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節目的宣傳也可以參照《中國好聲音》的做法,讓選手自己開通微博,認證為《金色好聲音》選手。這對于其他老齡受眾來說也是一個鼓勵作用,而且可以改變新媒體是年輕人專屬的既定思維。
(二)老年人自我展現的平臺應深入到社區與老年人群體中間
《金色好聲音》第一季節目的播出時間為晚間十點半檔,作為季播的老年電視節目,本身就不具備“眼球經濟”的優勢,又放在晚間十點半播出,這個時段的節目實際上覆蓋的老年受眾很少,同時段的其他精彩時尚的節目又吸引了年輕觀眾。所以在節目的播出時間上,第二季可以略作調整,以擴大收視范圍,而且對于觀看的老年受眾以及家人也提供了一個可以同時觀看的機會。
針對《金色好聲音》在收視以及在線視頻的播放量這一現狀,第二季節目可以嘗試更大范圍的宣傳,針對老年群體,走上街頭、走入社區是最好的宣傳方式。例如鄭州的綠城廣場、文化宮每天都有老年音樂愛好者在唱歌。節目組可以走入到老年群體中間,深入了解老年音樂愛好者的喜好。這種方式也是擴大老年收視群體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注釋:
①河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dfrkpcgb/ 201202/t20120228_30389.html,2012-02-28.
②微博數據來源于新浪微博《金色好聲音》主頁.http: //weibo.com/p/1002065130886026/home?mod=TAB&sudaref=www.haosou.com.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