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晉華
《駱駝祥子》導讀教學設計及反思
■陳晉華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內容、主題、人物形象及寫作背景。
2.初步掌握鑒賞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
3.認知祥子前后變化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引導學生以博愛之心關注普通人的生活,體會新社會、新時代的美好。
【學習重點】
掌握名著閱讀的基本方法,理清故事情節,品讀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探究祥子悲劇命運的原因,領悟作品深厚的思想意蘊。
【教學過程】
師:相約名著,感悟經典。這節課,陳老師要和大家共讀小說(板書課題),齊讀——(屏顯作者簡介)
師:同學們,閱讀小說最重要的是了解人物形象。課前大家為祥子做好了簡歷(多名學生介紹),我們也對整本書有了初步的認識,理清了人物關系,了解了主人公和主要情節。(屏顯)祥子經歷了買車的三起三落,從一個吃苦耐勞、執著向上、善良老實的上等車夫變成了只能靠賣苦力糊口的下等車夫,最終淪落為城市垃圾。這樣讀書的方式,我們稱之為“提要法”。(板書:提要法)
師:主人公的曾用名是祥子,他姓什么?為什么又叫駱駝祥子?讓我們回顧一下原著中的相關語句。(屏顯)(指名讀)
師:同學們,老舍先生著力刻畫祥子這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板書:悲慘命運)目的是什么呢?這里的“駱駝”僅僅就是因為祥子牽回了三匹駱駝嗎?想一想祥子的衣、食、住、行——(學生交流)
同學們,有名無姓、連生日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的祥子,就像駱駝一樣生活著,他過的是牲口一樣的日子啊,讓我們心疼地叫他一聲——(有感情地齊讀“駱駝祥子”)
師:孩子們,讀出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把書讀厚、讀透!這就需要我們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尋求人物命運背后隱含的深意。怎樣讀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呢?陳老師推薦一種非常有意思的閱讀方法:體驗法。(板書:體驗法)同學們,假如你們就是祥子,陳老師是一名老車夫,咱們正聊天呢……
師:祥子,終于買上新車了,今后有啥打算啊?
生:……
師:祥子,人死不能復生,以后的日子還長著呢。有啥苦水你就倒出來吧!
生:……
師:同學們,小說中像這樣的精彩描寫比比皆是!課前大家已用圈點法(板書:圈點法)閱讀了第18章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中拉車的精彩片段。(請生到展示臺前展示圈點內容并陳述原因)
師:真好!這些(屏顯:過渡句、修辭句、描寫句、抒情句、點睛句、哲理句)是我們學習寫作的典范,建議大家多多積累哦。
師:同學們,在閱讀中,在圈點勾畫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在文中的空白處對文章進行注解和寫批語,(板書:評點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評點。(屏顯:1.評點人物,如人物的行為、描寫人物的方法等;2.生發聯想,如作品帶給自己的思想觸動等;3.剖析寫法,如先抑后揚、點面結合、前后對比、前后照應等寫法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學生獨立評點、交流)
師:這哪是在拉車?祥子簡直就是“在烈日和暴雨下”掙命!日越烈,雨越暴,祥子身上的悲劇色彩就越濃。
師:同學們,讀書還應該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思考的過程。在閱讀中,我們應常讀常新,不但要“走進去”,還要“走出來”!
師: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導致了祥子的悲劇呢?(小組討論、交流)
師:是的,在破敗凋敝的舊北京城里,在軍閥混戰的舊北京城里,在人情冷漠、充斥著欺詐壓迫的舊北京城里,祥子由人變成了鬼!罪魁禍首就是萬惡的舊社會制度!(板書:舊社會)文章結尾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屏顯,齊讀)
師:對!祥子雖然勤勞善良,但他孤僻軟弱,又死要面子,后來自甘墮落,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難怪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啊。(板書:性格)
師:老舍通過描寫祥子的悲劇,向人們展示了軍閥混戰、處于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不管如何努力,始終改變不了命運的悲慘遭遇,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師:有人說,小說寫于1936年,發表于1978年,新時代下我們沒有必要再讀《駱駝祥子》了。同學們,如果有時間隧道,讓22歲的祥子穿越到現在——留在農村,他可能會做什么?來到北京城,他可能選擇什么工作?他可能會有怎樣的生活?……(學生自由交流)
師:不同的時代,祥子的命運為什么截然不同?(小組討論、交流)事實證明:在我們這個和諧奮進的社會里,在這個努力就可以實現夢想的國家里,一切皆有可能!
【教后反思】
1.掌握方法,走進經典。
閱讀小說,學生最易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閱讀不能就此止步。課前,我引導學生給祥子填寫“個人簡歷”,讓他們理出小說的情節線索,掌握故事的梗概;課堂上重點介紹四種讀書法,通過多角度的“讀”,引導他們關注人物性格和小說的深層內涵以及小說藝術上的突出特色,讓學生從多方面受益,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但是,本堂課由于照顧的面太寬,導致課堂容量大,學生的深度思考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如能舍棄一種讀法指導,課堂則會從容得多。
2.理性思索,常讀常新。
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青少年只有讀一點高于自己思想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才能真正有所收獲。因此在設計中,在“創讀”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走出文本,把握時代的脈搏;通過“時光隧道”這一環節,巧妙地讓祥子“穿越”到新時代,并適時拋出討論話題,引導學生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俯瞰文本,反思人性、人生和社會。我以為,這才是當下名著閱讀的終極意義。
(作者為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