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齊(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0000)
?
微信公眾平臺下高校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
蔡洪齊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0000)
[摘要]主要針對微信公眾平臺下高校移動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展開了探討,結合具體的相關背景,對微信環境下高校移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新方式作了闡述,并給出了一系列創新高校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新方式,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高校移動圖書館服務創新
[分類號]G258.6
*本文系廣東圖書館科研課題“數字圖書館與即時通訊平臺整合與應用研究”(編號:GDTK1128)成果之一。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2014年對中國網民進行調查,《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相比2013年的手機網民用戶增加了2699萬人,已達到5.27億。現在高校圖書館中的移動閱讀已成為圖書館讀者的主流閱讀方式,通過智能手機來實現移動閱讀[1]。移動圖書館所提供的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相關事務性公告的發布、檢索有關資料、互動性與借閱期刊的查詢等,其中涵蓋了圖書館的開放時間與借閱指南,對館藏書籍與學術資料的借閱登記情況。當前,這些服務的實時咨詢與便捷性還不能滿足圖書館讀者的需求,高校圖書館要不斷探索、創新,為移動閱讀開拓更為豐富的服務形式[2]。
微信作為一款依托智能終端提供及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自推出以來便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微信可以兼容短信與圖片、視頻、群聊等信息傳遞,還可以進行語音通話。微信個人或單位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公眾服務構建微信公眾平臺,根據自身需求來定制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應用程序接口),群發文字、圖片和語音等內容,實現API對接共享用戶資料的功能,這一切服務都是免費的[3]。
高校圖書館根據微信所具備的一系列便捷服務功能,對原有的圖書館信息服務進行改革和創新,通過拓展微信移動服務,進一步吸引更多年輕且高學歷的微信用戶。
移動圖書館開設新的服務項目,運用微信所具備的語音傳輸功能、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站定位、手機支付等項目來擴大服務范圍。
微信公眾平臺上所具備的查詢和推送信息、LBS服務,使移動圖書館依托微信平臺創建推出了一系列較為成熟的個性化服務,主要有推送信息、業務辦理、查詢幫助與在線咨詢等。運用微信軟件,讀者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查詢最新的館藏圖書與培訓講座信息,創建微信個人圖書館來辦理圖書的續借與預約,查詢館藏信息的同時完成了自動簽到,微信的互聯網應用服務還能在在線咨詢過程中實現讀者間的互動交流[4]。下文筆者就列舉出部分高校提供的帶有自身特色的圖書館移動增值服務。
2.1推廣閱讀
圖書館可以將有關閱讀推廣服務的內容制作成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信息,通過注冊微信公眾賬號,借由微信公眾平臺向用戶進行推送,用戶可以在朋友圈中分享公眾平臺鏈接,將圖書館的服務信息精準、及時地向好友轉達,圖書館作為面向公眾的服務性機構,借由微信公眾平臺得到了良好的宣傳推廣效果。
由于圖書館舉辦的實地閱讀推廣活動常常受到經費短缺情況的限制,宣傳途徑只能以管內宣傳海報的張貼、向路人發放宣傳資料、在圖書館的主頁上發布閱讀推廣消息,對不經常到館或疏于瀏覽圖書館主頁的讀者起不到很好的宣傳作用,使讀者缺少參與推廣活動的積極性。而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可以起到免費的宣傳效果,讀者利用微信的分享功能將閱讀推廣活動的信息發布在朋友圈和微博空間上,吸引更多人對閱讀推廣活動感興趣。
2.2微信書評投稿專欄
圖書館為了調動讀者的閱讀與寫作興趣,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上設置投稿專欄,吸引閱讀愛好者進行投稿,并對稿件進行精心挑選與編輯,再由公眾平臺發布優秀書評,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
2.3定期推薦新書與經典好書
圖書館可以聯合各高校教務處定期在微信平臺上舉辦經典好書與新書的推廣閱讀活動,經由平臺推送讓讀者了解最新采購的圖書數目,包括圖書館藏地信息等,在微信平臺與高校移動圖書館設置資源整合鏈接,讓讀者通過點擊閱讀電子書的形式獲取資源信息,這些都可以在智能手機客戶端完成,達到讀者將碎片化閱讀轉向精讀的目的[5]。移動圖書館可開展信息通報和推薦服務,圖書管理員對微信用戶群進行分類,運用公眾平臺的粉絲分組管理功能,根據實際情況對用戶群進行包括專業背景在內的標準分類,按照用戶群不同的專業、學歷和閱讀愛好等,管理員將特定信息更準確地傳遞至微信用戶群,滿足不同人群所喜愛的閱讀情況和習慣。
2.4微信讀書會
通過微信朋友圈舉辦圖書會,能夠有效地打破圖書館閱讀在推廣中的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約定一個時間在朋友圈中舉辦圖書會,還能以微信群聊的方式制定讀書會的計劃與討論的話題,便于講師能夠在讀書會舉辦前征集讀者意見,調整推薦書目,這對圖書館閱讀活動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講師根據微信用戶群聊時所反饋的需求信息來確定討論話題,并在微信平臺上發布,參與者只要在圖書會舉辦過程中以圖片、文字、語音等方式發表觀點,講師與其他參與者就能通過手機同步接收內容,保證了每位參與者都能設身處地感受圖書會的交流氛圍,還能鼓勵讀者能夠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感受,起到良好的效果。講師可在讀書會后對參與者的發言進行整理與補充,并發表到朋友圈內,使所有參與者能夠隨時觀看,對其中的內容進行總結與反思,彌補未參與者不能同步進行討論的遺憾,讓圖書會越辦越好[6]。
2.5個性化拓展服務
為了體現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個性化與豐富性,清華大學在圖書館微信平臺上設置閱讀自選菜單,方便讀者查詢和了解圖書館藏書情況。西安交大圖書館微信平臺的閱讀菜單上對熱門借閱書單進行分門別類,中國人民大學還在圖書館微信平臺上增添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用戶將微信賬號與圖書館服務賬號綁定,通過微信推送服務就可以了解到圖書館座位與自習室的使用情況,還能進行預約。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要吸引讀者的目光,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進行精選雜志和熱門電影視頻的推送,還能引入豐富的便民信息,如城市天氣預報、公交線路查詢、快遞地理位置的查詢信息等。在高校圖書館放置微信掃描二維碼,方便用戶通過掃描快速關注圖書館微信平臺,使高校微信圖書館服務使用者增加。
為使讀者能夠在未來的移動圖書館領略到方便快捷的服務,享受隨時隨地獲取所需信息的好處,能夠真正豐富讀者的閱讀生活,在當前的微信使用環境下就要構建有效的微信圖書館移動服務,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創新模式。
3.1微信漂書
利用互聯網傳播速度快捷、便利的優勢,書友將自己不再閱讀的圖書通過“漂書”的方式無償提供給其他書友,書友閱讀完畢后再傳給下一位書友,通過不斷閱讀的方式使一本書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漂書”現在已經成為讀者圈中一種非常時尚的閱讀方式[7]。世界上第一家漂書網站誕生于美國堪薩斯市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創始人Ron Hornbaker在2001 年4月開發了這個圖書漂流網站后,注冊用戶快速增加,網站發展迅速。全球“圖書漂流”注冊成員已經達到41萬多名,登記在冊的漂流圖書有240多萬冊。網站創始人Ron Hornbak?er有一句名言:“‘圖書漂流’群體的激情總能振奮我的心”[8]。我國的首家圖書漂流網(www.tspl.cn)登記注冊的書友有4000多人,注冊圖書超過400冊。自“圖書漂流”在2006年開始熱絡起來之后,上海甘泉街道已在大型超市、街道圖書館、公園等公共場所設3~4個永久“漂流”書架。居民們看到自己中意的書,可以隨意取閱;看完后,可以將書放回原來的漂流書架,也可放到其他地點,繼續“放漂”;居民們有想“放漂”的書,也可以隨時放上書架,供人取閱。大學校園內可以引進這樣的“漂書”閱讀方式,通過微信圖書館與圖書漂流活動相結合,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微信圖書漂流流程
這樣被“漂出”的圖書不會一去不返,圖書館內一些無人問津的教輔書具有相當的實用性與信用度,能夠幫助高校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讀者還能制作漂書卡,記錄自己閱讀過與“漂”出去的圖書,能夠活躍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讓大家消除好書分享使的顧慮與擔憂,避免圖書“一去不復返”的情況,還可以在微信平臺上交流互動,真正做到圖書的互通有無,資源共享的作用,在交流分享閱讀心得體會中暢享讀書樂趣。
3.2微信課表查詢
網絡平臺傳遞信息方便快捷,圖書館在智能手機3G、4G的網絡傳播速度下,在微信平臺增添“掌上課表”服務,以增強微信圖書館的新鮮度。高校教務系統在微信平臺上發布課程信息,解決了教務系統課程表的不便之處,學生可以通過微信服務平臺查閱課程更改信息。微信與課程表的結合在提高課程靈活度的同時,課前提醒、上課自動調制靜音模式的人性化更拉近了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興趣。
3.3超期圖書查詢與扣款
微信平臺上可以查詢圖書的借閱時限,讀者可以創建圖書借閱表,通過一鍵查詢圖書的最后歸還時間,避免圖書逾期歸還的情況。微信平臺還會提供借閱圖書到期歸還的自動提醒推送服務[9],當圖書逾期歸還時,手機支付功能將會自動扣取相應超期圖書支付費用,避免了實體圖書館讀者繳納超期費用拖延的情況,更加方便讀者。
3.4線下圖書直接互借
讀者通過查詢圖書館藏書情況,發現自己已預約借閱的圖書因來不及去取而被其他讀者借走,這時利用微信移動圖書館的讀者互借服務,將圖書信息通過微信交流的方式溝通,并在線下相互借閱[10-11],為節省讀者的借書時間提供了便利性。互借辦理流程圖如圖2所示。

圖2 微信線下互借圖書流程
3.5掃描條形碼直接借閱
實體圖書館的藏書浩如煙海,根據索書號來查找圖書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現在讀者可以關注圖書館的微信服務平臺,通過手機掃描圖書館提供的書目二維碼,可以迅速地查到該書在圖書館的館藏位置與借閱情況,通過掃描條形碼的方式來完成借閱,可以同時進行多本圖書的借閱,避免讀者查找圖書、借閱手續不便的煩惱。
綜上所述,微信這種新媒體的推廣,為移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創新提供了契機。移動圖書館應適應如今的移動網絡環境,客戶對圖書館移動服務需求也會不斷提高。本文基于移動圖書館在大學校園將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結合應用廣泛的微信公眾平臺來創新服務模式,充分利用新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閆文軒.紡織類高校圖書館微信協同服務模式研究[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5(4):55-58.
[2]趙玉明,明均仁,高凱.“211工程”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應用與現狀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5(15):19-25.
[3]徐征.基于微信平臺下高校圖書館圖書借閱平臺的優化設計[J].蘭臺世界旬刊,2015(8):140-141.
[4]李劍.微信公眾平臺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分析——以廣
東省高校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5(4):98-102.[5]劉敏.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應用及對策研究——以湖
南省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5(4):84-88.
[6]韓娟娟.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賬號服務研究——以“211”高校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5(11):80-87,31.
[7]張楠.基于微信的高校圖書館掌上信息服務[J].圖書館學刊,2015(4):73-75.
[8]杜輝,劉曉,袁百成.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新[J].圖書情報工作,2015(6):41-45.
[9]馬大艷,李學靜,陳虹暻.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基于“985工程”大學圖書館的調研[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3):33-37.
[10]張長恒,黃芳.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高校圖書館APP的技術實現[J].圖書情報工作,2015(4):37-43.
[11]尉鑫,蘇珊珊.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調查分析——以“985”高校圖書館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14(10):34-37.
蔡洪齊男,1981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信息服務。
收稿日期:(2015-11-19;責編: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