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江西南昌330013)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問題研究——以深圳萬科為例
□謝清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江西南昌330013)
深圳的萬科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獲得股權激勵實施批準的公司,在股權激勵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對深圳萬科2006-2008年的股權激勵方案進行分析,并從中發現其方案中可借鑒之處及問題,進而提出一系列對策,為我國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發揮指導性作用。
股權激勵;問題;對策
萬科于1984年成立,是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龍頭老大,1991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首批上市公司之一,綜合實力較強,1993年開始實行股權激勵,是我國第一個實行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萬科擁有完善的治理結構,企業定位清晰、人力資源優勢明顯、品牌價值高、土地儲備豐富都是萬科高速發展的重要條件。
1.2深圳萬科股權激勵歷程
深圳萬科于1993年首次實行股權激勵,也是我國第一個實行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后,實行的2006-2008三年期股權激勵為萬科的第二次嘗試,主要采取的模式為限制性股票。第三個于2010年-2013年實行,主要模式為股票期權。
2.1股權激勵方式與期限
此次萬科采取的股權激勵模式為限制性股票。企業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管理者一定數量的限制性股票,同時對股票的出售與回收做出約定,若激勵對象未完成預定目標或提前離職,股票則由企業收回,若在規定時限內激勵對象完成目標則可享有股票的增值收益。萬科采用此種方式的目的在于促使激勵對象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努力,避免短視現象產生。
這次萬科的股權激勵的實行期限計劃為2006年-2008年,共3年。
2.2股票來源及激勵對象
“內環境與穩態”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穩態與環境”模塊(必修3)第2章“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第1節內容。本模塊包括生命活動的調節和生物與環境,是由穩態這一核心概念統領的個體和群體兩個研究水平的內容。本節內容包含內環境與穩態兩個重要的概念。教材先介紹了內環境及其與動物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對內環境穩定的意義有一個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說明只有經過細致的協調過程,才能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從而引出穩態的概念,并闡明穩態對于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本教學設計重組教材內容,以一份血液報告引入新課,并始終圍繞這份報告開展整節內容的學習,在討論、體驗中內化知識,發展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
對信托機構進行委托,由信托機構取出部分激勵基金在二級市場中購買一定量萬科股票,要求公司股票總額的10%要大于回購的股票數量,同時要求個人股票在公司股本總額的1%之下。
萬科的高管是股權激勵的主要對象,萬科的業績突出,高管卻基本不持有公司的股票,投資者對此心存疑慮,認為企業可能存在未知風險,所以,對高管進行股權激勵的同時也給相關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2.3業績指標及激勵基金計提額度
業績指標為股權激勵方案的核心內容,股權激勵是否成功實施則取決于業績指標是否達成。三大業績指標包括兩個增長率和一個收益率,分別是凈利潤增長率、基本每股收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增長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分別要求大于15%、10%、12%。
采用分級限額式提取,凈利潤增長率區間為(15%,30%)時,提取比例即為該增長率,提取基數為凈利潤凈增加額;若增長率大于30%,則以30%作為提取比例,提取基數不變,同時,對提取的總額進行限定,即計提總額小于等于當年凈利潤的10%。
2.4股權激勵的執行過程
萬科這個3年期的股權激勵計劃分為3個獨立年度計劃,每年一個計劃,每個期限計劃為2年,最長3年(僅當發生補充歸屬時),整個計劃有效期共計5年。2006年的首期激勵計劃期限為3年,激勵對象累計人數小于等于萬科專業員工總數的8%,激勵對象主要包括萬科的董事、監事、高管、中層管理人員以及由總經理提名的業務骨干和卓越貢獻人員,激勵名單會在每次股票歸屬前根據業績評價結果進行確定,經監事會核實后報董事會薪酬與提名委員會備案。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分配額度分別為當年擬分配額度的10%與7%。
2.5股權激勵方案的結果分析
2.5.1對市場價值的影響。萬科宣布股權激勵計劃后的一個多月內,股價得到大幅度的增長,體現出市場對該計劃的肯定態度,另一方面,該計劃可以被稱為一個帕累托改進。股權激勵能夠有效緩和代理問題,促使企業前進。
萬科自2006年正式宣布開始實行股權激勵后,股價在一個月上升約20%。2006年萬科的業績表現突出,2005年與2006年的年報顯示,2006年實現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8.81%,利潤總額達到34.3億,同比增長76.98%,凈利潤24.2億,同比增長71.16%,位居行業首位。
2.5.2對管理層的影響。股權激勵的目的為把高管與股東的利益一致化,使高管具有股東的權利,促使其為企業價值最大化而努力,緩解委托代理問題。萬科企業業績水平得到提升,高管人員也從中受益,個人利益得到顯著提升。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20.7億,同比增長46.07%,大于1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526元,同比增長102.31%,大于10%,年凈資產收益率14.48%,大于12%,三者均滿足股權激勵的業績指標。
按照萬科股權激勵計劃中激勵基金的集體額度計算可知,萬科2006年凈利潤凈增加額=206787.824 304-141,565.00=65222.8243萬元,凈利潤增長大于30%,則計提凈利潤凈增加額的30%的激勵基金即19566.84729萬元,萬科的管理層獲得回報。
2.5.3最終實施結果。萬科的股權激勵計劃原本計劃在2006-2008年期間實行3年,在2006年得以成功實施后,2008年相關的業績指標并未達到標準,因此,萬科的股權激勵計劃以失敗告終。
3.1深圳萬科股權激勵中可借鑒之處
3.1.1激勵指標的選擇。萬科在此次計劃中選取了雙重考核指標,對股票價格和業績水平同時進行了限定,這樣選取指標的優勢在于:
能有效對投資者利益加以保護,激勵對象要想獲得獎勵,在滿足股價約定的同時也需要達到業績指標,這樣可以防止經營者虛增利潤等行為,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能有效防止企業操縱利潤,公司設定的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要求扣除非經常性損益,這樣能夠有效避免企業進行利潤操縱,保證利潤的真實性;能有效限制企業盲目融資,企業盲目融資會給企業帶來資金壓力,也會導致不必要的融資費用占用企業的收益,為達到激勵指標,企業經營者便會自覺控制盲目融資的沖動。
3.1.2激勵股票的來源。很多企業采用定向增發或者大股東出讓不分股權的方式來獲取激勵資金,進行股權激勵,通過這種方法會使得公司的股權被稀釋,有被惡意收購的風險,然而萬科采用在二級股票市場進行股票回購的方式獲取激勵資金,有效規避了惡意收購風險,同時還能夠緩解企業的財務壓力。
3.2深圳萬科股權激勵失敗的反思
3.2.1激勵計劃期需合理。股權激勵計劃期限過短容易導致短期行為出現,經理人可能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采取不利于企業發展的行為,萬科股權激勵計劃實施期限僅為3年,這可能是導致其股權激勵方案失敗的一大原因,所以股權激勵方案中激勵計劃期的設定不能馬虎,需要結合企業自身情況以及市場外部條件等各方面因素認真進行考慮,一個計劃期的合理性對于計劃的最終結果可能有非常大的影響。
3.2.2股權激勵指標的限定需切合實際。股權激勵指標設定過高,不切實際,可能會使得股權激勵的激勵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股權激勵指標的限定需要切合實際,既不會太容易實現也不會過難達標,能夠產生適當的激勵效果。
[1]陳翠芳.探討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問題[J].中國市場,2013(4):13-19.
1004-7026(2016)01-0077-01中國圖書分類號:F275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