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奇
老年人疾病纏身請您多想美好莫想輕生
文/肖奇
最近,年近八旬的岳母的一句話讓我瞠目結舌:“孩子,你說像我這樣的老年人,怎么感覺活著沒什么意思呢?”
一向樂觀豁達的老太太,居然說出這樣的話,讓做子女的心里一震,這是怎么了?仔細盤問,原來老人有自己的苦衷。原因很簡單——病,或者說是因為病痛折磨才造成了輕生的念頭。
這不禁讓人沉思,一向被我們看做比較常見的病痛,其實是壓在老年人身上的一座沉重的大山,而因此導致的心理壓力,可能比老年人本身的病痛更嚴重,甚至,可能成為了壓垮老人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為一年前被查出有慢性的血液病,岳母在住院治療后,最后采取的是注射激素保守治療的辦法。這種方法雖然控制住了病情,但副作用也非常明顯,每當注射完這種藥物后,老人就要經受48個小時的折磨,當藥勁過去,又像正常人一樣。而為了控制住病情,這種藥物隔兩天就需要注射一次,算起來,一個月老人也沒有幾天正常的日子。
剛開始,要強的老人還能挺住,而且她還有一個愿望,那就是盼望著能夠有一天徹底痊愈,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老人知道這種治療需要終身伴隨的時候,心里灰暗到了極點,雖然經過了很多次的調節,但隨著身體的消瘦和病痛的折磨,老人的心態也隨之起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才說出了“活著沒什么意思”的話來。
對于一個已經近80歲的老人來說,一輩子要強,能說出這樣的話,不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到了極點,是不可能的。
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岳母說,她認識的幾個老人,和她也有一樣的想法,因為身患疾病,他們被折磨得感覺不到活著的樂趣,常常覺得,反正自己已經活了這么大的年齡了,與其天天活著遭罪,還真的不如死了得了。
其實,因為疾病導致老人輕生的新聞,屢見不鮮。南方某省一個花園小區內前段時間發生了一則老人跳樓的新聞。
一名年約70歲的老人爬到位于16樓的單元陽臺外,情緒激動,隨時可能墜落。救援中,消防隊員多次想靠近老人對其進行救護,但是老人警惕性極高,一發覺有人靠近就做出一些危險動作。直到他的兒子趕到現場,老人的情緒才逐漸穩定下來,戒心也有所降低。他的兒子趁他不注意,迅速把他抱住,民警與消防隊員立刻沖上前,合力將老人拉回到安全地帶。
當老人成功獲救后,探究他想輕生的原因,不禁讓人唏噓不已。據老人兒子介紹,老人患有中風等疾病,多次醫治也沒有完全康復,前幾天又被檢查出可能有腫瘤,需要手術治療。這些年因為治病幾乎花光了家里的積蓄,而且為了照顧他,兒女的工作和事業也受到了影響,甚至因為老人的病,引發兒女間的家庭糾紛。
在醫藥費和病魔的困擾下,看著兒女因為自己而受拖累,老人最終萌生了輕生的念頭,好在被及時挽救!
不過,不是所有想輕生的老人都如這位老人這般幸運,據報道,去年第四季度,山東省濟南市三個月內發生了9起老人自殺事件,其中有幾起釀成了人間悲劇。
或許有人覺得,人吃五谷雜糧,哪里有不生病的道理!特別是老年人了,身體機能下降,出現疾病已經不算是什么特殊的事情。在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眼里,老年人得病甚至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是,這個看起來很正常的現象,其實,正是危害老年人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得了重病的老人,往往生理上不堪忍受病痛折磨,從而選擇一些極端的方式。”一位社會學的教授這樣表示,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是老年人選擇自殺的首要原因。“擔心治病會給家人帶來經濟和生活上的負擔,不想拖累親人從而自殺,是老年人自殺的第二個原因。第三個原因是患有抑郁癥一類的精神疾患。”
人到老年,身體各項機能都在退化,行動能力比起以往,自然打了很多折扣,如果再罹患某種疾病,對于老年人來說,失去的不僅是老年生活的快樂,帶來的更是折磨。“本來老胳膊老腿的,活著就費勁,這要是攤上個病啥的,就等于脫一層皮。如果要是一個不好治的病,那這最后幾年,可有的罪遭了!”一位大病初愈的老人這樣說。在住院期間,他看到了不少病友都有這種傾向。
而對于子女的拖累,也讓很多老年人覺得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很多老年人雖然自己養育兒女時含辛茹苦,可是當自己需要兒女贍養的時候,卻感到非常不好意思,甚至感覺自己是子女的包袱。特別是當老年人患病之后,這種自責就更加強烈了,兒女孝順還好,如果因為“久病床前無孝子”,兒女再給兩句不大好聽的,很多老年人心眼一窄,想到的就是輕生這條路!
這真的讓人無奈,一聲嘆息!
或許很多人覺得,老年人因病而輕生這件事情有些危言聳聽。其實,這已是一個普遍現象,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有數據顯示,自殺已成為我國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自殺死亡的老人中,95%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40%至75%有明顯的精神抑郁。老年人抑郁癥、焦慮癥等各類心理障礙患病率已達3%以上。
有專家認為,身患疾病、缺乏慰藉、與子女發生矛盾等是造成老年人輕生事件的主要原因。專家表示,步入晚年的老年人群體內心更加敏感,特別是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生病之后不僅要忍受病痛,還要面對如何就醫、無人照料等各種難題。同時,因為沒人陪伴,由養老問題、重大疾病、家庭糾紛等產生的負面情緒無法得到排解和撫慰,容易造成悲劇頻發。
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我們身邊的這些面容慈祥的老年人們,心里正承受著無法忍受的痛苦,他們慈祥的面容背后,蹣跚的腳步當中,隱藏的是深深的痛!
怎么辦?
社會和家庭需要了解老年人的這些痛,應給予老年群體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對于子女來說,老人患病后,不僅僅需要在治療疾病上盡心盡力,更需要多陪伴老人,給予老人更多的心理安慰,給他們孤寂、痛苦的晚年生活帶來溫暖和活力。
但是,“解鈴還需系鈴人”。對于這樣的問題,解決的主力軍,還是老人自己。當疾病的疼痛來臨,老年人要逐漸接受現實,枝頭繁華時自然好,黃葉將落時也不需要天天流淚,接受現實,積極調整心態,對于老年人,特別是患病的老年人來說,是最好的良藥!要多想生活的美好,不要因為病痛而走向極端。同時,老年人要學會對子女和家人表達需求,不要把事情都憋在自己的心里。還有,老年人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尋找精神慰藉。與其生活在痛苦里,為什么不多選擇幾條路呢?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是,一旦出現心理問題,老年朋友一定要及時求助專業醫生,這是一個非常必要的途徑!很多老年人認為自己經驗多,生活閱歷廣,看破了人間紅塵,其實,無論您多老,無論您經歷過多少的大風大浪,當您因為病痛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最好的醫生不是您自己!尋求專業的幫助,才能讓您度過這無邊的痛和荒唐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