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玫妍
民國人賣保健品
文/劉玫妍
在晚清的上海灘出來這么一位奇人。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制藥企業——龍虎公司,涉及醫藥、娛樂、金融、房地產等行業,涉足領域之廣,幾乎無人匹敵。 此人名叫黃楚九。
他的起家生意,靠的就是保健品。利用冠絕一時的出色宣傳,積累了大量財富。 黃楚九本人自幼學醫,專攻眼科。他的目標就是出人頭地,呼風喚雨,但僅靠行醫來實現這個理想,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像孫中山、魯迅一樣,有了其他的理想之后,是很難做好醫生的。與孫中山、魯迅不一樣的是,黃楚九選擇了經商。 還沒有進商界,他就發現,如果自己與滿嘴流利英文的買辦們玩競爭注定是要失敗的。因此他選擇從醫藥行業做起。
黃楚九對藥房是非常清楚,治病的藥幾乎掙不了錢,收入全靠補藥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保健品。因此,想短期內在醫藥行業中做強做大,就必須做保健品,也就是補藥。 黃楚九看清形勢之后,就貸了一筆款項,辦起了藥房,主營補藥。
他是學醫出生的,為了多掙錢,便自己創造了一種補藥。為了迎合當時崇洋媚外的風尚,他給這個藥取了個名,叫“艾羅補腦汁”。抓了一個“艾羅”的洋人名字,專門故弄玄虛。為了更逼真一點,還在商標上虛構了一個叫艾羅的美國醫學博士。 令所有人沒想到的事,一個完全由他自己“創造”的東西,居然有人會告侵權。當時在上海恰好有一個名叫艾羅的美國人,看到黃楚九打出的“艾羅”品牌之后,便非說艾羅博士是其父親。裝到這一層關系之后,他便控告黃楚九侵犯專利權,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黃楚九十分的被動。
奇才與普通人的不同就是,他總能在關鍵時刻,讓壞事變好事。 黃楚九私下約見這個美國人,滿足了其敲詐的目的,隨后讓這個美國人自己發表聲明,說已與黃楚九談妥,愿將艾羅補腦汁的專利轉給黃楚九。出現這種局面后,黃楚九立刻下大成本推波助瀾,借這個機會完全把假象做實了。
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增加銷售量,他開始使用名人效應。 請名人寫軟文,放到現在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可是在清末,就非常罕見了。 黃楚九找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小說的作者清末的暢銷書達人吳研人。以300銀元的價格,請他寫了一篇《還我靈魂記》。文中說服用了艾羅補腦汁后,文如泉涌,妙筆生花。受這篇文章影響,科舉考試犯愁的讀書人蜂擁采購,生意極好。
補氣補血是中醫中經常講的兩個重要概念。黃楚九為抓住補血產品這個大市場,推出了“人造自來血”的藥,號稱能補血強身,添精益髓。黃楚九為擴大知名度,采取密集廣告轟炸策略。此外,他還用了我們現在常用的一招。每瓶人造自來血都附一張獎券,累積到一百張,可憑獎券向藥房換取刻有“人造自來血”標志的手表一塊。
黃楚九的另一例,更是厲害。清末時,日本在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其中“翹胡子仁丹”賣的很俏。1910年,黃楚九也發明了人丹。他以龍虎為標記,稱為“龍虎人丹”,親自把廣告詞定為“旅行不可不備,居家不可不備,急救之大王,濟世之寶物”。 見黃楚九賣的好,日本不干了,以商標侵權的名義向當時的北洋政府提起訴訟。黃楚九高薪聘請了律師,專門耗著與日本商人打官司。長期的官司,成了黃楚九不斷宣傳產品的契機。到了五四運動時期,抵制日貨運動興起,北洋政府內務部最終裁定黃楚九勝訴。到官司完了的時候,他的藥早已經行銷全國。中國后來憑廣告發財的保健品也不少,如三株口服液、腦白金、黃金搭檔等都不錯,可能掙的錢比黃楚九多,但廣告里的故事遠沒有黃楚九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