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關于孕期飲食,有的準媽媽及其家人會存在不少認識誤區,如不及時調整,可能會影響到準媽媽和胎兒的健康。
誤區1:太瘦的人不易懷孕,所以必須增肥
受孕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卵巢排出正常的卵子。
2.精液正常并含有正常的精子。
3.卵子和精子能夠在輸卵管內相遇并結合成為受精卵。
4.受精卵順利地被輸送進入子宮腔。
5.子宮內膜已充分準備適合于受精卵著床。
這些環節中有任何一個不正常,便能阻礙受孕。阻礙受孕的原因可能在女方,也可能在男方或男女雙方。
女性體重偏低,并不一定會影響懷孕的能力,還要看月經周期是否正常。如果每28天左右來一次月經,很可能體重和身體脂肪沒有干擾到你的排卵,也不會影響到受孕的機會。
女性正常排卵至少需要22%的身體脂肪(正常成年女性的體重包含約28%的脂肪)。當身體脂肪過少時,會破壞荷爾蒙從大腦流向腦垂體,這意味著從腦垂體發給卵巢釋放卵子的正常信號就不會出現。所以,即使你有大量健康的卵子,也會因為無法釋放出來而沒法懷孕。
需要增肥者,可少吃多餐,但不要過多增加每餐的飯量。因為身材消瘦的人大多腸胃功能較弱,一餐吃得太多往往不能有效吸收,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梢园衙刻斓倪M餐次數改為5~6餐,食物以易消化、高蛋白、高熱量為原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提高各種營養物質的攝入,如牛奶、雞蛋、肉、魚、綠色蔬菜等。
誤區2:妊娠期吃糖易患糖尿病
我們應該改變對糖的錯誤認識。實際上,葡萄糖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就像脂肪一樣,糖也有所謂的“好糖”(慢糖)和“壞糖”(快糖)之分。在選擇各種類型糖的同時,只要避免消化后血糖突然升高就可以了。有的孕婦擔心患上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因此從懷孕開始就拒絕吃糖、吃巧克力。其實,這是出于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原理的誤解。
正常人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會轉化為葡萄糖,如果有剩余,則會通過胰島素的作用,轉化為糖元儲存在肝臟或變為脂肪。而在妊娠期間,胎盤可以分泌物質對胰島素進行抵抗,以保護胎兒獲得充分的糖供應。如果孕婦攝入的糖過多,胰島素消耗得多,而遭遇胎盤分泌物質的“抵抗”也就越多,直至不堪負荷,就可能出現糖尿病癥狀。而正常女性(特別是偏瘦的女性)根本不需要對糖避之不及,肥胖女性、以前在妊娠期曾患有糖尿病的孕婦,雖然的確不宜多吃糖,但也不需要一點糖都不碰。
誤區3:孕婦不能吃蜂蜜,會導致營養過剩
很多孕婦反映懷孕期間喝蜂蜜,會導致營養過剩,容易發生巨大兒甚至難產。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蜂蜜營養豐富,可促進消化吸收、增進食欲、鎮靜安眠、提高機體抵抗力,對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有著積極作用。
蜂蜜不僅可以有效地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貧血、妊娠合并肝炎等疾病,還能有效預防便秘及痔瘡出血。幾千年來,蜂蜜經久不衰,這與蜂蜜所具有的多種獨特營養成分有關。蜂蜜主要成分有:
1.可被孕婦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約65%~80%
2.各種氨基酸,包括孕婦體內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約0.3%
3.與孕婦體內血清所含比例幾乎相等的20余種礦物質,約0.06%
4.20余種促進孕婦生長和代謝的維生素
5.多種活性酶
但是,蜂蜜雖好,卻不能多吃,每天不宜超過1勺(10g)。在選擇蜂蜜時,一定要選擇表面有微小氣泡的蜂蜜,因為那是活性生物酶不斷運動所產生的,吃這種蜜對身體才最好。還有,蜂蜜之所以能改善便秘,是因為其中的活性生物酶成分在起作用,所以準媽媽喝蜂蜜時要用45℃以下的溫水沖服,這樣可以保持蜂蜜中的營養和活性不被破壞。
誤區4:孕期多吃香蕉就不會便秘?
很多人認為香蕉是潤腸的,可緩解便秘癥狀。其實這是個誤區,只有熟透的香蕉才能有緩解便秘的功能,生的香蕉有澀腸作用,吃得太多反而會加重便秘。因為沒有熟透的香蕉多含鞣酸和抗性淀粉,會起到阻礙消化、抑制胃腸蠕動的作用。另外,香蕉吃多了也容易引起準媽媽血糖升高,增加患妊娠糖尿病的幾率。
誤區5:孕期要多吃蘋果,少吃西瓜
很多孕婦對蘋果情有獨鐘,她們認為多吃蘋果,就會順產、母子“平安”。還有些老年人不許孕婦吃西瓜,認為吃了容易流產。
其實,上述說法并無科學依據。蘋果只能起到補充維生素的作用,并無安胎特效,孕婦進食過多還會產生腹脹感,引起便秘。而西瓜等所謂性寒涼的水果,在暑天適量食用,是不會因此而流產的。
孕婦食用蔬菜水果時,新鮮是最重要的原則。同時,應該多吃時鮮瓜果。不過,食用水果也不宜過量,不能一次性“惡補”,否則容易腹瀉。
有些孕婦為了生一個漂亮、皮膚白凈的寶寶,幾乎把水果當飯吃,有的甚至一天吃下一兩斤,這種吃法是極不科學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糖、維生素、礦物質,但其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較低。孕婦吃水果過多,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不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所以,孕婦每天攝入200g~400g水果為宜。
誤區6:食物越精細越好
很多孕婦在妊娠期都會有嘔吐、厭食等狀況發生,再加上懷孕期間心理會比較敏感,很多人在飲食上會認為越精細的食物對胎兒越好。但像纖維素這類可以促進腸道健康的物質多包含在蔬菜和粗糧里,因此,為了自身營養的全面以及胎兒發育健康,孕婦應廣泛攝取食物,不要挑食造成營養失衡。
誤區7:為控制體重,盡量少攝入脂肪
很多人都怕攝入脂肪,尤其孕婦怕攝入脂肪后身體發胖、胎兒巨大,不利分娩。其實脂肪是人體必需的三大營養素之一,任何人都需要脂肪,尤其是孕婦,不應該拒絕脂肪,因為脂肪對胎兒的神經系統以及細胞膜的形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胎兒的生長發育需要脂肪,所以在妊娠期,脂類的需要量增加。從孕期開始,孕婦的某些部位就有脂肪存積,孕晚期更要供給胎兒脂肪貯備,胎兒貯備的脂肪可為其體重的5%~15%。
脂肪中有一種叫ω-3的必需脂肪酸,是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的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在促進腦發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從懷孕之初,攝入豐富的ω-3脂肪酸有助于預防早產,降低孕婦高血壓和嬰兒肥胖的風險。但是,ω-3無法在人體中形成,必須要在食物中攝取。所以,我們的飲食中要注意加入含有豐富的ω-3的食品,例如亞麻籽、堅果、金槍魚等。
誤區8:孕婦什么魚都能吃
調查研究表明,孕婦多吃魚有利胎兒的腦發育,尤其是海魚中的ω-3脂肪酸。但是孕婦并不是什么魚都能吃的,由于環境污染,可能出現有毒物質在魚體內蓄積的情況。
買魚時,除了要注意魚本身是否新鮮之外,還要盡量避免買到有毒的魚。吃魚也并非百無禁忌,孕婦要盡量避免食用咸魚、熏魚、魚干、被污染的魚、帶寄生蟲的魚、畸形的魚和罐裝的魚。而鯊魚、鯖魚王、旗魚、方頭魚這四種魚,汞含量較高,可能會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
誤區9:懷雙胞胎就一定要吃兩倍的食物
“兩個孩子,兩倍食量”的認識有很大誤區。與懷單胎相比,雙胞胎的準媽媽確實要適當多攝取一些營養,但不是簡單的翻倍。
相比于懷單胎的準媽媽,懷雙胞胎的準媽媽身體各個系統的負擔都有所加重,消耗的營養也多,所以對于營養的要求也比較高。不過,懷雙胞胎準媽媽的體重增加其實和懷單胎的準媽媽差不多,準媽媽不用擔心懷上雙胞胎就一定要大吃大喝,從而導致體重增加過快。
誤區10:孕婦有小腿水腫就不應多喝水
胎兒滿5個月后,母體的心、肺、肝、腎功能都逐漸進入“滿負荷”運行階段,這是正?,F象;孕婦的小腿在傍晚時分出現輕微浮腫,也是正常的,不必減少飲水。胎兒發育產生的廢物要靠母體排出,足量喝水可以縮短代謝廢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
準媽媽要保證平均每天1200ml的飲水量,并且隨不同的人、不同的飲食、不同的體力活動和不同的氣溫環境而調整。
鑒于小腿浮腫的另一原因是由于體重增加帶來的負荷,可在辦公室放一張小凳或一個木箱,借以擱腳,幫助腳部的體液回流,減少浮腫。每工作2小時,可稍做伸展,并按摩小腿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