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觀·國際

世界銀行1月6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2015年全球經濟再次令人失望,并下調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2.9%。世界銀行每年通常發布兩次《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分別在1月份和6月份。
報告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2.9%,增速低于去年6月份預測的3.3%,但高于2015年的2.4%。世行預計,2017年和2018年,全球經濟均增長3.1%。報告說,全球經濟將需要適應主要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大宗商品價格維持低位、貿易以及資本流動放緩的新時代。
受國內需求回升影響,高收入國家經濟2016年預計整體增長2.1%,低于去年6月份2.3%的預測值,但高于2015年1.6%的預估增速。其中,美國經濟今年預計增長2.7%,低于去年6月份2.8%的預測值,明年增速將放緩至2.4%。歐元區和日本今年增速分別為1.7%和1.3%,均低于去年6月份的預測值。報告指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增速全面放緩,成為全球經濟關注的焦點。報告預計,發展中國家今年預計增長4.8%,低于去年6月份5.4%的預測值,明后兩年增速預計將升至5.3%。
英媒稱,歐洲國家在研究和新技術基礎設施上的投資不足,使歐洲有可能失去其相對于東方一些迅速崛起的對手而言本應擁有的競爭優勢,其中包括中國。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月4日報道,據一個為歐洲大企業服務的游說集團歐洲工業圓桌會議說,歐盟成員國在發展新技術上的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首次落后于中國。報道稱,中國在研發領域的投資超過2%,而歐盟的平均值仍然低于2%,遠遠落后于美國、日本和韓國在研發領域的投資。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1月6日發布數據稱,2015年以申報額為準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達209.1億美元,同比增長10%,創歷史新高。實際到位的FDI為159.5億美元,同比增長32.3%。以申報額為準,美國對韓投資同比增長51.8%,中國對韓投資同比增長66.3%,中東地區對韓投資同比猛增514.1%。歐盟和日本對韓投資同比分別減少61.6%和33.1%。
2015年12月30日發布的《新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5年排名前十的國際金融中心分別是紐約、倫敦、新加坡、東京、上海和香港(并列)、巴黎、法蘭克福、北京和芝加哥。總體看來,國際金融中心整體位次變動與過去一年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發展特征相符。歐洲地區金融中心逐漸打破低迷態勢,處于上升通道;亞洲及非洲地區新興經濟體上升勢頭逐漸放緩;美洲地區金融中心發展出現輕微下滑態勢。報告認為,以上海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迅速崛起,為全球金融體制改革與金融市場調控貢獻力量。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亞洲乃至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有效維護和促進了全球金融穩定發展。
世界銀行去年底發布的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庫簡報稱,盡管2015年前六個月社會資本參與能源、交通和水務基礎設施投資額大幅下降,但可再生能源項目(以太陽能為主)投資額上升至投資總額的近一半,在投資總額中的占比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世界銀行公私合作實踐局局長克里夫·哈里斯表示,在2015年上半年139個新興經濟體的社會資本參與的124個項目中,可再生能源項目占到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