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
在二寶初來的階段,這個只知道吃喝睡的寶寶還處于懵懂的狀態,所以爸媽更需要關注的是別讓大寶感覺失落;隨著二寶逐漸長大,小人兒逐漸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很多時候即使爸媽等家人沒有拿他和大寶作對比,他也會拿自己和大寶比較。看到大寶能輕松完成很多事,二寶的內心開始逐漸變得沮喪,甚至不自信。面對這種情形,爸媽該怎么辦才能拯救二寶脆弱的自信心?
果果和安安:
我有兩個寶寶,妹妹3歲,哥哥6歲。近半年,妹妹經常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感到沮喪,“我永遠也學不會騎自行車……”“我學不會拍球……”這些話成了她的口頭禪。盡管哥哥總是盡心盡力地一遍遍教她,但是看到哥哥輕易就能做好這些事,妹妹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我耐心地和她解釋,你只有3歲,暫時做不好很正常。但是妹妹似乎沒法明白,自己在某些既能上不如哥哥只不過是年齡差距造成的。在妹妹看來,自己永遠也趕不上哥哥,這種感覺糟糕透了。
以前,當妹妹沮喪地跟我抱怨“我永遠也學不會……”時,我并沒太當回事,只是把他當成一個懵懂無知的小不點,總是拿“等你長大一點就會了”或“等你像哥哥那么大就會了”等語句來回答她。可是,我發現這樣的回答并沒有幫助到妹妹,她依然很沮喪,情緒得不到緩解,依然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后來,我嘗試理解并認同她的感受,當妹妹無助地跟我說她不會某件事時,我跟她說:“我知道你有些不高興,騎車怎么這么難呢?總是掌握不好平衡,還擔心摔跤。你是不是希望自己變成哥哥那樣,自己會做很多事?”妹妹聽到后,會環著我的脖子,偎依在我懷里。我輕輕地拍著她,溫柔地說:“寶貝,哥哥在你這么大的時候,也是練了很久,摔了好多次跤,然后才慢慢學會的。”我感覺這樣說妹妹會好受很多,甚至過一會兒還會對我粲然一笑說:“媽媽,我繼續練習啦。”
麥麥媽:
我家的哥哥和弟弟相差5歲,哥哥7歲,弟弟2歲,這樣的年齡差足夠讓哥哥顯得比弟弟能干很多,而且他倆的生活作息都完全不同,很多時候弟弟也因此羨慕不已,甚至會有“不公平”的感覺。比如:當我晚上8點準備給弟弟洗澡,8點半帶他上床睡覺時,哥哥還坐在書桌前寫作業,或者躺在沙發上看故事書,看到哥哥不用早睡,弟弟每次都在抗議無效后不心甘地入睡。這些經常被父母視為理所當然、輕易被忽略的情節,其實都在弟弟心里結下負面的甚至自卑的心結,尤其是當哥哥在弟弟面前炫耀自己可以晚點睡覺、自己能獨立打滑梯、爬樓梯等等,這些炫耀會更加打擊弟弟的自信。
我還發現很多家有兩個寶寶的爸媽,他們嘴上雖然說不能拿兩個寶寶作比較,可是遇事時又會不自覺地以另一個寶寶作榜樣來進行比較,比如:二寶不愿意洗澡,媽媽隨口會說:“你看,哥哥最愛洗澡了,哥哥洗澡一點都不哭,二寶要像哥哥一樣哦!”試想,總是被爸媽拿來和大寶作比較,二寶能不心煩嗎?所以,為了二寶的自信,爸媽千萬不要拿他倆作比較,我們可以將現在的他和以前的他作比較,縱向對比,發現并鼓勵寶寶的進步。
追風:
關于這個話題,我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第一,要讓二寶知道他是獨一無二的。爸媽在養育二寶時,一定不要讓他追著哥哥或姐姐的腳步成長,不要總是把“哥哥(姐姐)怎樣怎樣,你要跟哥哥(姐姐)學,你要聽哥哥(姐姐)的話”掛在嘴邊,要讓二寶知道,大寶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同樣也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爸媽最愛的寶貝。當我家老二酸溜溜地覺得大寶可以晚睡、可以自己洗澡或看書時,我會委婉地提醒他,他也有很多特權,大寶必須去上學,而他卻可以和媽媽呆在家里玩耍……我們還可以賦予二寶某些特權,比如:指派一盆植物讓二寶照顧,每天睡覺前可以給他讀半小時的繪本……二寶慢慢會意識到,他和大寶都是爸媽的寶貝,誰都有屬于自己的“特權”。
第二,細心捕捉二寶的點滴進步。在成長中,引導二寶將關注點放在他能完成的事情上,或者近期取得了很大進步的事情上,而不是和大寶作比較,這樣二寶就不容易因為大寶能做什么自己卻不會做而感到郁悶了,也不會沮喪地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當二寶會自己穿襪子、會自己刷牙,爸媽都不要吝嗇自己真誠的贊美哦,這可是讓二寶獲得成就感的好時機。
還有一點最重要,爸媽一定要讓大寶二寶知道,他們都是爸媽最愛的寶寶,不管他們會做什么或不會做什么,這一點都不會改變,爸媽永遠喜歡他們。這可是寶寶們最需要的定心丸哦!
家家:
當二寶因為做不好某事而煩躁時,媽媽不能含糊地用“等你長大點就會了”“多練練就行了”來打發二寶,這個時候二寶最需要的是大人的幫助。我們應該幫助二寶分析問題的細節,就拿學騎自行車來說吧,如果二寶確實是因為身高等客觀因素騎不了,我們可以跟他解釋:“寶寶的腿還不夠長,現在還夠不到自行車的踏板,等你的腿長長了,就能騎自行車了。”如果二寶的腿已經夠長了,只是需要掌握技巧,媽媽可以觀察分析二寶遇到的問題,給出技術指導,還可以將動作分解,相信在你的鼓勵下,二寶多練習幾次就能學會。
另外,爸媽還要時刻反思自己的行為,看看有沒有無意間傷害二寶自信的情節發生。比如:在向外人介紹家庭成員時,有沒有覺得二寶還小而忽略了他,讓他覺得自己是個無關緊要的旁觀者?有沒有以大寶的行為標準來看待二寶,當大寶幫媽媽洗碗,二寶熱心地幫媽媽遞抹布時,媽媽卻說了“大寶都能洗碗了,二寶要多跟大寶學習哦”這樣會嚴重挫傷二寶自信的話來煞風景?總之,在兩個寶寶的成長中,爸媽一定要善于體察寶寶的情緒,反思自己的養育行為,一旦發現有不當的行為,一定要及時糾正、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