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故事里的嫫母照鏡,開辟了人類使用鏡子的歷史。小小一面鏡子,從最初整理儀容之用,慢慢演變發展,凝聚了人類的智慧,逐漸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就和我一起去“鏡中游”吧!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人類開始懂得愛美的時候,水邊便出現了一個個顧影自憐的身影。不過,盡管水面能映照出人們生動的倒影,但它畢竟只能固定在某處。聰明的人類便在其他便于攜帶的材料上,發掘與水相同的反射能力。他們開始嘗試著將一些材料研磨拋光:黑曜石、金、銀、水晶、銅……最終,人類認為,“銅”最適合作為制作這種器物的材料。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制作出世界上第一面用銅照出樣貌的器物。在同樣是文明古國的中國,這種以銅照人的器物,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國人給它起了一個名字——“鑒”,因為人們最早是以水照影的,而盛水的器物就叫“鑒”。直到漢代以后,中國人才慢慢將之改稱為“鏡”。
鏡子家族在幾千年
的時光中,都是以金屬作為主材料。直到12世紀末,這個家族中出現了一個新的身影——玻璃。玻璃這個閃閃發光的東西一出現,就成了人們競相追逐的“奢侈品”。到了19世紀,德國的化學家萊比格發明了“化學鍍銀法”,終于使玻璃成為現代鏡子家族的“主宰”。
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人類的制鏡技術不斷進步,鏡子的使用也超出了以往映照儀容的單一功能,開始擴大至生活和科學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的鏡子隨處可見,化妝鏡和穿衣鏡自古以來就是女士的最愛。在家里,你的媽媽是不是每天出門前,也總是在鏡子前停留至少十分鐘?這里體現了鏡子最基礎的功能——整理儀容。
用來整理儀容的鏡子大多是平面鏡。后來出現的曲面鏡,為鏡子開發出了“幽默”的功能。我們經常會在商場或者游樂園里,看見不同弧度的哈哈鏡。在它里面出現的身影,有的細得像面條,有的胖得像皮球,還有的像只大葫蘆……這些有趣的鏡子,就是曲面鏡。
曲面鏡主要有凸面鏡和凹面鏡兩種,上面提到的哈哈鏡就是兩種鏡子的組合。
凹面鏡有聚光的作用。光有發散的性質,如果在地球向月球打一盞燈,那這盞燈在月球上的投影可能會有方圓幾公里大,甚至還不止。如果將一個燈泡放在凹面鏡中,這樣投射出去的光會集中很多。
凸面鏡又叫廣角鏡,有擴大視野范圍的作用。汽車的后視鏡就是凸面鏡,還有各種彎道和路口也能看到它的身影。這些凸面鏡可以幫助司機擴大視野,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戴眼鏡的同學,可以把架在你們鼻梁上的那個家伙摘下來,仔細看看,有什么發現?對了!它的鏡片一面是平的,一面是凹的,我們把它叫作凹透鏡。 其實,鏡子在生活中的運用遠不止上面提到的這些,聰明的你們還知道哪些?和同學交流一下吧!
鏡子不僅在生活中為人們所需要,在科學領域,它也有驚人的成就!
1590年,荷蘭的詹森父子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光學顯微鏡。人們借助顯微鏡,看到了以前從未用肉眼發現的微小生物,第一次看到了人類自身和動植物的內在組織構造。你可以想象,當二百多年后,為了寫《昆蟲記》的法布爾和《物種起源》的達爾文,他們在顯微鏡下觀察螢火蟲和種子的時候,是何等驚訝與欣喜!
鏡子在科學領域的另一大用途可堪稱為“史詩級”——張望遙遠的宇宙。近地軌道上運行過許許多多太空望遠鏡:哈勃、地外行星搜尋者、康普頓……它們猶如一只只“地球之眼”,充滿好奇地瞄向浩渺的宇宙。人們通過這些眼睛,苦苦思考著自己的來處、未知的同伴、未知的未來。
同學們想象一下,通過這些“地球之眼”,你們會看到什么樣的宇宙?能畫下來,或者用文字描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