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雪
?
靳軍民博采眾藝貫之書寫
文/本刊記者 李雪

藝術簡歷
靳軍民,號逸云齋主,研究生學歷。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祖籍山西省長治市。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書藝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書畫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解放軍總參書法創作院副院長、總參信息化部美術書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作品入選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八屆書法展,榮獲全國“紹興—蘭亭年會”一等獎,“王懿榮杯”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豪門杯”20世紀中國軍人書畫大賽百名金星獎,全國詩書畫印大賽金獎,21世紀首屆中國書畫藝術品大賽優秀獎,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名家書畫邀請展銅獎等軍內外獎項。作品多次作為禮品贈送美、英、日、馬來西亞等國友人并作為國禮贈送美國原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書法作品被多家書刊和單位收入、刊登、收藏。出版文藝作品集《男班長和女兵》、文學作品集《無名星座》、書法作品集《靳軍民書法藝術》。參與報告文學集《時代的挑戰》、名家品評文學教育叢書《中華啟蒙讀物》、《多體書法結構大字典》的編寫工作。三次榮立三等功。

初見靳軍民,這位軍旅書法家熱情地送給記者三本書。
一本是他的書法作品集《靳軍民書法作品》,收錄了從扇面,到文雅的尺牘再到斗方的近期書法作品,一本是他早在2000年出版的獲獎曲藝小品集《男班長與女兵》,另一本叫《無名星座》,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篩選了他近30年發表或編播的部分影視、文學作品,分為劇本、小說、報告文學、通訊和議論文五部分。
這位剛剛從總參信息化編研室退休的前大校副主任的確是位“全能選手”,盡管他謙虛稱自己是一個“雜家”,但他多才多藝,在很多領域都取得很好的成績。

比如,他1989年的攝影作品《同歡》獲得全國“國慶40周年攝影大賽”二等獎;1989年因新聞報道工作成績突出被總參評為先進個人; 1992年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四屆中青展;1993年報告文學《文柏忠軼事》獲全國“我們的企業家”大賽優勝獎;1993年參加總參卡拉OK演唱比賽獲得第一名;1998年參加電影《好漢三條半》拍攝,并擔任主要演員……在文藝、文學、體育等領域獲過的獎不勝枚舉。
或許,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泛的愛好可以用靳軍民的一句人生座右銘來解釋:“滿意自我,滿足自我?!睂τ凇皾M意自我”,他解讀為“我做的事情自己一定要滿意,不論是工作的事情還是書法,都要做到極致”。而“滿足自我”是指有興趣愛好就要去滿足,回歸人的那份本真,讓人在社會屬性之外的自然屬性也得到伸展和釋放。
在發展了這么多愛好,有了如此多彩的經歷之后,近年來,靳軍民回歸“筆墨紙硯”的天地。他說,書法是值得伴隨一生的藝術,雖然“不以字為生,但是熱愛它、喜愛它”,并且將自己的經歷、才情、悟性都施展和融入到一方黑白世界中。
“寫好書法實在不容易”,靳軍民形容書法是“越寫越難”的藝術。就像玩相機,一個傻瓜相機可以拍出一張很好的新聞相片,但是當一個攝影師開始玩單反,開始講究焦距、講究光圈時,攝影就不再是“傻瓜相機”般簡單容易了。
或許,他的這些感悟正是來源于學書經歷。
靳軍民從小就喜愛書法,臨寫顏、柳、歐、趙,為以后的書法打下了基礎。上中學時,參加家鄉安徽蚌埠市的書法比賽,并且獲了獎,展露了天分,直到1976年上山下鄉仍然在寫,與書寫的這份因緣始終沒有間斷。
1978年,靳軍民入伍參軍,從“新兵連”下來之后當上了電影放映員。回憶當時,他說每部電影他都看上不下十幾遍。而當時的他,隨著對文化和藝術接觸越來越多,也越發喜愛。于是,他重新拿起毛筆,雖然臨帖不多,但憑著以往的基礎,為基層部隊的文化環境建設還是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3年是靳軍民書法之路轉折的一年,那年他參加了“全軍首屆書法創研班”。當時參與創研班指導的書家有劉炳森、沈鵬、歐陽中石、李鐸等大家。他形容,那是他第一次和其他真正了解書法藝術的書家在一起進行交流和切磋。
在兩個月的時間里,班里的老師、同學朝夕相處,創作和研究書法,在這種環境下,靳軍民突飛猛進。畢業時,他書寫了一幅米芾書朱長文詩《游虎丘》長卷,書法家們在長卷上留下墨跡,為他寄語。
其中,劉洪彪寫下“耕耘兩個月,收獲幾十年”。曾來德書寫“軍民吾弟才俊超群,藝博而專,唯書道對其早悉而久疏。經二月之磨勵愚深感其才情互換。志存未來之后力。于字里行間郁勃跳動并催人而進?!?/p>
兩個多月的時間,靳軍民收獲很大,進步很快。這不僅僅指的是技法,更在于對書法的理解。他自此明白,書法之所以稱之為書法,一定要有法度,必須取法乎上,追蹤古人,從古人的筋脈中挖掘出屬于自己的東西。

此后,靳軍民開始了追古的道路。
他形容自己先回歸“理性”,也就是法度。他大量臨寫“二王”。在深得“二王”之精髓的基礎上,臨寫與“二王”相近的書法家。比如文征明、趙孟頫、王寵等,這些書法家與“二王”的用筆和寫法不一,但可以增加書法的變化。靳軍民在楷書的書體中博覽諸家,在形成基本固定的用筆和筆法之后,他開始臨碑,在筆法中融入魏碑的厚重用筆,讓字更加沉著有力。
具備法度的“理性”之后,靳軍民又開始加入“感性”,即發揮自己的性情和感悟。靳軍民為人熱情爽朗,直率大方,而體現在書法作品上,他的字文雅率真,既放得開,又收得擾,不“規規矩矩點畫之間”,能大處著眼,開張的結體展示了取精用宏的吸納氣度,激越的線條蘊含熱情奔放的性格特質。用筆沉著,結體俊健,無往不收,無垂不縮,毫無輕滑油膩之感。

在采訪時,靳軍民向記者展示了多幅他的尺牘書法。作品平尺雖小,但是非常精到。他書寫的小楷,不同于大字作品的開張,而是極具文氣。靳軍民在書寫時,很少較真,經常是“度假式”的揮灑,頗有閑情逸致。而體現在一幅幅尺牘上,作品在唐楷的基礎上加入行書,用行書的筆法寫楷書,更加飄逸靈動,微妙的變化寓于每個筆畫轉折之中,顯得文雅又怡然。
靳軍民強調變化,追求將墨的五色“濃、淡、干、濕、黑”體現在書法作品中。將沉著體現在濃筆中,“淡”、“干”的筆墨又賦予作品些許變化,隨著筆墨的流轉,墨的五色自然呈現和轉換,抑揚起伏,讓書法的變化自在其間,在看似平常的線條中賦予書寫的“奇崛”。
事實上,靳軍民真正走入書法正道的時間不算早,但近年來常常有人驚訝于他的進步速度。對此,他的經驗是,寫字就要認真寫,臨帖也要臨得透徹。
不過,除此之外,不得不說靳軍民的多才多藝,他在其他領域的經歷和才華也在書寫的過程中得以融會貫通。
通常,書法被認為和文學、哲學、美學等領域關系密切。而靳軍民卻認為,書法和音樂、舞蹈、體育也都不無關系。
譬如說王羲之,從鵝的體態、行走、游泳等姿勢中,能夠體會出書法運筆的奧妙,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王羲之認為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方能使精神貫注于筆端。這是古人從動物體態中所體會出的書寫之法。而反觀現代的舞蹈、體育,也是同理,其一動一靜、一快一慢與筆墨的頓挫、運筆的速度之間也有著相似和可借鑒之處。
又例如音樂。靳軍民認為,聲樂的演唱需要理解作品的內涵,把握和演繹音樂的情感。而書法也需要體會文辭內容的意境,然后在筆墨上加以演繹,這并非完全的是技法問題,而涉及書寫者的心境和藝術感悟。此外,音樂有音律,書法也有書寫的節奏;音樂的聲調分高低,書法又何嘗沒有抑揚頓挫?
靳軍民豐富的經歷,廣博的閱歷,讓他能在多層面的文化修養中感悟不同藝術之間相通的真諦,并且貫通到書法藝術之中。他常說,文化的積淀是一種蓄勢待發,它對于其他藝術有著觸類旁通之效,尤其對書法藝術內涵的理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盡管靳軍民總是謙虛地稱自己是一位“雜家”,但他所在其他領域廣博吸納的藝術精髓,都體現在一方宣紙,一筆筆勾畫中,冥冥之中賦予了書法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