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光
(遼寧省綏中縣網戶鄉農業技術推廣站遼寧綏中125200)
玉米播種后田間科學管理技術
□李雪光
(遼寧省綏中縣網戶鄉農業技術推廣站遼寧綏中125200)
玉米是我們省市縣第一大栽培作物,玉米生長的環境發生不斷的變化,玉米栽培的問題越來越多,只有我們用科學的方法適應自然的不斷變化,人為地提高抵御災害能力。
玉米;環境;科學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2.39
玉米是遼寧省市縣第一大栽培作物,近些年來由于氣候逐步變暖,氣候條件發生不可預見的變化,玉米生長的環境發生不斷的變化,玉米栽培的問題越來越多,玉米生產發育需要保障營養全面充足,沒有病蟲草旱澇倒伏多因素的干擾,使玉米生產走向科學發展的軌道。因而,只有我們用科學的方法適應自然的不斷變化,要建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和方法,人為地提高抵御災害能力。
近些年來主要是用除草劑除草,芽前除草的應在播種后墑情好5~7d內噴施除草劑,在墑情不好情況下,應觀看天氣預報噴藥后2~3d,能降雨更好;苗后除草的應在草大約都出齊玉米葉片5~6葉時選晴好天氣及時噴藥,噴后24h不降雨為好。如果前兩種除草效果不佳,應人工噴施百草枯或是人工鏟除、拔除雜草,田間無草8月份三代粘蟲少或無,草多蟲就多,草多與玉米爭奪養分,又誘發害蟲,種地一定要田間無草害。
每年都有不同原因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苗短壟現象,一般缺2-3成可以不補,采用前后借左右跨留雙株、三株可補充苗的不足;如果缺3-4成苗左右,周圍有借的苗缺苗的兩端留三株,也可補種早熟品種。補種的缺一株不補,缺二株補一株,缺三株補二株。補種的玉米在10葉期噴一次噸田寶或玉黃金以防倒伏。缺苗50%以上的要盡早毀種。
間苗和定苗是兩項工作,但是農事忙碌時節,這兩項工作合二為一也是可以的,但是必須注意時間得當,過早,會因蟲害或其他原因而形成缺苗斷壟;過晚,則會使擁擠的幼苗導致因光照不足而長的細長,并且還消耗地力。一般情況下,在玉米苗期處在高溫條件下,幼苗生長較快,可在3~4葉時候一次性間苗、定苗。7ym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間苗一般在2葉一心期,定苗一般在3~4葉期進行,因為此時玉米籽粒的營養物質已經基本消耗完畢,如果苗擁擠則爭肥爭水并將影響光合作用。定苗晚易造成減產。間苗、定苗應在晴天下午進行。因為病害、蟲咬以及生長不良的苗,經中午日曬,易發生萎蔫,便于識別淘汰。根據苗相決定取舍。掌握“去弱留強、間密存稀、留勻留壯”的原則,選留大小一致、植株均勻、莖基扁粗的壯苗。保證密度。對于缺穴、斷壟的地方,可以帶土移栽或在相鄰穴(行)留兩株,以保證密度。7ym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我們地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大風與對流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倒伏嚴重的有絕收的,有的減產20%~30%、40%~50%、60%~80%不等。以前總是以為對大風沒有辦法,近幾年隨著抗倒藥劑研究走向成功,使用抗倒伏藥劑可使玉米抗倒伏能力顯著提高2~3級風的能力,倒伏的幾率極低。667m2用噸田寶50ml或黃金20ml對水15~20kg于10~12葉期噴施一次,可增多氣生根(霸王根),根系深扎,根量增加,基部莖節縮短,莖增粗彈性好,棒位下降,棒位以上節間拉長、葉稀利于通風透光,既高產又穩產。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澇出現,對產量影響極大,玉米在拔節孕穗抽蓼階段需水量大,此時出現萎蔫時要及時隔壟澆水,旱時灌水會收到不減產卻增產效果。排水不暢低洼易澇地塊在降水后積水時,應在兩天內盡早人為排出積水,以免造成澇災死苗現象,以求不減產。
玉米螟是減產的啞巴災。2013年全縣螟蟲大發生,減產嚴重,今后每年都要重視對玉米螟的防治。玉米螟生物防治可以在4月初采取白僵菌封垛技術,也可以在6月初~6月10日用赤眼蜂防治,在田間別蜂卡,第二次在一周后田間別蜂卡。化學防治在6月20~25日左右,667m2用殺螟腈50ml對水15~20kg噴霧,藥效期60d可連續防治8月份的第二代螟蟲。(在噴施殺螟腈時與噸田寶或黃金二藥混在一起同時使用)。晚播玉米蚜蟲主要著生在玉米蓼上,要及時用防蚜蟲藥劑防治。病害主要是葉斑病類,但每年發生的比較輕,是一種伴隨現象,一旦大發生要用有效藥劑防治。
玉米果穗由乳熟、蠟熟、成熟三個階段,特別是在玉米黃皮后,籽粒表層表現較硬,而籽粒中段以下至棒胚部著生點仍處在腳軟的蠟熟階段,不能收獲,真正的成熟時將玉米棒掰斷,橫斷表面由頂端到胚尖處均呈硬的狀態,未有乳白色的圈跡現象(黃白相間一圈也叫成熟線),粒胚部不軟與頂部程度相當成熟線消失時為完全成熟,可以收獲。如果過早收獲,一般每667m2可減產100~150kg。
[1]尹維峰.談玉米播種及田間管理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01).
1004-7026(2016)02-0063-01中國圖書分類號:S5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