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春
您知道以前的皇上都吃什么?您知道宮廷里的御膳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為您介紹一下有關宮廷營養食譜。
紅薯,又稱“甘薯”“番薯”“山芋”。相傳清朝的乾隆在晚年時曾經患有老年性便秘,太醫們想盡一切辦法給他治療,就是治不好。后有人獻上烤紅薯,乾隆很喜愛,天天都吃。不久,他的便秘就不藥而愈了。
制法紅薯生食脆甜,熟食甘軟,蒸、煮、煎、炸皆可。
用法食法多樣,每日1~2次,每次適量。
功效紅薯營養豐富,可生津止渴、補中、和血、暖胃,能治痢疾、酒積、濕熱、黃疸、遺精等。
清末時,廣東順德的“荷葉粥”傳至北京,被京官稱為“神仙粥”,極受青睞。連末代皇帝溥儀也愛吃荷葉粥消暑。
制法摘取一兩片鮮荷葉,洗凈,扣在即將熬好的白粥粥面上作蓋,再熬一會兒,把荷葉粥舀起放涼或冷藏后食用,暑氣頓消。
或者將鮮荷葉清洗干凈后放在鍋中煎湯取汁,然后加入粳米100克一起煮粥,再加一點白糖,調勻后就可以吃了。
用法可作夏季解暑飲料,或作點心供早晚餐食用,溫熱食。
功效防暑,利尿,降壓。
酸梅湯自古以來即為上好的夏日飲品,清代經御膳房改進成為宮廷御用飲品,所謂“士貢梅煎”即是。
因其功效大,被譽為“清宮異寶御制烏梅湯”,后來傳入民間,清代郝懿行的《都門竹枝詞》繪了一幅市井消夏圖,道出了當年百姓消夏湯飲的主品種。
制法選用優質烏梅、冰糖、桂花、海棠,經過定溫、定時浸漬,過濾、加熱,適當地放入桂花、冰糖等輔料。
酸梅湯要求色澤金黃,幽香四溢,清涼爽口。酸梅湯制成后,再經濃縮加工成酸梅鹵,達到色澤黑紅透明、花香濃郁、酸甜可口的要求。
用法夏季飲用,每次適量。
功效生津止渴,消食和中,行氣散瘀,祛痰止咳。酸梅湯能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