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觀·國內
國資委、財政部、發改委近日聯合公布的《關于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明確,國企根據主營業務和核心業務范圍劃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在推進改革、促進發展、實施監管、定責考核四個方面分類施策。如改革方面,商業類國企要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公益類國企可以采取國有獨資形式,具備條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還可以鼓勵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意見明確,國企功能定位和類別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需要,結合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任務和作用,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適時調整。
銀監會近日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暫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采取負面清單的方式劃定了P2P行業的邊界紅線,一共分為12條,這其中包括禁止自融、禁止平臺歸集用戶資金、禁止提供擔保、禁止對項目進行期限拆分、禁止向非實名制用戶宣傳或推介融資項目、禁止發放貸款、禁止發售理財產、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者信托產品、禁止為投資股票市場的融資、禁止從事股權和實物眾籌。
去年12月25日,在中央企業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資司司長顧大偉透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制訂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三年行動計劃”。這份計劃預計,我國對外產業投資將從2015年的1200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600億美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301.2億美元,新簽合同額1630.3億美元,交通、電力、通信等三大領域新簽合同額達到921億美元,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項目342個。自2016年起,我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將進入提速增效的新階段。
去年12月24日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部署了2016年重點工作,提出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軍民深度融合和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等。201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能耗降低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電信業、互聯網行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分別增長3%、25%和14%左右。會議提出,制定實施機械、汽車、輕工、紡織、電子、建材等重點行業分業施策專項方案,支持困難行業加快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長8.3%。
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2143萬噸,比上年增加1441萬噸,增長2.4%。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6%。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590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其中,國有控股投資178933億元,增長10.9%;民間投資354007億元,增長10.1%,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4.2%。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42558億元,增長7.8%。
全年進出口總額245849億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357億元,下降1.8%;進口104492億元,下降13.2%。進出口相抵,順差36865億元。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其中,城市上漲1.5%,農村上漲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