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剛
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的調研與思考
古本剛
近年來,成都市蒲江縣產業蓬勃發展和創業就業環境的改善,使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和返鄉創業就業的情況逐年增加。為了切實掌握全縣外出務工人員和返鄉人員創業就業的基本情況,蒲江縣就業局于近期對全縣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蒲江縣就業局成立外出務工人員和返鄉創業就業情況調查工作領導小組,采取現場訪問、實名制問卷調查和部門提供工作情況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2016年外出務工人員外出務工地、從事行業、務工收入、技能及創業就業培訓等16項內容,返鄉人員基本信息、返鄉原因、培訓意愿等24項內容以及創業就業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范圍覆蓋全縣12個鄉鎮(街道)所轄132個行政村(社區)及“雙創”成員單位。本次調查按照隨機抽樣調查原則,采用現場訪問、實名制問卷調查的方式,共發放調查表2134份,收回2134份,收回率100%。
(一)外出務工人員就業基本情況
蒲江縣幅員面積583平方公里,總人口26.7萬人,其中勞動力17.9萬人,農村勞動力13.5萬人。2016年上半年全縣外出務工29870人。
從輸出地看,2016年蒲江縣外出務工輸出主要集中在壽安、甘溪、西來、鶴山及大興等5個鎮(街辦),輸出人數占外出務工總量的76.1%,究其原因:一是5個鎮(街辦)人口基數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還未整體到位;二是5個鎮工業企業、旅游業、服務業發展較好,轉移就業人數較多。
從務工地域看,2016年蒲江縣外出務工主要集中在省內,占外出務工總量的77.5%。這表明蒲江縣外出務工人員從以前長三角等地區逐年回流至省內、市內和縣內。
從務工行業看,2016年蒲江縣外出務工從事行業主要集中在建筑業和服務業,其中建筑行業占外出務工總量的37.1%,服務行業占外出務工總量32.3%,加工制造業占外出務工總量的16.5%,其他行業占外出務工總量的14.1%。
(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情況
2014年以來,蒲江縣外出務工返鄉人員逐年增加,且增幅呈上升趨勢,2016年增幅達275.9%。
從返鄉人員創業就業基本情況看,抽樣調查的返鄉人員中實現創業就業500人,占調查總數的23.4%;返鄉務農1457人,占調查總數的68.3%,返鄉人員依托農業產業和二、三產業穩定就業情況較好,但創業和二產業就業比例較低。
從返鄉人員年齡結構和文化程度看,抽樣調查返鄉人員中,40歲以下937人,占調查總數的43.9%;40歲以上1197人,占調查總數的56.1%;初中及以下1541人,占調查總數的72.2%;高中481人,占調查總數的22.5%;大專及以上112人,占調查總數的5.3%。此類人群是突破“招工難”“就業難”和“創業難”的主要努力方向。
從返鄉人員培訓情況看,抽樣調查返鄉人員中,已參加培訓1025人,占調查人數的48.0%;具有培訓意愿854人,其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695人,創業培訓31人,職業技能培訓42人,一三產業聯動培訓86人,返鄉人員參加創業培訓意愿較低。
從返鄉人員收入情況看,返鄉人員收入在1000-2000元/月的占40.9%,2000-5000元/月的占46.6%,5000元/月的占2.8%,低收入者占比較大。
從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原因看,經分析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一是蒲江縣現代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養殖業、茶葉產業、獼猴桃產業、柑桔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務農增收效果明顯,吸引了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二是全縣積極招商引資,入駐企業逐年增加。目前蒲江縣規模以上企業共91家,新增就業崗位1800個,對勞動力資源的需求量加大,吸引勞動者返鄉就業;三是蒲江縣鄉村旅游產業的加速發展為返鄉人員提供了較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四是近年來外出務工收入減少,與縣內務工收入差距縮小;五是蒲江縣創業環境持續改善,吸引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六是受經濟下行影響,省外企業用工需求減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回流。
(三)蒲江縣創業就業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1.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完善創業就業扶持機制。縣委、縣政府先后印發了《蒲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蒲江縣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蒲辦發〔2015〕27號)和《蒲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蒲江縣創業促進就業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蒲辦發〔2016〕15號),明確了蒲江縣返鄉創業就業扶持政策、資金保障和工作機制,但沒有制定扶持資金使用細則。
建立健全公共創業就業服務平臺。一是大力實施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已建成蒲江縣創新創業孵化園,含縣青年(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縣電子商務產業園、“蒲創薈·眾創空間”等,已入駐創業個體和企業共107家;二是推進公共服務基層平臺建設。已建成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創業就業服務窗口51個。
建立創業導師團隊。建立由知名企業家、投資人、財政、工商、就業、稅務、法律、金融專家等人員組成的創業服務專家團1個,目前已擁有創業導師35名,計劃2016年新增10名。
2.公共創業就業工作推進情況
積極落實創業就業扶持政策。2014年以來,縣人社局、縣科技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商務局、縣殘聯、縣總工會等部門(單位)積極落實創業貸款、創業實體補貼、社保和崗位補貼、高素質人才創業補貼、創業指導幫護、靈活就業(創業)直補、農民工創業園小額貸款貼息等創業就業扶持政策3600余萬元。
積極開展創業就業培訓工作。2014年以來,縣人社局、縣農林局、縣商務局、縣科技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婦聯、縣總工會、團縣委等部門(單位)積極開展創業就業培訓工作,共培訓19.63萬人次。
積極推動創業促進就業工作。一是全縣工商注冊戶數逐年增加。2014年工商注冊1542戶,2015年工商注冊1970戶,2016年上半年工商注冊989戶。隨著一三產業的發展,農村創業人數也逐年增加,農村工商注冊戶數占工商注冊總戶數的50.79%,充分說明農村勞動者創業意識的不斷提高;二是全縣自主創業人數逐年增加,新增就業崗位人數和單位、企業、個體工商戶就業崗位吸納就業人數逐年增加,全縣包含農民工在內的充分就業工作穩步推進。
(一)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的積極因素
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通過加強領導、強化平臺建設、出臺相關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為蒲江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提供了政策扶持和有力的資金保障;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合理,尤其是一三產業發展較快,促進蒲江縣返鄉農民工穩定創業就業;三是相關部門措施有力,積極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并通過加強創業就業服務能力提升和政策宣傳等措施,有力促進蒲江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
(二)返鄉創業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人員的現場訪問和鄉鎮(街道)反饋情況,蒲江縣返鄉人員逐年增加,回流明顯,雖然就業壓力不明顯,但享受創業指導服務較少且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返鄉人員就業技能偏低,導致轉移就業和再就業困難。一是由于返鄉人員依托自有土地或流轉土地進行種植和養殖增收,不愿再次外出務工,導致轉移就業困難;二是外出務工人員絕大多數從事建筑、生產加工、服務等技能水平要求較低的工作,返鄉后就業技能偏低、競爭力較弱。
創業準備不足,缺乏項目發展規劃,創業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大部分返鄉人員在知識儲備、技能技術培訓、經營管理能力上欠缺;二是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收入相對較低,自有資金少,融資困難;三是很多返鄉人員創業存在盲目跟風,沒有結合本地資源市場進行科學評估和項目篩選,一般創業成功率較低;四是返鄉人員創業項目缺乏創新,科技含量和技術含量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
基層公共創業就業服務舉措不多,服務質量有待提升。一是創業孵化服務體系不夠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建設有待加強;二是部門、鄉鎮(街辦)及孵化平臺和創業服務窗口指導創業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創業指導專家團隊建設不夠健全,特別是在創業培訓、項目包裝、營銷等方面不能為創業者提供全面的創業指導服務。
通過調查分析,為樹立“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輸出勞動者,引回創業者”的新理念,提升勞動者綜合素質,充分促進返鄉人員創業就業工作,就加強此項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完善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為返鄉人員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保障。一是將返鄉人員創業就業工作納入縣級目標考核,強化各相關部門和鄉鎮(街辦)的職能職責,切實推動創業促進就業專項行動計劃的開展;二是完善返鄉人員創業扶持政策,積極落實返鄉人員創業貸款、創業補貼的資金扶持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完善創業服務平臺建設,為返鄉人員創業就業提供良好創業孵化載體。一是加快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載體建設,并提升“互聯網+公共創業”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針對返鄉人員在農業領域創業需求,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政策,解決好返鄉創業用地問題;三是健全創業導師團隊建設,加強創業指導,增強創業實效及創業成功率。
加強“技能蒲江”建設,提升勞動力資源質量。一是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創業培訓、靈活就業培訓、電子商務培訓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力度;二是充分發揮職業教育作用,加大對初、高中畢業生未就業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力度;三是積極鼓勵企業等用人單位對吸納的勞動者進行技能提升培訓,儲備技工型人才,使返鄉人員轉型為新型職業農民。
(作者系成都市蒲江縣就業服務管理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