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文輝
“微時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創新
□ 吳文輝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媒體”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被“微時代”所包圍。傳播內容的碎片化、傳播方式的立體化、傳播主體的大眾化、傳播速度的快速化等都是“微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的鮮明特點。而在“微時代”,作為國家企業的政治線,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改革創新,主動適應新時代新常態,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
微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
“微時代”已經覆蓋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微信、微博的應用軟件被廣泛使用,用戶數量不斷增加,無孔不入的“微時代”已然成為新形勢下一種流行元素。而作為國家企業的政治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能夠借助“微時代”得到相應的提升,是本文主要探究的問題。
(一)傳播方式的網絡化
“互聯網一代”是目前大多數企業的主體。通過調研報告可以得知,在大多數的企業中,年輕一代的員工占據企業員工總數的60%,絕大多數是以90后為主,他們作為“互聯網一代”,對實時信息的高度敏感性和新鮮性都決定了他們更樂于將更多的信息整合進移動端。①因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傳播也從傳統的“面對面”轉化為“鍵對鍵”的宣傳。
(二)推動企業創新形式的發展
在“微時代”下,運用多種網絡技術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企業創新。通過對網絡受眾群體特征的研究可以得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微媒體,勢必要對新媒體思維模式進行詳細的了解,對傳統價值鏈進行重新定位和審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的傳統方式,讓思想政治文化的傳播漸漸走向互聯網化,運用互聯網思維的技術來構建思想政治文化傳播平臺,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開創思想政治文化傳播管理的新局面。②
(一)“微時代”的開放性給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預見性帶來挑戰
由于在“微時代”下,應用軟件和信息技術的使用沒有使用限制,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和散布者,在傳播的內容層面上,“把關人”的作用被削弱,③導致一些在網上尋求信息的用戶對這些信息難辨真假,與此同時,由于傳播媒介層面上的“設置功能”出現轉變,思想政治工作者難以在一定時間內制造出符合時宜的話題,引起關注。
(二)“微時代”下綜合性和發散性給思想政治工作的單一性帶來挑戰
在“微時代”下,人人都是信息傳播的主體,傳統的“你說我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受到一定的沖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很單一,難以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運用“微媒體”與廣大網絡受眾進行隱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傳播和發展的最好方式。
在“微時代”下,新媒體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優勢條件,但是也存在著些許弊端。
(一)新形勢下的最佳選擇
由于“微媒體”這種形式與大多數網絡受眾的興趣相吻合,新媒體的使用人數數量越來越多,平臺與青年人的訴求特點相結合,隨時、隨地、簡單、直接的傳播方式已經是大多數人所需要的。④新媒體的使用與大多數網絡受眾的心態也相契合,溝通方式的平等是各類方式得到接受的前提條件。
(二)具備一定的效果
第一,由于在新媒體的運用上,溝通方式已經得到了改善,匿名的方式讓不少網絡受眾減少了思想顧慮;第二,參與的主動性和廣泛性,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第三,傳播方式簡單快捷,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播效率高,具備多種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可以隨時隨地查看信息與動態。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難度增大
首先,在“微時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具備一定的要求,需要有高學識、交流技巧與應對危機的能力;第二是管理的難度大,網絡是把雙刃劍,對網上的信息不能進行及時的控制而導致網絡風險是必然存在的;再者,需要網絡技術不斷更新發展,以適應不同階段的網絡受眾的需求;最后線上線下難以進行統一的管理,在線上落實的問題難以在實際工作中實現。⑤
“微時代”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率,新媒體的傳播方法突破了傳統傳播形式的限制,通過隨時隨地利用便捷的通訊設備發布信息,例如可以利用手機或者電腦進行網絡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網絡受眾的參與,并提高其興趣。
(一)“微時代”的碎片化傳播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間
在各大平臺進行信息收集后,將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將大量的枯燥性的知識內容變成更多的“碎片化”信息,⑥確保信息的精簡和準確,為相關的思想決策提供準確的服務。
(二)“微時代”的形象化傳播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利用新媒體這種宣傳方式,聚焦一個焦點事件,激發每一位網絡受眾的參與和思考,打破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占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利用現有的高新科學技術手段,開展多種多樣的線上線下活動,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微時代”的立體化傳播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無論距離有多遠,或是近在咫尺,抑或遠在天涯,微平臺都可以將人們全方位地聯結在一起,及時地獲取網絡受眾的思想動態,幫助網絡受眾解決一些在現實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要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線上線下的方式結合起來,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一)建設基于思想政治文化工作與微平臺相結合的教育隊伍
在“微時代”下,信息的來源方式和信息資源都很豐富,因此要想在網絡時代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傳播,增加上線人數數量,吸引自身的“粉絲”,建立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集團軍”,首先要對干部和黨員加強平臺技術的培訓,教導其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傳播要有一顆包容心,約束自身的言行,為微平臺樹立良好的微形象,構建和諧的網絡教育環境,以便更好地服務網絡受眾。
(二)從單向灌輸轉變為雙向傳輸,提高參與度,擴大覆蓋面
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從網絡受眾的思維角度考慮問題,從共同的興趣愛好切入話題。面對網絡受眾,要進行“心貼心”的交流。對于那些有一定懷疑的網絡受眾,要及時進行疏導,關心其心中的疑惑,為其排憂解難,從而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微”,以小博大,以少聚多。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微平臺的發展是一種趨勢和潮流。在“微時代”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面對“微時代”的沖擊,只有主動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傳播中植入“微元素”,利用“微平臺”,有效地融入“微時代”,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時代性,才能更好地將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傳播,并確保其創新發展。
注釋:
①王希君,紀蔚克.掌握強大思想武器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學習江澤民同志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論述的體會[J].甘肅理論學刊,2001(5):3-7.
②巫春庚,雷志成.自媒體時代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創新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5(32):41-43.
③王文協.網絡時代背景下如何創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清江論壇,2010(4):71-74.
④朱耀斌,李平貴.新時期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以歷史與邏輯分析的視角[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4):62-66.
⑤嚴伯祥.在轉型中創新 在發展中升華:改革開放條件下的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脈絡與展望[J].政工研究動態,2009(14):5-7.
⑥楊繼勛.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縣支行思想政治建設有效促進基層央行履職[J].時代金融旬刊,2013(32):371-373.
(作者單位: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