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 艷
?
跟上孩子的腳步,與他一起成長
文/馬艷
作為父母,你是否感受到,當自己融入孩子的成長中,與他共同邁步,就會欣喜地發現,自己也變得樂于接受新事物,變得年輕;當你以寬容、耐心對待孩子,自己也會變得更能控制自己、理解他人,變得更加成熟;當你充滿活力和孩子玩在一起時,你會變得張弛有度,更加健康。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不是旁觀者,請跟上孩子的腳步,與他一起成長。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隨著認知、生理、心理的成長,他們對外界的需求是不同的。大一點兒的孩子有更強的能動性和思維能力,他的需求超過以往。如果孩子已經長到歲,父母對孩子的認知依舊定位于“歲寶寶”,用歲寶寶的準則來看待歲的孩子,以適合歲寶寶的教養方式來對待歲的孩子,“認知成長滯后”的父母,必然不能識別孩子當前的需求,更談不上滿足。父母對孩子的認知成長必須與孩子的實際成長同步。
父母成長要素:了解孩子
父母的認知成長,換言之,就是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成長的特點和規律。
為什么幼兒園中班、大班的小朋友,更容易因為一句玩笑話而哭鼻子?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在增強,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對別人的嘲笑和負面評價特別敏感。建議父母選讀一些與孩子年齡段相對應的兒童教育書籍。父母增長育兒知識的同時,對于理解孩子,正確教養孩子,會有很大的幫助。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除了普遍規律,父母需要從日常生活點滴中積累對自己孩子的了解。什么事情能讓孩子活躍起來?哪個時間段,孩子容易興奮?哪些言語,容易讓孩子變成誰都不能碰的小刺猬?這些是孩子出的信息。為人父母的成長,從用心獲取這些孩子的信息開始。
在我們成人已有的人生中,或多或少形成了屬于我們獨立個體的特質。但我們中的很多人,卻不曾駐足,真正來了解自己。請你跟上孩子的腳步,跟著他一起綻放笑容,你會發現成長的魅力,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跟上孩子的腳步,你會找到更多曾經歇下手、或不曾嘗試的樂趣。每一個父母都應該感激、珍惜這個“重生”的機會,是孩子給了我們新能量,讓我們與孩子一起追求生命的火花吧。
父母成長要素:了解自己
每個孩子的父母都有成為優秀父母的實力和潛能。剖析自己,了解自己,挖掘優勢與孩子共同成長,補償劣勢完善自我成長。
有的爸爸平日沉默寡言,一方面,這將成為爸爸能夠冷靜理智面對寶寶狀況百出的優勢,另一方面,爸爸要有意識地鼓勵自己多與寶寶溝通,表達親情。與寶寶的互動也會逐漸改變爸爸的性格,使爸爸變得更親切,更容易與人相處。
父母的年齡,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不同年齡的父母會顯現不同的特征。父母應該正視這一事實,通過有意識地揚長避短,發揮自己年齡的最大優勢。

表1
著名童書作家阿蘭德說過,“親子關系是世界上最高貴、最令人欣然為之付出的奇妙關系。地球上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與之相比……”這種最自然最原始的關系,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卻被很多父母曲解。過大的壓力和責任感,使得有些父母不再重視孩子是否享受這種本該溫馨、充滿愛的關系。急切、害怕落后的父母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牽著孩子往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奔跑,而不管被牽著的孩子是否被抓痛了,也不管孩子的成長方向到底在哪里。
當父母把自己和孩子看作共同的成長體,成長中的家庭成員之間更容易彼此體諒,共同分擔成長中的艱辛,共同分享成長中的喜悅。沒有命令,沒有指責,只有互相的鼓勵和感動。這種緊密的情感樞紐,將使得孩子的成長壓力在良好的家庭互動中得到釋放和緩解。整個家庭也會朝著穩定和幸福的方向發展。
父母成長要素:不斷自我完善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要想達到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和完善,需要把自我認同、他人認同和理想認同,三者合為一體。如圖顯示的,當孩子對自我的認同感處于三圓疊加的核心,那么,他的自我發展就比較完善了。
作為父母,也是一樣:我們在自己眼中,是怎樣的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是怎樣的父母?理想狀態下,我們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父母?
讓我們以簡單的問題,來認識一下作為父母的“認同感”。
當你知道,孩子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躺在被窩里賴床,因為那一刻,他能看到爸爸媽媽開心的面龐,你是否會考慮增加全家的“歡樂時光”,讓日常生活里多一點兒歡笑的氣息呢?
給父母的愛心貼士:
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帶著笑容,跟著孩子一起成長!為孩子,為自己,成長!

圖1

表2
編輯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