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黃永文 宮承波 周麗靜
?
2016央視春晚:媒介儀式下的建構和塑造
□策劃/黃永文宮承波周麗靜
至今舉辦了34屆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已經成為全球華人除夕夜的新民俗,被賦予了不同于普通文藝表演的身份及意義。經歷了三十余年的風雨,春晚的組織原則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娛樂取向,成為全球華人普天同慶傳統新年之時集體參與的媒介事件。與春晚節目自身相比,家家戶戶齊聚一堂觀看春晚的行為更具社會意義,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近年來雖然年年都有對春晚的批評,而年年春晚又總是能夠收獲全國性關注。
通過劃過天空的電波,春晚將共同的文化符號及價值體系傳遞到各個角落,在分散的受眾心中樹立起對“中國人”這一身份的集體認同。借助宏大絢麗的舞臺場面,春晚渲染出喜慶歡騰、歌舞升平的節日氛圍,將春節所代表的傳統節慶內涵形象化,將國家社會一年來的發展變革濃縮化,同全體觀眾一起完成一場“天涯共此時”的媒介儀式,進而建構起“想象的共同體”。
本組專題文章即從對2016猴年央視春晚的審視出發,省察了其內容生產背后的主導因素,揭示作為主創者的央視在經濟利益與社會公益之間面臨的取舍難題;又討論了語言節目編排所遵循的原則,闡釋其如何通過媒介儀式塑造國家文化形象;也分析了時隔多年重登舞臺的分會場設定,解讀此編排設計所建構的文化符號體系;更觀照了猴年春晚在海外廣受贊譽這一事實,研究積極反饋背后民族化符號所起的作用;歷數了猴年春晚舞臺所應用的新技術,總結主創者為更好地服務于主題而做出的探索;梳理了猴年春晚積極應對新媒體浪潮的實踐,總結了其全媒體傳播的努力及收獲;又將猴年央視春晚放在與地方衛視春晚相比較的視角之下,從形式表象和思想內在兩方面做出分析和闡釋。
(黃永文系《視聽》執行主編,宮承波系中國傳媒大學媒體創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麗靜系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