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欽,王三英,宋海良
(東莞市大朗醫院普外科,廣東 東莞 523770)
普外急腹癥應用腹腔鏡的效果分析
歐陽欽,王三英,宋海良
(東莞市大朗醫院普外科,廣東 東莞 523770)
目的 探討普外急腹癥采用腹腔鏡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87例急腹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手術方式分為腹腔鏡組(腹腔鏡探查術,50例)和開腹組(傳統剖腹探查術,37例),比較2組患者探查準確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腹腔鏡組手術探查準確診斷46例,診斷率為92.00%;開腹組手術探查準確診斷33例,診斷率為89.19%;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患者術后感染、腸粘連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普外急腹癥采用腹腔鏡探查術診治具有創傷小、療效顯著、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減輕患者痛苦。
普外科; 急腹癥; 腹腔鏡
急腹癥為普外科常見危急重癥,主要疾病有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急性腸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具有起病急、臨床表現重、病情進展快、病因復雜、疾病多樣化等特點,以急性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1]。臨床中針對急腹癥多采用手術探查,傳統剖腹探查術對患者造成較大手術創傷,影響患者術后恢復[2]。隨著腹腔鏡技術發展,腹腔鏡探查術在普外科中應用廣泛,具有創傷小、視野清晰、療效顯著等特點,針對急腹癥中絕大多數疾病均能進行手術操作治療[3]。為探究普外科急腹癥采用腹腔鏡治療效果,筆者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東莞市大朗醫院音外科收治87例急腹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手術方式分為腹腔鏡組(腹腔鏡探查術,50例)和開腹組(傳統剖腹探查術,37例),腹腔鏡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16~69歲,平均(42.8±4.7)歲;發病到就診時間0.5~8 h,平均(3.1±0.7)h。對照組中男22例,女15例;年齡17~67歲,平均(42.3±4.5)歲;發病到就診時間0.5~10 h,平均(3.2±0.9)h。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分組有可比性。2組患者及家屬均在醫師告知下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并自愿選擇手術方式,簽署手術同意書。
1.2 入組標準
1)患者入院后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體征,結合影像學、超聲、實驗室等相關輔助檢查,診斷為急腹癥。2)所有患者均有急診手術探查指征,無絕對禁忌證。3)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礙、全身免疫系統疾病、全身嚴重感染患者。4)排除合并有嚴重心功能不全,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1.3 方法
2組患者均積極完善術前準備,常規全身麻醉后患者去平臥位進行手術。研究組采用腹腔鏡探查術,消毒鋪巾后于患者臍部作長約 1 cm切口,置入10 mm Trocar管作為觀察孔,置入探頭并建立人工氣腹,觀察腹腔內整體情況,確定病灶位置,根據患者病灶、疾病類型制定手術方案,一般作三孔或四孔進行手術。將病變組織切除,并將組織取出體外,沖洗腹腔后檢查無其它病灶或明顯出血點后,放置引流管,關閉腹腔。對照組采用傳統剖腹探查術,取患者腹部正中切口,逐層分離組織后進入腹腔,直視下探查腹腔整體情況,確定病灶位置和疾病類型,確定手術方案,切除病灶后沖洗腹腔,檢查無其它病灶和明顯出血后,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2組患者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并積極預防切口感染及相關并發癥發生。
1.4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患者手術探查準確率。2)統計并比較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3)統計并比較2組患者術后感染、出血、腸粘連等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2.1 2組患者手術探查準確率比較
腹腔鏡組手術探查準確診斷46例,診斷率為92.00%;開腹組手術探查準確診斷33例,診斷率為89.19%;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01 2,P=0.653 8)。
2.2 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s
2.3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腹腔鏡組患者術后感染、腸粘連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急腹癥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發展快等特點,患者多以急性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急腹癥患者典型臨床癥狀少,對臨床準確診斷增加困難,急診手術探查為診治急腹癥主要方法,不僅能快速明確診斷,同時能及時、有效根治病灶,避免疾病持續發生、發展,減輕患者痛苦[4-6]。傳統剖腹探查術,取患者正中腹部作切口,直視下在患者腹腔鏡進行探查和治療,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增加患者痛苦,一定程度上影響療效。
隨著腹腔鏡技術發展,腹腔鏡在普外科中廣泛應用,已成為多種普外科手術首選方式,具有創傷小、療效顯著、術后恢復快、切口美觀等特點,被臨床醫師和患者所廣泛接受[7-8]。本次研究將本院收治急腹癥患者根據手術方式分為腹腔鏡組和開腹組,得出2組患者在急腹癥中探查診斷準確率均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指出,腹腔鏡手術通過探頭引導,相對傳統開腹手術具有更廣泛、更清晰手術視野,在腹部病灶診斷中具有一定優勢[9-10]。同時本次研究得出,腹腔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手術優勢在于創傷小,通過打孔使用腹腔鏡器械進行手術操作,可減少開腹手術視野不清、視野狹窄所增加手術難度,同時能顯著減輕對患者正常組織破壞,減輕患者手術創傷和術中出血量,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和愈合,縮短患者恢復時間[11]。有學者研究指出,腹腔鏡手術避免直接在腹腔內操作,可顯著降低患者術后感染、腸粘連等并發癥發生風險,從而協助提高手術療效[12]。本次研究同樣得出,腹腔鏡組患者術后感染、出血、腸粘連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開腹組(P<0.05)。進一步表明腹腔鏡在急腹癥中應用具有顯著手術安全性,能降低手術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療效、
綜上所述,普外急腹癥采用腹腔鏡探查術診治具有創傷小、療效顯著、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減輕患者痛苦,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1] 寧寧,夏紹友,馬冰,等.腹腔鏡技術在胃腸外科急腹癥中的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10):960-962.
[2] 高文濤,吳峻立,蔣奎榮,等.復雜急腹癥的腹腔鏡手術經驗[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4,29(12):930-933.
[3] 梁棟,盧明柱,席艷峰,等.腹腔鏡在外科急腹癥診治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3):168-169.
[4] 崔猛勝,何招才,高玉娟,等.腹腔鏡技術在老年急腹癥患者診治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8):878-879.
[5] 李鐸,劉金洪,康春博,等.經臍單一部位腹腔鏡急腹癥探查術100例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2):127-130.
[6] 李嘉,宋越,張彩云,等.單孔腹腔鏡在急腹癥診治中的應用(附34例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7):520-522.
[7] 胡斌,鄧劍,趙葉平,等.腹腔鏡技術在急腹癥診治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3,20(1):85-87.
[8] 但震宇,龔仁華,孫登群,等.腹腔鏡在診斷不明確的急腹癥和腹部外傷診治中的應用[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3,40(8):512-515.
[9] 汪勇,張軍.腹腔鏡探查術與剖腹探查術治療急腹癥的臨床對比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10):1174-1176.
[10] 雷海鳴,王愛坤,王立勝,等.腹腔鏡技術在急腹癥患者中診斷和治療應用價值[J].浙江臨床醫學,2013,15(9):1294-1295.
[11] 曾平海.腹腔鏡技術在普外科急腹癥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軍醫雜志,2013,41(8):843-844,846.
[12] 肖連斌,唐德國.腹腔鏡在非外傷性急腹癥中的診治體會[J].河北醫學,2013,19(12):1833-1835.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6-08-21
R656.1
A
1009-8194(2016)10-0037-02
10.13764/j.cnki.lcsy.2016.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