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楚玲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南昌330013)
淺析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胡楚玲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南昌330013)
民營中小企業作為我國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經濟主體之一,其內部控制缺陷既有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的一面,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單獨對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對于改進其內部控制很有必要。本文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缺陷,深入分析內控現狀。
民營中小企業;問題對策
我國對于內部控制最為權威的定義是由財政部在2008年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對內部控制的定義:“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以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效果,促使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2.1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缺乏文化支撐
我國廣大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大都經歷了一段較長或艱苦的創業期,在創業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比較注重開拓市場和產品研發生產,而并不注意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較為完整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眾多民營企業家往往并不重視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他們大都不了解內部控制,認為內部控制更多的是財務等相關方面的監督等,對內部控制了解很不全面,甚至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內部控制。許多民營企業家認為內部控制是只對下級的監督和約束,自己不用遵守。而內部控制作為統領全局,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始終的重要政策和程序必定需要企業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和帶頭執行。上述種種現象都注定了由于缺乏相應的“土壤”,內部控制很難在民營中小企業發展起來。
2.2組織機構和崗位設置不合理,缺乏權力約束與制衡
民營中小企業往往有著濃厚的家族企業色彩,企業在創業的初期形成了個人獨斷專行,權力高度集中的領導風格。這也造就了眾多民營企業集權制的直線型組織結構模式,企業事務無論大小均由領導層過問。而且由于民營中小企業的經費,人員不足,許多崗位設置不健全,或存在一人身兼數個崗位的情況。沒有很好地貫徹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和內部牽制等相關制度。另外,許多民營企業沒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或者雖有設立,卻因為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不足或獨立性不夠而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內部審計作為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手段,是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獨立評價和監督,對于維護企業資產安全,加強內部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內部控制的再控制”。
2.3沒有專門針對民營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規范
與國外相比,我國官方的內部控制規范性文件出現較晚,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該《規范》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實行,同時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也可以采用。這樣一部內部控制規范的出臺使得我國廣大的上市公司在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時可以做到有據可依,極大地推動了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進程。對于這樣的一部關于內部控制的基本規范,有些學者認為民營中小企業完全可以借鑒吸收,為我所用,從而建立起一套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然而,作為民營中小企業,其在經營內外部環境,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方面都和上市公司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可以借鑒《規范》中的適合成分,但是也有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2.4人員素質不高,人力資源管理陷入困境
由于資金實力不足,我國廣大的民營中小企業無法給優秀的人才提供高水平的薪酬。因此往往吸引不到高素質的人才。同時,企業激勵機制單一,大多以薪酬的激勵為主,缺乏優秀的企業文化的吸引力。我國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大多集中在不需要較多知識和較高技術而只需要較多廉價勞動力資源的行業里,企業主目光短淺,并不注重員工培訓和他們的長遠發展,而只關心員工是否完成生產任務。員工自然也就對企業缺乏歸屬感,無法安心扎根企業,導致許多民營企業留不住人才。
3.1重視內部控制,培育良好企業文化
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當局要從思想和意識上重視企業內部控制工作,要把內部控制工作作為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度的重要舉措來抓。內部控制貫穿企業發展全局和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必須在企業領導層的支持下才能建立和不斷完善。另外,作為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者,除了要注重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做大做強,同時還要關注企業文化的建設。要用適合企業發展的優秀的企業文化來服務于企業成長和內部控制效能的發揮。
3.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監督機制
民營中小企業要逐漸改變單一直線型的組織結構模式,積極探索適合本企業的組織結構模式。原來的組織結構權力過于集中且過于強調縱向的交流溝通,致使管理者無法專注企業戰略層面的問題。因此,新的組織結構要注重企業各下屬部門之間的橫向溝通,將縱向和橫向的交流有機聯系起來。建立業務授權批準制度,賦予下屬部門一定的自主權,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同時,民營中小企業要改變過去家族企業不合理的企業制度,實現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型。形成公司董事會,總經理和監事會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嚴格執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和相互牽制等相關監督制度,杜絕內部舞弊行為。
3.3盡快出臺適用民營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規范
針對當前我國眾多民營中小企業在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規范性文件指導的情況,相關部門要盡快組織專家學者等相關人員,針對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份可操作性強,有重大參考價值的內部控制規范,使廣大民營中小企業在制定本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時有據可依,防止一味參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同時,廣大民營中小企業要在參考官方指導性文件的基礎上,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模式,從而使內部控制與企業的相關制度達到最佳的契合,發揮最大的效能,避免盲目照抄照搬所帶來的水土不服的現象。只有在官方指導性文件的指導下將本企業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探索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使內部控制制度發揮最大的效能。
3.4制定完善的人力資源政策
人才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人力資源也是推動民營中小企業不斷發展的強大動力。針對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難點,建立完善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勢在必行。要重點制定關于人才招聘,員工激勵,績效考核,晉升與獎懲,員工培訓,勞動合同等方面的人力資源政策。企業管理層要轉變觀念,從長遠出發,為員工提供長期有效的培訓,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助力員工長遠發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留住人才,降低員工離職頻繁對企業正常經營管理的不良影響。同時,在員工激勵方式上要不斷創新,改變過去單一以薪酬激勵的方式,將物質和精神激勵相結合,例如實行員工持股,注重對員工價值觀念的引導,使其與企業文化相適應等,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雄厚的人才保障。
[1]安文英.2012,民營中小企業內控環境風險分析及策略[J].商場現代化,第701期:P85~86.
1004-7026(2016)01-0068-01中國圖書分類號:S275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47
胡楚玲(1993-),女,漢族,江西九江人,會計碩士,江西財經大學,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