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嫻
(黑龍江財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蔬菜出口遭遇SPS措施的原因分析
□胡嫻
(黑龍江財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近年來,我國蔬菜出口頻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WTO的《SPS協議》意在保護食品安全、促進農產品貿易的國際多邊協議成果。但被一些發達國家運用,成為限制農產品進口的一種貿易壁壘,對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發展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積極取得進口國質量體系的認證,加強進口國蔬菜檢驗檢疫措施信息的收集,制定蔬菜質量標準體系,全面提高蔬菜品質,是應對SPS措施解決蔬菜出口的關鍵措施。
SPS措施;蔬菜出口;質量標準體系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2.08
SPS協議全稱為《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的協議》,是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成果,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協議,該協議的主要內容是有關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國際規則。WTO各成員國依據《SPS協議》實施的SPS措施是一些針對農產品、食品而采取的強制性標準性檢驗措施,比如農藥殘留量標準等,意在保護本國國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促進農產品和食品貿易的健康發展,為農產品貿易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為農產品、動植物產品、食品提供規范的衛生檢驗檢疫標準,為農業貿易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證。我國入世前后共向WTO提交了一百多項SPS措施,為我國農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1外部原因
在蔬菜出口方面受SPS措施影響最大的標準是規定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和包裝標準,尤其是農藥殘留量標準,在蔬菜出口貿易中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標準之一。日本是世界公認的食品安全標準要求最高的國家,為確保食品安全制定的“肯定列表制度”是日本為了檢測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制定的一項特殊制度,包括要檢測799種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其中對藥物殘留的限定標準中有320項是我國尚無標準的,除了農藥殘留外還要檢測保存劑、染色劑、甜味料等。歐盟對蔬菜進口的檢驗檢疫也非常嚴格,主要防范目標也是病蟲害和農藥殘留。歐盟為此出臺的新法規提高了檢驗標準,雖然其初衷是為了保護環境,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但是同日本一樣,這些高標準起到了貿易壁壘的作用。
2.2內部原因
第一、蔬菜產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不長。我國大規模生產型的蔬菜龍頭企業較少,蔬菜合作組織不但少而且小;貯運冷鏈建設滯后,市場建設不足,科技服務難以落實到位。第二、農業人員種植管理水平低,農業人員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農業人員技術水平低,沒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對蔬菜施肥標準不準確,農業人員以為要讓蔬菜長得大,有高的營養價值,不受蟲害侵蝕,就要不斷加大施肥比例和農藥比例,從而導致蔬菜施肥過多反而失去營養價值,農藥使用過多,使蔬菜農藥殘留物多。第三、蔬菜質量不高,有過多農藥殘留物,含維生素較少,外觀色澤不鮮艷。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蔬菜用肥料過量所以達不到人體所需維生素C的90%、維生素A的60%。
3.1制定蔬菜質量標準體系,提高產品質量
應對SPS措施,增加蔬菜出口,必須提高蔬菜產品質量,按照國際標準生產蔬菜,必須以國際標準建立蔬菜質量標準體系。建立一套完整的適用的蔬菜質量標準體系必須以保證綠色蔬菜的無污染、安全、優質和營養的特性為主要目的,從種植開始一直到最后產品包裝一整套的質量標準體系,包括產地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生產操作規程和衛生標準等。從選種子開始不為了提高產量而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的農藥和肥料等,使得產品符合綠色食品標準。強化農民的質量安全意識,加大農業標準宣傳的力度和提高農民實施質量化生產的積極性,從而落實質量化生產,全面提高蔬菜的質量。建設綜合性農產品檢測中心,添置配套相關檢驗檢測設備,全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實行無公害農產品市場準入制。
3.2提高蔬菜產業化規模化
蔬菜產業發展需相關部門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協作,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組織落實。擴大蔬菜基地種植面積,力爭面積集中連片,促進菜地有序流轉,擴大蔬菜集約性生產規模,促進蔬菜的機械化耕作、標準化無公害生產發展。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集中連片的耕地作為種苗培育、農民培訓和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肥料、新藥劑的試驗示范推廣基地,配套相應科技設備和設施,以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拉動蔬菜產業的全面發展。
3.3提高蔬菜種植人員管理水平
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相關政策,積極對農業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用于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設施、新肥料的推廣應用,以提高蔬菜生產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農超”對接,轉變蔬菜產銷方式,提高農業人員管理水平。
1004-7026(2016)02-0016-01中國圖書分類號:F752.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