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坤,顏振藝,曹殿青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廣東 湛江 524000)
術前給予帕瑞昔布鈉對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蘇醒期的影響
徐明坤,顏振藝,曹殿青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廣東 湛江 524000)
目的 探討術前給予帕瑞昔布鈉對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蘇醒期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膽囊切除術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研究組麻醉前20 min給予帕瑞昔布鈉40 mg靜脈注射,對照組給予相同計量生理鹽水靜脈注射,比較2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及拔管后2組患者收縮壓、心率、疼痛、躁動情況。結果 2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拔管后收縮壓、心率、疼痛評分及躁動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術前給予帕瑞昔布鈉對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應用,可維持患者蘇醒期血流動力學穩定,降低蘇醒期疼痛、躁動,提高蘇醒質量。
膽囊切除術; 瑞芬太尼; 快通道麻醉; 帕瑞昔布鈉
快通道麻醉為膽囊切除術常用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蘇醒快等特點。瑞芬太尼為超短效阿片類鎮痛藥物,為快通道麻醉中常用鎮痛藥物,但快通道麻醉術后鎮痛作用快速消失,引起患者疼痛程度明顯加強,從而影響麻醉蘇醒期質量[1]。帕瑞昔布為新型非甾體抗炎藥物,具有較強鎮痛、抗炎效果,筆者探究帕瑞昔布對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蘇醒期影響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采用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膽囊切除術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研究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31~68歲,平均(49.5±5.2)歲;ASA分級:Ⅰ級17例,Ⅱ級18例;體質量43~78 kg,平均(55.8±6.2)kg。對照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32~69歲,平均(49.6±5.7)歲;ASA分級:Ⅰ級18例,Ⅱ級17例;體質量42~79 kg,平均(55.7±6.8)kg。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及家屬均在醫師告知下了解本次手術、麻醉及研究方法,簽署知情同意書、手術同意書并自愿進行本次研究。
1.2 入組及排除標準
1)所有患者均有手術、麻醉指征,無手術、麻醉絕對禁忌證。2)排除合并有嚴重心功能不全,肝腎功能障礙患者。3)排除合并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潰瘍、慢性疼痛及本次研究用藥過敏患者。
1.3 方法
術前30 min 給予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10980025)0.03 mg·kg-1,阿托品(江蘇漣水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32020166)0.01 mg·kg-1,肌內注射。術前20 min,研究組給予帕瑞昔布鈉(江蘇漣水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32020166)40 mg加入2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注射,對照組給予2 mL生理鹽水靜脈注射。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根據患者體質量給予丙泊酚(Fresenius Kabi AB,批號:J20080023)1 mg·kg-1、咪達唑侖0.05 mg·kg-1、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20143314)2 μg·kg-1、維庫溴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19991172)0.1 mg·kg-1靜脈注射行麻醉誘導,麻醉誘導成功后行氣管插管并機械通氣。給予丙泊酚4~6 mg·kg-1+瑞芬太尼0.1 μg ·kg-1每分鐘劑量維持麻醉。手術結束時暫停所有麻醉藥物,給予新斯的明(上海信誼金朱藥業有限公司,批號:H31022770)1~2 mg加半劑量阿托品拮抗肌松藥物。
1.4 觀察指標
1)統計并比較2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2)比較2組患者拔管后收縮壓、心率、疼痛、躁動情況。疼痛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定,0~10分標注在0~10 cm對應刻度尺上,10分表示劇烈疼痛,0分表示無疼痛[2]。躁動:采用躁動評分進行評定,1分:不能喚醒;2分:非常鎮靜;3分:鎮靜;4分:安靜合作;5分:躁動;6分:非常躁動;7分:極度躁動[3]。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包分析,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及收縮壓、心率、疼痛評分、躁動評分采用t檢驗,檢驗標準α=0.05,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比較
2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 拔管時間比較 ±s
2.2 2組患者拔管后收縮壓、心率、疼痛評分、躁動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拔管后收縮壓、心率、疼痛評分及躁動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拔管后收縮壓、心率、疼痛評分、 躁動評分比較 ±s
1 mmHg=0.133 kPa。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臨床中常見手術方式,在臨床中手術方式較為成熟。快通道麻醉方式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常見麻醉方式之一,術后能快速蘇醒,具有較高麻醉安全性[4]。瑞芬太尼為快通道麻醉中常用鎮痛藥物,具有麻醉效果好、應激反應低、鎮痛效果顯著特點,但快通道麻醉后鎮痛藥物快速代謝,患者疼痛感可顯著增強,可影響患者蘇醒期血流動力學穩定,影響蘇醒質量[5]。臨床研究[6]指出,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全憑靜脈快通道麻醉中使用,停藥后在30 min內患者能恢復自主呼吸、意識狀態,其蘇醒較為迅速。但快通道麻醉患者在快速蘇醒同時,鎮痛效果也快速消失,患者手術創傷可引起患者疼痛顯著,易在蘇醒期發生躁動等并發癥,影響患者蘇醒期質量,增加麻醉風險[7]。
帕瑞昔布鈉為新型非甾體抗炎藥,通過高選擇性抑制換氧化酶-2表達,可抑制花生四烯酸轉化為前列腺素,從而發揮較強抗炎、鎮痛效果,具有起效迅速、鎮痛效果持久等特點[8-9]。術前給予帕瑞昔布鈉可提高患者鎮痛、鎮靜效果,從而在麻醉蘇醒期維持患者蘇醒質量。本次研究將本院采用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前分別給予帕瑞昔布和生理鹽水,得出2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帕瑞昔布鈉對患者進行鎮痛、鎮靜同時,并不延長患者蘇醒時間,不影響患者蘇醒質量。李斌等[10]在快通道麻醉患者術前給予帕瑞昔布鈉,同樣得出并不延長患者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本次研究另得出,研究組患者拔管后收縮壓、心率、疼痛評分及躁動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術前給予帕瑞昔布鈉可有效維持患者蘇醒期血流動力學穩定,降低患者疼痛、躁動發生。有研究[11]指出,帕瑞昔布鈉在手術患者中應用能有效減輕組織水腫和創傷所致炎癥反應,同時能阻斷手術切口部位痛覺向脊髓傳導,發揮外周鎮痛作用。另有學者[12]研究指出,帕瑞昔布鈉還能刺激阿片神經肽系統發揮中樞鎮痛效果。表明麻醉誘導前給予帕瑞昔布鈉發揮其抗炎和鎮痛作用后,于麻醉后瑞芬太尼鎮痛效果快速消失同時能有效減輕患者蘇醒期疼痛,從而有效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
綜上所述,術前給予帕瑞昔布鈉在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可維持患者蘇醒期血流動力學穩定,降低蘇醒期疼痛、躁動,提高蘇醒質量。
[1] 邱良誠,陳彥青,郭艷華,等.帕瑞昔布鈉與氟比洛芬酯術前應用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11):1087-1090.
[2] 黃禮兵,季淑娟,鄭曼,等.帕瑞昔布鈉對瑞芬太尼致術后嗎啡用量增加的預防作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22-24.
[3] 李青,付群,茆慶洪,等.右美托咪定復合帕瑞昔布鈉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疼痛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10):1015-1017.
[4] 金元,彭宇,林海,等.靜脈滴注帕瑞昔布鈉對行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躁動、應激反應及生命體征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8):55-58.
[5] 劉祥,胡健,張慶,等.帕瑞昔布鈉預防瑞芬太尼蘇醒期痛覺過敏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藥,2013,17(9):1576-1578.
[6] 馮大鵬,王暉,寧養紅,等.帕瑞昔布鈉預防上腹部手術術后躁動臨床觀察[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4,35(7):613-616.
[7] 李小剛,周榮勝,王瑞,等.帕瑞昔布鈉與地佐辛超前鎮痛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心血管反應及術后鎮痛的影響[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6):1347-1350.
[8] 時飛,王明山,王倫青,等.帕瑞昔布鈉超前鎮痛對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炎性細胞因子及氧合指數的影響[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5):420-424.
[9] 夏焱志,單國法,孫紅艷,等.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鈉對鼻咽手術后躁動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5,31(6):582-583.
[10] 李斌,姚琦,王晉平,等.帕瑞昔布鈉術前鎮痛對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患者術后蘇醒期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1):1054-1056.
[11] 廖彩萍.小劑量舒芬太尼聯合帕瑞昔布鈉對瑞芬太尼麻醉術后痛覺過敏的預防效應[J].中國醫師雜志,2015,17(12):1820-1822.
[12] 張偉,杜金娥.帕瑞昔布鈉對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及術后恢復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2):1279-1282.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6-08-03
R614.2
A
1009-8194(2016)10-0033-02
10.13764/j.cnki.lcsy.2016.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