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穎●
江蘇省宿遷市文昌高級中學(223800)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高中化學自主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
蔡小穎●
江蘇省宿遷市文昌高級中學(223800)
當今的教育制度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不千篇一律的要求學生,不以考試成績的高低給學生定性,而是考慮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綜合多種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本文圍繞“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高中化學自主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多元智能理論;高中化學;自主學習評價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哈弗大學的教育研究院中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認為幾乎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但是每個人的聰明的范疇和性質卻又是不相同的,這種差異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被教師們所忽略而只在乎學生的成績的好壞,也就是學生讀與寫的能力的培養,但是如果利用好這種差異并且注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方向的綜合培養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本文就著重論述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所構建的高中化學自主學習評價系統.
傳統的教育觀認為,課堂上表現好,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好學生,而學生們在音樂、美術、體育上所表現出來的潛能則被認為是不務正業,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不要只用一種標準去衡量學生,要認識到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自身潛力的天才,只是有待教師去發現與培養.在教學中,考慮到這種差異性,因材施教,找到學生的智能優勢和智能弱勢幫助學生找到更為合適的學習策略與方法.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優勢與弱勢還是較為明顯的,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大量的實驗總結出一些定理與方程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夠兼顧化學學科的各個方面,有的學生的化學基礎較為扎實,記憶力過人,而有的學生在方程式配平上有過人的天賦,有的學生在解題方式上往往另辟蹊徑,創新能力較為突出,所以綜合這些方面的優勢與弱點,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最優秀的自己,并且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發揮中不俗的效用.
在轉變教育觀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才是學生學習的最佳途徑,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夠再遵循以往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規則,要逐步把課堂的主導地位移交到學生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化學探究,在學生能夠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學習的過程中,進而發掘出學生所潛在的天分.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形式,在這種束縛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中,學生無法自由發揮自己的能力,并且還輔以非常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忽視了不同學科或能力之間在認知活動和方式上的差異,伴隨著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失去學習興趣之后,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不小的阻礙,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樂于學習,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手段可以很好營造化學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質量,更可以很好的為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比如可以進行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班上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為每個小組布置任務,讓學生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完成對知識的吸收學習與運用,并且小組學習雖然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但是也是相對獨立的學習過程,高中的學生已經形成了相對有自我意識的思維邏輯,每一個學生為了小組的集體利益都會去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并且與組內成員進行交流,會產生更多的思想碰撞從而達到創新的作用,也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發揮自己的所長,在長期的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也會逐步發現自己的優勢與別人的優勢,對比之下,也可以發現自己的弱點,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也可以從旁觀察與指導,觀察每一個小組中問題解決的進程,并且仔細記錄學生的分析想法與過程,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完善自己所提出的觀點,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很好的激發他們對學習化學的興趣.還可以組織學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豐富有趣的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能夠自己提出猜想并且通過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解答學習中的疑惑,讓他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感受到化學的魅力,改變他們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的傳統認識,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樂于學習.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力,而且每種智力有其獨特的認知發展過程和符號系統,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再結合高中化學的教學特點,可以因此很好的制定出符合高中化學學習評測的標準.傳統的評價往往是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而把表現進行的,并且更多的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與作業練習的正確率為主,這種評價方式過于片面單一,不能夠幫助學生很好的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接下來自己該加強哪些方面的練習,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可以讓不同的人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比如在教師評價之后,還可以分小組讓學生對組內的同學進行評價,他們日常相處的時間較多,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也更能夠發現他人的長處,因此在評價中有一定的可取性,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評,看看他們對于自己的表現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綜合三方不同的意見可以得出對一個學生較為全面的評價.而在評價的標準上,則更要進行精心設計,比如教師的評價中可以著重表現學生課堂聽講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等,而在同伴的評價中可以著重表現此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的與他人交流,能否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以及在課下的學習態度等等,而在自我評價中可以讓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態度做出評價與反思,以及覺得自己所做的不足的地方,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每一個學生在合適的教學方式下都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所以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方向是正確的,具體看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運用這一理論,幫助學生得到更好的成長.
[1] 楊碧金.淺談多元智能理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時代 2014年16期
[2] 朱紅兵.多元智能理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芻議——均衡高效課堂形成策略研究[J]. 文理導航(上旬) 2015年05期
G632
B
1008-0333(2016)36-0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