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時期是易患癌的時期,尤其是女性。臨床研究資料表明,中年婦女所患的癌瘤中,其中較常見有子宮肌瘤、乳腺癌、輸卵管癌等癌瘤。因此,重視防癌應是中年婦女保健的重要一環。
讓我們跟隨某市人民醫院腫瘤科醫生一起來看看這三個案例,識別子宮肌瘤、乳腺癌、輸卵管癌的早期信號。
經血過多,謹防子宮肌瘤
剛過45歲生日的張女士發現自己這個月的經血量過多,且淋漓不止,以前一直是正常的。她曾聽說過,中年婦女月經量過多可能與子宮肌瘤有關。由于害怕,張女士來到醫院檢查。經過系統檢查,張女士患的是子宮平滑肌肉瘤。由于發現及時,經手術治療,現已康復。
醫生忠告
子宮肌瘤是由于子宮壁的肌肉增生所致的腫瘤,常見于30~50歲的中年婦女,大部分子宮肌瘤為良性。月經過多是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較大的肌瘤常由于壓迫周圍器官組織而引起腹痛。
所以中年婦女若出現月經過多或持續不止的陰道流血時,就要小心是否患上子宮肌瘤。
對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育齡婦女,只要情況許可,都盡量切除肌瘤而保留子宮,一般在手術前進行子宮、輸卵管造影,以作選擇。已絕經的婦女,若子宮肌瘤繼續增大,伴有陰道流血,就應該小心是否惡變的可能,盡早作系統的婦科檢查,妥善施治。
乳頭溢液伴有腫塊,當心乳腺癌
一天上午,惠女士無意中發現自己米黃色襯衫的胸口部位濕了一小塊,她解開內衣,發現是右側乳頭溢液所致。乳頭并沒有受過外傷,也不感覺有疼痛,怎么會有液體溢出呢?
惠女士對乳房檢查后發現,右側乳房有一個可以觸及的大小的硬塊。經過專科醫生診斷,惠女士患了乳腺癌。
醫生忠告
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乳頭有液體溢出和乳房無痛性腫塊是乳腺癌最明顯的特征。
乳頭溢液可以是無色、乳白色、淡黃色、棕色或血性等;也可能呈水樣、血樣、漿液性或膿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間隔時間也不一致。此外,亦可見乳頭和乳暈異常,如乳頭扁平、回縮、凹陷,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而看不到乳頭;有的整個乳房抬高,兩側乳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手術治療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對病灶仍限于局部或區域淋巴結者的首選治療方法是手術,可顯著提高生存率。
陰道流液與輸卵管癌的關聯
48歲的李女土,以前一直未得過什么大病。然而前幾日,李女土突然發現自己的陰道有液體流出,開始很少,僅見于內褲有斑點狀潮濕,之后卻逐漸增多,竟然離不開衛生紙,接下來是衛生紙一少就出問題,常常弄得褲子一片濕淋淋的。
在丈夫的再三催促下,李女土來到醫院檢查。醫生為她做了B超和血清化驗,結果確診李女士患的是輸卵管癌。
醫生忠告
輸卵管癌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出現,可見陰道內流出液體,伴有輕微腹痛。在腫瘤長到一定程度時,腹部可觸摸到包塊。相當一部分輸卵管癌病人,由于陰道流液開始較少,時有時無,呈陣發性,常因此而被忽視,也會誤認為是婦科炎癥。
原發性輸卵管癌是不常見的惡性腫瘤,近些年呈增多的趨勢。輸卵管癌發病“隱蔽”,癥狀往往不典型,難以早期診斷。據統計,輸卵管癌手術前診斷準確率僅為2%~6%,很容易漏診。
醫生指出,女性容易患上的癌癥前十位分別是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直腸癌、胃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食管癌、子宮癌、腦腫瘤。
生活中的3個小處方可助你防癌
1.喝豆漿
研究指出,常喝豆漿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大大降低。因為豆漿中有一種很像雌激素的物質,叫“大豆異黃酮”,對所有和雌激素有關的癌癥都有預防作用,比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
不過醫生提醒,已經患有這些癌癥的人,最好不要喝豆漿,以免對癌細胞形成刺激。
2.每天曬15分鐘太陽
在最便宜的防癌處方里,曬太陽算是做到了極致,不用任何花費,就能通過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維生素D不足會增加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風險,但為避免暴曬增加皮膚癌風險,每天只要曬15分鐘太陽就足夠了。
3.睡夠7小時
美國癌癥研究會調查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于7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高達47%。這是因為睡眠中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能減緩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