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勇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超聲中心,廣東 深圳 518053)
彩超診斷乳腺葉狀腫瘤16例分析
鐘 勇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超聲中心,廣東 深圳 518053)
目的 探討超聲對乳腺葉狀腫瘤的診斷價值。方法 分析16例乳腺葉狀腫瘤的聲像圖特征,并與病理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16例中,良性葉狀腫瘤10例,交界性低度惡性葉狀腫瘤5例,惡性葉狀腫瘤1例。與病理結果比較,超聲診斷準確度為81.2%。良性葉狀腫瘤的特點形態較規則、偏大,呈現分葉狀或類圓形,邊界清晰、多數可見包膜,并有欠均勻的中低回聲,后壁回聲增強或無變化,且大多無鈣化;惡性腫瘤則邊界不清,包膜欠完整或無包膜,內部回聲以強回聲與不均質回聲為主,后壁回聲變強,有聲衰減。結論 乳腺葉狀腫瘤的診斷以病理結果為準,但其超聲表現具有一定特點,結合臨床表現可為其診斷提供參考。
乳腺葉狀腫瘤; 彩色多普勒超聲; 診斷
乳腺葉狀腫瘤起源于乳腺的結締組織,是發生于女性的一種罕見疾病,根據腫瘤成分呈分葉狀突入囊變間隔和肉瘤樣基質中,稱其為“葉狀囊肉瘤”,早期認為是良性。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它命名為分葉狀腫瘤,根據其組織學特點分為:良性、交界性、惡性三類。葉狀腫瘤一般較難診斷,超聲是其重要的診斷方式。本文對16例葉狀腫瘤的超聲表現與病理結果進行對照,探討超聲對乳腺葉狀腫瘤的診斷價值。
1.1 臨床資料
收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間經病理證實并行超聲檢查的葉狀腫瘤16例,均為女性,左乳9例,右乳7例,年齡16~50歲,平均39歲。患者多為無意發現,無明顯不適或偶爾疼痛與不適,部分患者數月內增大明顯就診。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并行臨床手術治療。
術前均行BI-RADS分級:4例考慮為纖維腺瘤3級;9例考慮為葉狀腫瘤4a級;4例考慮為交界性葉狀腫瘤4b級。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Philips iU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2.5~5 MHz。患者取平臥位,對乳腺縱切+橫切+扇掃,重點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狀、縱橫比、邊界及包膜回聲、內部回聲、血流,有無周邊浸潤及腋窩淋巴結腫大。
16例中,良性葉狀腫瘤10例,交界性低度惡性葉狀腫瘤5例,惡性葉狀腫瘤1例。與病理結果比較,超聲診斷準確度為81.2%。
2.1 超聲表現
病變為單側,腫塊較大,大小1.8 cm×1.2 cm~6.5 cm×4 cm。淺分葉狀表現2例,多處分葉狀表現1例,深分葉表現13例;邊界清晰13例,局部邊界欠清晰2例;可見包膜和側方聲影16例;內部呈中低回聲,欠均勻,2例伴小片不規則無回聲;后壁回聲均有不同程度增強。Alder血流分級0級1例,Ⅰ級10例,Ⅱ級5例。所有病例均未探及雙側腋窩淋巴結腫大。
2.2 不同病理類型葉狀腫瘤超聲表現
1例交界性低度葉狀腫瘤及1例良性葉狀腫瘤為淺分葉表現;1例交界性低度惡性葉狀腫瘤為多分葉狀表現;其余13例均有明顯分葉狀表現。良性葉狀腫瘤及交界性低度葉狀腫瘤邊界包膜均較清晰;2例交界性低度葉狀腫瘤表現為局部邊界欠清晰,2例伴小片狀不規則無回聲。
二維超聲表現:良性葉狀腫瘤患者腫瘤形態較規則,乳腺腫瘤偏大,呈現分葉狀或類圓形(圖1A),邊界清晰、多數可見包膜增厚,并有欠均勻的中低回聲,后壁回聲增強(圖1B)或無變化;惡性葉狀腫瘤則邊界不清,包膜欠完整或無包膜,內部回聲以強回聲與不均質回聲為主,后壁回聲變強,有聲衰減(圖1C)。而交界性腫瘤超聲影像表現則介于二者間。1例Alder血流分級:2例良性葉狀腫瘤加0級;2例交界性低度惡性葉狀腫瘤、4例良性葉狀腫瘤為Ⅱ級;4例良性葉狀腫瘤及3例交界性低度惡性葉狀腫瘤為Ⅰ級。

A—B:良性葉狀腫瘤;C:惡性葉狀腫瘤。
乳腺葉狀腫瘤占乳腺腫瘤的1%不到[1],是一種由纖維上皮細胞和間質細胞兩種成分組成的少見乳腺腫瘤[2]。葉狀腫瘤的腫瘤細胞像葉片一樣生長,但它們很少擴散到乳腺外的其他部位,它有惡性腫瘤的特點,又可有良性腫瘤的特點。該瘤的成分與結構頗似管內型纖維腺瘤,亦稱為葉狀囊肉瘤,大多為良性,即使因局部手術切除不當而復發,也極少發生轉移。該疾病好發于40~50歲的女性[3],病因不明確,部分學者認為與婦女代謝紊亂與雌激素分泌有關[4]。良性葉狀腫瘤的病患年齡一般較惡性葉狀腫瘤病患年齡輕。本組病例最年輕患者為16歲,最年長患者為50歲。
葉狀腫瘤生長緩慢,但也可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大,而患者皮下脂肪層結構、皮膚等無異常改變[5]。最常見臨床表現為局部無痛性腫塊,患者常因發現腫塊而就醫,也有少數患者有刺痛或輕度脹痛。腫塊體積通常較大,復發和轉移的途徑為血行轉移,而非淋巴途徑[6]。本組病例均為單側發生,腫塊發現時大多數是近期迅速增大,瘤體與周圍組織及皮膚無粘連,未見腋窩淋巴結腫大,未發現遠處轉移。
除了腫塊大小,超聲診斷乳腺葉狀腫瘤往往依據其分葉狀特征。本研究中有1例46歲患者,腫塊大于6 cm,邊緣呈多分葉狀;另有2例患者,因呈淺分葉狀,即類圓形,其中1例被誤診為纖維腺瘤。此外,腫塊邊界、腫塊的內部回聲、腫塊內部血流情況對診斷也具有參考價值,體積較大合并囊性且局部邊界欠清晰時,因注意有無惡性的可能。雖然多數葉狀腫瘤是良性的(非癌性),但也有一些是惡性的(癌性),還有一些是交界性(癌性和非癌性之間)。這三種類型的葉狀腫瘤生長速度都較快,結合病史及超聲表現能對腫塊初步定性。
葉狀腫瘤一般生長更快,好發年齡稍大,本組病例中,有8例女性為39歲以上;并且腫塊體積均較大,發展偏快,最快1例為16歲女孩,第二性征出現沒多久發現較大乳腺包塊。這兩點可幫助醫生區分葉狀腫瘤和纖維腺瘤。葉狀腫瘤的組織學特征為:雙層上皮細胞成分排列呈裂隙狀,周圍為過度生長的富于細胞的間葉成分,形成典型的葉狀結構。肉眼觀在較大的病變中明顯見到特征性的漩渦狀結構,伴有似葉芽狀彎曲的裂隙;而較小的病變可以有相同的表現,大的病變可存在出血或壞死。以上這些特征在二維聲像圖中表現為裂隙樣或囊性無回聲區。本研究中,3例乳腺葉狀腫瘤內部可見裂隙狀或囊狀暗區,而僅1例纖維腺瘤內見類似暗區。嚴松莉等[7]認為囊性變可以作為鑒別診斷乳腺葉狀腫瘤和纖維腺瘤的重要指標,能提高對乳腺葉狀腫瘤的診斷正確性。另外本文1例惡性葉狀腫瘤內部見蜂窩樣,無回聲區,駱洪浩等[8]也有類似報道。筆者考慮這一現象與腫瘤內部局部出血或壞死有關,認為二維超聲切面等同于實際標本的切面,在本文乳腺葉狀腫瘤中也發現了“漩渦”狀結構的存在。
從病理學角度,良性葉狀腫瘤通常邊界清楚、腫瘤細胞分裂速度慢、間質細胞(結締組織細胞)某種程度上仍看似正常等。而惡性葉狀腫瘤界欠清、腫瘤細胞分裂速度快、間質細胞(結締組織細胞)形態異常、間質細胞“過度生長”[9]。這些病理特點在超聲圖像上得到反映,也決定了葉狀腫瘤的BI-RADS分級。
總之,對乳腺葉狀腫瘤的早期診斷很重要,超聲是最便捷的仍斷手段。
[1] 吳耀華,代文杰,姜洪池.乳腺分葉狀腫瘤的診治進展[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07,10(6):507-509.
[2] 黃澤楠,曾維根,劉宇,等.乳腺葉狀腫瘤60例臨床病理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4,8(3):223-227.
[3] 覃冠平.乳腺葉狀腫瘤的臨床病理診斷分析[J].中外醫療,2014,33(9):56-57.[4] Londoo Joshi A I,Oliver P G,Li Yufeng,et al.Basal-like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are sensitive to anti-DR5 mediated cytotoxicity[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2,133(2):437-445.
[5] 羅蓉,李麟,陳靜.乳腺葉狀腫瘤臨床病理特點及誤診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5,13(2):42-44.
[6] 張嫣,余浩杰,王頎,等.乳腺葉狀腫瘤的MRI表現與病理特征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4):2328-2330.
[7] 嚴松莉,唐旭平,曹亞麗.超聲在乳腺葉狀腫瘤和纖維腺瘤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6,15(3):202-204.
[8] 駱洪浩,彭玉蘭,于雷,等.乳腺葉狀腫瘤的高頻超聲聲像圖分析[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2,18(3):255-258.
[9] 孝夢甦,朱慶莉,姜玉新,等.乳腺惡性葉狀腫瘤的臨床與超聲特征研究[J/CD].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2,9(12):1083-1088.
(責任編輯:羅芳)
2016-08-22
R737.4; R445.1
A
1009-8194(2016)10-0071-02
10.13764/j.cnki.lcsy.2016.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