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平
(西藏日喀則市崗巴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西藏日喀則857700)
西藏沙棘質量標準研究
□旦平
(西藏日喀則市崗巴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西藏日喀則857700)
目的:建立西藏沙棘藥材質量標準。方法:采用顯微法、TLC法對西藏沙棘藥材進行鑒定,并采用HPLC法測定其槲皮素、山奈素與異鼠李素含量。結果:確定西藏沙棘藥材顯微特征,并確定其鑒別與測定方法。結論:可以將該研究成果應用于對西藏沙棘藥材質量控制中。
藏藥;西藏沙棘;質量標準
西藏沙棘藥材是我國西藏沙棘成熟后干燥的果實,一般分布于我國的西藏、青海與四川等地。因為西藏沙棘藥材具有滋補肝陰的效果,因此在傳統的藏醫質量中,常將西藏沙棘用于治療肝血不足以及肝陽上亢導致的頭暈、耳鳴、目赤腫痛等癥狀。西藏沙棘不僅可以作為傳統的藏藥沙棘膏在臨床治療中應用,還可以單獨對其進行應用。而且由于西藏沙棘本身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在用藥時口感較好,因此也往往會被開發為飲料。但是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尚未形成完善的西藏沙棘質量評價標準,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對其進行應用還缺乏必要的質量與安全保證,需要對其質量評價標準進行研究。
在本次的測定實驗中使用的儀器包括:島津LC-2010AHT型HPLC色譜儀(SHI-MADZULCsolution工作站),超聲波清洗器(KQ-50B型),BP121S電子天平以及OLYMPUSCX41RF生物顯微鏡。
棚皮素對照品、山奈素對照品以及異鼠李素對照品都是嚴格按照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的數據,使用的甲醇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實驗中加入的其他試劑分析純。本次實驗中采集西藏的4批西藏沙棘作為實驗原材料,經過相關的研究機構,確定其為胡頹了科植物西藏沙棘的成熟果實。并將其粉碎,置于干燥器中備用。
2.1顯微法
選取本次實驗收集的4批實驗材料,將其分水,并根據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附錄IIC中所介紹的顯微法對西藏沙棘質量標準進行測定,對西藏沙棘藥材粉末顯微特征進行仔細的觀察。通過顯微法觀察到該藥品為紅棕色粉末。其果皮單個細胞約為2050μm,整體較小,且單個細胞往往呈多角形狀,其垂周壁同其他地方相比略厚。且在其表皮上分布看了較多的紅棕色盾狀毛較多;其表面還分布較多的橙黃色或是橙紅色油滴。
2.2TLC法
應用TLC法對西藏沙棘藥材進行測定,將收集的藥材中取藥材粉末進行測定。要求每次精密稱取粉末1.0g,將其置與具塞錐形瓶中,在其中精密量取40ml甲醇,加熱回流提取60min,將其放置只變涼,對此時重量進行秤定,并在其中加入甲醇補足流失的重量,并將其過濾。量取濾液20mL,置于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鹽酸3mL,并使其在75℃水浴環境下加熱水解30min,并采取立即冷卻的措施,將其進行過濾。取濾液10mL蒸干,在蒸干的濾液中加入20mL水將其溶解,并通過使用乙酸乙酷對其進行萃取,共萃取2次,每次15mL,將其萃取溶液與乙酸乙酷液合并蒸干,在其殘渣中加入1ml甲醇進行溶解,將該溶液作為測定溶液樣樣品。選取其中包含定槲皮素、山奈素、異鼠李素的樣品加入適量的對照品,從而制成對照品溶液。根據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ⅥB薄層色譜法,西區適量的展開劑進行實驗與測定。在該色譜上噴射三氯化鋁試液,并采取熱風的方式將其吹干,將該色彩置于紫外光燈下進行檢視。
為了建立西藏沙棘藥材質量標準,采用多種方法對其進行測量。首先可以利用薄層色譜鑒別。通過對薄層色譜條件的優化與其耐用性進行觀察可以發現,在西藏沙棘中分的酸性較強,因此在對其進行測定時可以采用含有3%醋酸鈉的薄層板進行測定,其檢測效果比較準確。
還可以利用HPLC法對西藏沙棘中色譜條件相對比較穩定的山柰素、槲皮素與異鼠李素進行測定與分析。為了保證測定結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要盡量避免出現水解時間過長以及鹽酸使用過量等現象,保證測定的西藏沙棘的山柰素、槲皮素與異鼠李素含量的充分性。
在本次的研究中,收集了西藏以及四川等地共4批西藏沙棘作為測定材料,其山柰素、槲皮素與異鼠李素的平均含量基本可以保持在0.031%、0.036%、0.078%,其中第三批西藏沙棘是在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日多鄉收集的,可能受到產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沙棘輝中的柰素、槲皮素與異鼠李素含量較低,分別為0.009%、0.037%、0.015%。
[1]楊洋,蘇永文,劉悅,游佳莉,張藝,王毓杰.西藏沙棘質量標準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4,01: 146-150.
[2]游佳莉,楊洋,蘇永文,萬麗,王毓杰,范剛,張藝.藏藥沙棘膏質量標準研究[J].中藥材,2015,01:167-170.
1004-7026(2016)01-0060-01中國圖書分類號:S793.6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