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程,邵 峰,姚保峰
(蚌埠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馬 程,邵 峰,姚保峰
(蚌埠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高校學生就業與人才培養模式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文中通過創新高校計算機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五輪聯動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以期培養和造就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就業能力;應用型;人才培養
高校學生就業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服務于大學生的就業,保障高校人才培養出口順暢。近年來,伴隨著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高校對就業工作的重視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就業工作的內涵已不斷的豐富,服務對象從傳統就業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擴大到全體在校學生和已畢業校友;服務時間從畢業求職時延伸到新生入學至畢業或畢業后;服務形式從以管理為主輻射到教學、指導、咨詢、服務、管理等方面;服務手段也從以純手工為主轉變到以網絡技術為主的多方法兼容模式。目前,高校學生就業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已從單純的學生管理和服務逐步拓展到為在校及已畢業學生提供全程化、專業化的職業發展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
袁貴仁部長在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實現人才培養、社會需求與就業的良性互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所以抓質量,就需要抓就業;抓就業,也就是抓質量”。袁貴仁部長的講話充分說明了高校學生就業工作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系[1]。
面向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培養具有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社會需要,也是標本兼治、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擯棄就業工作短程化的錯誤認識,把就業工作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是當務之急。
3.1 理論研究與方案設計方面
(1)制定并多次修訂計算機類各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將新的教育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制定出一套以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人才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它確定了人才培養目標的方向,妥善處理了適應性與針對性的矛盾,達成了社會需求與學校定位的一致性,對教學內容體系進行了優化和構建。
(2)響應蚌埠學院第四次教育思想大討論精神,深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改革。按照學院“地方性、工程化、應用型”的辦學思路,為著力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首先引導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化,建立有創新意識的教師隊伍,鼓勵申報各類教科研項目和競賽,以案例驅動教學作為教材撰寫思路,改編多門專業課教材的理論及實踐教材,搭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階梯提升式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讓學生主動參與,使其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再創新的順利轉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2]。
圖1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階梯提升式教學體系
(3)改善教學條件,加強校內專業實踐平臺建設。作為人才培養過程重要環節,始終把實踐教學環節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強化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系部按照實驗室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的“整體融合”的建設原則,依托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不斷加強實驗室建設,推進專業實踐平臺的搭建。
(4)校企合作,搭建創新實踐平臺——校內創新實驗室與校外創新實踐基地。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第二課堂,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組建計算機類各專業興趣團隊,以各類科研創新型比賽為載體,以校內創新實驗室為平臺,采用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各類創新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制定激勵創新人才培養制度,改革學生評價標準。在激勵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正確處理教師需要與學校發展的關系,制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科研創新、指導學生競賽的配套經費和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獎勵制度,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和學生創新意識的主動性。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重要元素,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特點進行改革,實施創新學分管理,將其納入到衡量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標準中,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學生管理。
3.2 實踐檢驗與取得成效方面
(1)人才培養定位準確。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的需求與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緊密對接,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行業發展及專業指導,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方向,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促使學生掌握技能,提高實踐本領,為職業發展奠定基礎。高年級學生注重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近年來,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教學質量內涵建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始終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工作的核心,圍繞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內容,鼓勵教師申報省、校級教學成果獎及教學改革立項,積極參加工程化教學競賽,指導學生開展學科競賽和科技活動,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積極性高、覆蓋面廣。
(3)學生創新意識明顯增強。以學生科技活動、學科競賽、第二課堂為載體,師生共同參與的“大學生IT科技文化節”創新科技活動搞得有聲有色,促進了校園和系部創新文化建設,使學生參與科研和進行實踐創新的積極性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就業競爭力增強。
(4)創新教育成果豐碩。我系近年來建設的專業實驗室條件較好,校外實踐創新教學基地穩定,校企合作緊密,為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廣闊空間。系內學生近兩年申報并成功立項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省級項目20余項,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飛思卡爾”杯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信息安全攻防大賽和單片機比賽均獲得較好成績。
做好學生就業工作,可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學生就業工作應擔負起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引領作用。反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就業水平的高低及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和成效。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1]趙北平,馬旋.高校學生就業工作對人才培養的影響研究[J].人才培養與就業,2014,3(12):3-6.
[2]李江,唐家弘.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業就業人才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與人才培育,2015,2(3):72-74.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computer applied talents
MA Cheng, SHAO Feng, YAO Bao-feng
(Bengbu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0)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bring up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qualified personnel,through innovatio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university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and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ive-wheels joint drive.
Employment ability; Application type; Talent training
G434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121
1672–7304(2016)05–0244–02
安徽省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4jyxm396),安徽省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3jyxm247)。
(責任編輯:雷 君)
馬程(1980-),女,安徽阜陽人,講師,研究方向:數據挖掘、算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