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鵬●
江蘇連云港灌南縣新集中學(223500)
關于七年級和六年級數學學習銜接問題思考
陸 鵬●
江蘇連云港灌南縣新集中學(223500)
六年級數學與初中數學分開教學的方式,對于六年級與七年級的數學教學銜接十分不利.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六年級過渡而來,對新鮮的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模式不能很好的適應,進而導致其在學習的整體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障礙以及困難,究其原因與七年級數學學習的難度有關.針對于七年級數學應該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加以改進.
七年級教學;六年級數學;學習銜接;問題思考
六年級學生從六年級升入初中以后,突然跨入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一些學生在進入初中以后,對于學習的模式不適應,必然會產生困惑與茫然.怎樣有效的實現六年級數學學習與初中數學學習的銜接,是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針對于七年級和六年級數學學習銜接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性探究,并提出相關建議.
現代化的教育體制中,從六年級數學過渡到初中數學,就是實現從算術領域到代數領域、從常量運算到變量運算、從直觀形象的簡單實驗幾何到抽象化邏輯推理的論證幾何題型的逐漸過渡以及轉變的階段.這種突然的變化對于剛剛升入初中學習的學生來說一時之間很難適應,甚至于在數學學習中產生了極大的障礙.針對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不適應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下面針對幾點進行研究.
1.學生對于六年級的基礎知識以及技能掌握不牢靠
即使六年級數學的內容以及教材容量和難度相對來講不是很大,但是初中數學的每個部分都是在六年級數學的基礎上進而延伸而來的.例如初中學習的有理數、方程、函數、幾何圖形的具體性質以及相關證明、統計與概率運算等教學.一些學生對于六年級數學的基礎概念以及專業的計算技能沒能很好地掌握以及應用,嚴重影響了初中的學習.例如初中數學中的有理數混合運算,主要就是在六年級的非負有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負數的四則運算,其計算的熟練程度與六年級數學的四則運算法則的基礎有著直接性的關系.
2.學生對于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
六年級學生的思維仍然處于以直觀性的思維方式為主、逐漸向著抽象的邏輯思維方式進行過渡的時期,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六年級數學教師能夠進行簡單操作以及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教學的整個過程相對較為細膩,知識間的跨度較小,整體的思維跳躍較小,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地方便學生的理解以及應用.當學生進入初中以后,因為學科的逐漸增加以及知識容量的增多,數學知識整體含量以及抽象性和邏輯性逐漸增加,并且教師的教學速度相對較快,思維跳躍性較大,進而導致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極大的障礙.
1.在六年級數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上進行銜接
在六年級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有關于對數的運算以及性質的計算范疇僅僅局限于非負數的范圍內,并且通常情況下不會考慮零的這種特殊性情況.但是在初中的數學學習中學習一些關于有理數的計算以及性質時,常常會考慮到零存在的這種情況,這樣的極大反差會使得七年級的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階段很難適應.
中學的數學學習中從一開始就有有理數的運用,因此,自然數過渡到有理數的運算需要很大的轉折點,為此有幾點要重點注意:首先,要重點將具有相反意義的變量講解清楚,并且要適當地引入負數進行教學.在這里,可以逐漸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比如:怎樣區分天氣零上溫度以及零下溫度的具體概念,具有相反意義的變量;其次,要逐漸強化學生對于有理數的認知.有理數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包括符號部分以及數字部分,這樣,對于有理數有了初級的認識以后,對其掌握就更加簡單容易了.
2.六年級教學方法與初中教學方法的銜接
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學生仍然保留著六年級階段學習的直觀、形象思維模式,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提高對于六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研究的重視程度,積極吸取六年級教學的優勢,并且逐漸引入初中教學理念,立足于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改善現有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首先,要注意將六年級數學以及初中數學的新舊知識有利的結合.比如在七年級數學的教材中第一章通常是以六年級數學的基礎為鋪墊進行教學研究的,采用以字母表示為主逐漸進化成簡易方程,在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部分;其次,要根據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原則,針對于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合理教學,逐漸改進教學方法.
1.將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方法進行銜接
六年級教學階段,利用算術的方法進行相應的計算是較為傳統的方法,但是進行初中學習階段,傳統的算術方式解題變得困難,方程式解題形式成為了主要的教學內容,用于解決實際復雜問題.對于剛升入初中的七年級生,應該確保其保持住原有的學習習慣以及優質的學習方法.例如六年級生通常在課堂上會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坐姿進行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進行預習以及詳細的復習,對于一些課外的讀物進行適當的引進,了解更多的知識.
綜上所述,在現今新課改逐漸改革的背景下,教學體制的有效改革對于六年級的課堂教學進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六年級任課教師應該積極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進而推動六年級教學的銜接性工作,進而增強六年級教學的整體質量.
[1]蘇嘉玲.七年級數學教學應注重“首因效應”,防止厭學、棄學情緒的產生及蔓延——基于中六年級數學教學銜接的初步研究[J].中學數學研究,2011(10):4-6.
[2]奇達拉圖.淺談七年級與六年級部分數學合理銜接教學方法[J].飛(素質教育版),2013(11):337-337.
[3]任勇.七年級數學與六年級數學的銜接[J].福建中學數學,2012(2):1-2.
G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