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教授 張秋霞
張女士今年39歲,是個運動愛好者,經常打打排球、羽毛球什么的。但目前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她——她經常崴腳。她到醫院咨詢后,醫生說她患了慢性踝關節不穩。
慢性踝關節不穩是指多次反復發生踝關節損傷,然后逐漸發生的局部疼痛、局部控制力和本體感覺能力減弱等問題。慢性踝關節不穩,一種情況是踝關節周圍的穩定結構受損(一般是指韌帶松弛),導致關節活動超出正常范圍;另一種情況是指踝關節反復發作“肌無力感”,關節運動的隨意控制失常,但踝關節運動幅度尚在正常范圍內。
慢性踝關節不穩是多次反復發生踝關節損傷所致。近一半的踝關節扭傷發生在體育活動中,外踝扭傷的再發生率很高,踝關節反復扭傷與不穩互為因果,1/3的踝關節扭傷患者會發展成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正確處理急性扭傷,能防止踝關節的反復損傷,從根本上預防踝關節不穩。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處,每次10~20分鐘,6個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后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踝關節扭傷后早期宜臥床休息,下地時持拐以防止踝關節負重,不能過早活動,休息應在2周以上。為了穩定關節,患者可坐在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繃帶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牽拉,使踝關節背伸外翻。
慢性踝關節不穩者應提高預防意識。在日常活動中,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鞋具。其次,要選擇在平坦的地面進行活動。還要避免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預防踝關節疲勞而損傷。體育活動時,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尤其是踝關節的準備活動。最后,要加強踝關節功能性康復,如活動范圍、肌肉力量、本體感覺、平衡能力等訓練。可做一些增強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活動,如負重半蹲、跳繩、負重提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