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芷涵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
王芷涵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擔負著服務與上傳下達的任務,是中間樞紐和活動橋梁。新時期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呈現出新的工作特點和艱巨任務?,F以達州市大竹縣為例,探討如何將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作用最大化,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隨著大竹縣經濟的發展和機關職能的轉變,全縣各類社會中介組織和社會團體發展迅速,加快形成了全新的社會事業新格局。據統計,目前全縣登記注冊的培訓機構共25家,主要分布在職業中介、教育培訓、會計等服務業。其中職業中介所10家,培訓學校15家。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大竹縣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進展順利,但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存在諸多問題。
建支難,覆蓋低。由于黨員數量少,觀念陳舊,同時社會組織抱有實惠心理,不重視黨建工作,導致黨組織覆蓋率較低。全縣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僅有2家,單獨組建率僅為0.5%,主要特點表現為黨組織“空白”點較多,“有黨員無組織”的現象比較突出,建支存在相當大的難度。
運行難,力度小。黨建工作的多頭管理形式造成黨建工作“誰也管不了,誰也管不好”的尷尬局面,主要在于組織隸屬關系混亂復雜,組織關系接轉不正常,管理難度增大。同時,隨著改革深化和經濟發展,主管部門淡化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導致運行難、力度小,停滯不前。
活動少,發展弱。社會組織人員思想無歸屬感,流動性大,導致活動無法正常開展。開展的黨內活動,形式單調,內容枯燥,“有組織無活動,有活動無質量”,降低了黨組織的深厚影響力。
思想認識不足。存在模糊認識,抱“無所謂”態度;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把追求業務量和利潤率作為第一要素,擔心束縛發展;由于培養和引導不到位,存在只追求執業資格其他無所謂的片面思想。
自身條件制約。依托政府部門建立,沿用機關和事業單位黨建工作的傳統做法,這種松散形式影響其黨組織活動的正常開展。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和管理模式,存在著多頭管理、分散管理的問題,難以集中開展組織活動,最終無法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黨建經費不足。重視度不高,力量投入不足,存在工作中的“斷點”,無從解決經費不足問題。
社會組織作為黨的基層組織新的依托,加強和改進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已成為重要任務,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適應社會組織特點和規律的新路子。
加強宣傳,深化認識。大力宣傳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實糾正“重經濟、輕黨建”的錯誤思想,牢固樹立起“工作變、崗位變,黨員身份和作用不能變”的堅定信念。
抓好組建,規范管理。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村協聯建等模式,按照“居住地和歸口管理辦法”理順隸屬關系,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積極探索出建立黨組織的方式和途徑。通過建立黨建工作相關制度,結合社會組織實際,隨時了解黨建動態,提供決策依據。抓好黨員發展工作,擴大黨員隊伍。把社會組織中思想素質好、文化知識高、甘于奉獻的技術、經營管理骨干納入重點發展對象,加強教育培養和鍛煉,實行重點和規范化管理。
豐富活動,服務發展。按照“靈活、務實、小型、多樣”的原則,以針對性、新穎性和實效性的特點設計黨組織活動?;顒觾热菀黝}鮮明,符合社會組織的企業文化、經營理念,有利于增強員工的爭先創優意識,有利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利用現代手段開辟黨員教育陣地以及整合利用社區、黨員服務中心等平臺資源,打破單位、地域、專業、時間等限制,引導社會組織黨員在實踐性、互動性學習活動中提高,求得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的雙贏。
樹好典型,健全體制。采取領導牽頭掛總、黨務干部抓住等方式,組建示范點,整體推進工作進度,有效轉變黨建工作不受重視的現象,推動黨建工作的健康發展。同時,健全主管單位黨組織和社會組織管理機關黨組織雙重負責的黨建領導機制,明確職責,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確定社會組織黨組織的掛靠方式,建立靈活多樣的黨組織形式,逐步在社會組織中形成黨建工作五個機制,即互動聯系機制、網絡信息機制、互相激勵機制、互相監督機制和培育指導機制,凝聚人心,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形成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強大合力。
(作者單位:大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