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力
(中共衢州市委黨校浙江衢州324000)
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的當代價值分析
□羅力
(中共衢州市委黨校浙江衢州324000)
近年來,經濟哲學在東西方哲學領域廣泛的興起,并逐漸受到理論界的關注和重視,經濟哲學其實是經濟以及哲學發展的產物,滿足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馬克思可以說是經濟哲學的重要典范,將馬克思哲學與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進行有效結合研究,更好的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深入挖掘馬克思經濟哲學的思想內涵,并用其指導當前的重要經濟問題。本文就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的具體情況以及當代價值進行分析和研究。
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當代價值
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是反思當前社會、經濟的哲學,這一反思是從社會生活和歷史發展進程中進行的,因此也具備一定的社會歷史性質。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比較豐富,具有比較明顯的特點,是不可代替的精神財富。當前,我們應進一步分析和研究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形成滿足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體系,促進我國實現全面的發展與進步。
要對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進行分析和研究,就需要明確其發展歷程,進而全面深入的對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進行探究。
1.1確立馬克思經濟哲學觀
馬克思經濟哲學觀其實是從批判中逐步向現實邁進的,明確馬克思經濟哲學觀需要了解其世界觀的萌芽以及朝經濟領域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
1843年9月后,馬克思哲學世界觀開始萌芽,當時的馬克思參與了政治斗爭,剛接觸物質利益問題,對其開始研究國家問題、批判黑格爾法哲學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通過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馬克思發現法是來源于物質生活關系的,是物質生活關系的總和,并且提出錢其實是人異化出來的人的勞動以及存在的本質[1]。
其實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為馬克思向以勞動為主體的經濟領域的發展指明了研究的道路,馬克思知道了自己的任務就是對市民社會、社會的經濟關系、政治經濟學進行研究,從而明確人的物質生活關系本身中的矛盾與異化,從而對經濟學實現更新的研究,剖析現實的經濟關系,使其更好的運用于實踐中。于是馬克思就開始進行經濟學研究,他以巴黎先進的、沸騰的政治經濟生活作為研究的基礎,認識到無產階級是其他任何階級所不能相比的社會革命的重要力量。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使哲學逐步向經濟領域發展,剖析社會經濟關系,改變世界觀的重要轉折。《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經濟哲學學說的發源地,從這開始,馬克思就以哲學世界觀作為研究事物的前提和基礎。《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不僅是馬克思經濟哲學觀的重要開始,也給馬克思經濟哲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和源泉,使人們能夠更好的對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進行研究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2異化勞動理論
在對異化論的吸收與批判的基礎上,馬克思系統的對異化勞動系統進行了闡述,他認識到了如果要想了解勞動的本質就需要對勞動異化進行認同,并且要從社會生產關系著手,明確剩余價值是異化勞動的成果。馬克思通過異化的理念對資本主義進行分析,明確資產階級社會中的4種異化關系,也就是勞動者的勞動與產品的異化、勞動活動的異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以及人同自己類本質的異化。異化勞動理論是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對于現代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尤其是在當前以人為本,勞動力價值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具有指導意義,對此,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應充實異化勞動理論,實現勞動力價值實現的最大化,并在降低勞動成本的基礎上,更好的滿足市場經濟發展需求。
1.3資本理論
馬克思的資本理論是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通過兩個階段對資本進行分析。第一階段是馬克思資本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也就是1843~1849年,總結前人的理論成果,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對馬克思的資本研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資本是資本主義現實社會的主宰力量,是導致人的本質異化的根本性原因。第二時期是馬克思資本理論的確立以及完善,也就是1850~ 1867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的完成標志著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體系基本確立。
馬克思認為資本是社會生產關系的一種,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資本是一種在物的掩蓋下的人與人之間的特定生產關系。資本是政治經濟范疇,直接體現在資本家對工作的剝削上。雖然資本體現在生產資料上,但生產資料并不是資本。馬克思認為資本有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分,不變資本是生產過程中自身價值量不變,變成生產資料的資本。變為勞動力的資本就是在生產過程中自身價值量發生變化,再生產剩余價值,這部分價值可大可小,就被成為可變資本。
馬克思對資本本質的研究和分析是不同于西方經濟學家的,注重人的勞動在創造社會財富中的重要性,使人們能夠正確的看待和使用資本。他從歷史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角度全面的認識了資本的本質,他認為資本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生產性。在當今社會,人已經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具有更高的價值,要想推動市場經濟發展,必須確保勞動力價值的實現,同時應當重視人在財富創造中的重要地位,確保勞動力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1.4資本主義生產以及剩余價值理論
剩余價值理論與唯物史觀一起將空想社會主體變為科學,馬克思通過唯物史觀進行社會經濟現象的觀察與分析,通過具體的表象對剩余價值的本質進行研究,使剩余價值的來源以及規律、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實質得到了全面的展示,使剩余價值的生產、流通以及分配得到系統的闡述,使剩余價值理論第一次被科學的確立。
馬克思第一次對資本與剩余價值的內容進行闡述是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將資本的公式表述為G—W—G′,而G′=G+g,資本的生產過程就是勞動的過程、價值形成的過程和增值的過程。按照馬克思的論述,資本最終是在流通領域的購買階段出現,根據價值規律,剩余價值不會出現。
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理論從勞動者的觀點概括了勞動者的經濟意識,使勞動者爭取社會地位,為自身利益斗爭的意識被喚醒,解決了價值之謎的問題,也會資本主義對剩余價值榨取的行徑進行分析。
馬克思經濟哲學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馬克思經濟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有了新的視角,更加科學的吸收和批判西方經濟學理論思想,有助于促進人類世界觀的變革。
2.1理論意義
首先,馬克思經濟哲學從經濟學角度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進行分析,使經濟哲學在理論體系上實現了創新與突破。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革也使得經濟學與哲學相融合,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等實現了飛躍,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通過哲學的視角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對經濟活動以及人存在的規律進行分析,通過對經濟現象分析和批判實現了哲學系統的構建。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需要投入到經濟實踐中進行發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使我們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中國經濟哲學的構建,我國多年發展的經驗為中國經濟哲學的構建積累了豐富的資料,應緊緊抓住機遇,使中國經濟哲學理論大廈得以順利的建設。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也需要吸收一定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對社會主義以及市場經濟的統一性進行闡述。怎樣進行科學的運用和借鑒就成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如果全部照搬照抄根本不可能適合我國現有社會制度的發展需要,但是如果全部否定,一些優勢資源又被排斥在外,因此馬克思經濟哲學就是我們批判的吸收西方經濟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
要按照科學的、辯證的、實踐的方法和原則批判的吸收,利用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對市場經濟學進行吸收和改善,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的滿足社會生產以及商品經濟運行的規律。
最后,在新的發展時期,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仍舊具有較為深刻的學習意義,尤其是針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幫助較大,因此,應當就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結合,剔除糟粕,汲取精華,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動力支持。
2.2實踐意義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各種問題與矛盾逐漸出現,科學的利用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能夠使人們對經濟全球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明確經濟發展的方向,更好的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馬克思經濟哲學中的歷史唯物主義是認識經濟全球化的重要依據,生產力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社會形態的性質以及發展主要是由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決定的,這是社會基本矛盾在歷史唯物主義下的論斷。
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中的辯證發展是科學、合理的,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會發生質的變化。
對于一個國家來講,經濟發展戰略不僅是經濟理論問題、也是哲學理論問題,最終發展成為實踐問題,要從哲學的高度對經濟現象和活動進行分析和研究,明確其規律以及發展趨勢,設計出更加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當前各個國家都應自覺的將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作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明確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了解當前世界發展的潮流,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結合經驗教訓制定有本國特色的經濟發展戰略。因此各國的經濟學家、哲學家需要深入到市場經濟體制中,根據馬克思經濟哲學的思想為經濟發展戰略提出方向性的指導,促進社會經濟活動的推進。
我國也應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條件,科學的運用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良好的發展與進步。
經濟哲學是在深刻、復雜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當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馬克思經濟哲學有著巨大的意義和價值,能夠使經濟學的研究思路更加廣闊,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實現我國經濟哲學的研究與發展。但是要實現我國經濟哲學的構建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更加努力發展。
[1]宮敬才,李江舟.青年恩格斯對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的影響[J].河北學刊,2011(6):34.
[2]宿景昌.關于經濟哲學研究的現狀和理論體系的構建問題[J].山東教育學學院學報,2011(5):11.
[3]蕭莎.為馬克思一辯一評伊格爾頓新著.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2(2):201~256.
1004-7026(2016)01-0012-02中國圖書分類號:A51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08
羅力(1982.1-),女,漢族,籍貫:浙江衢州,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