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冰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鄭州450044)
論大學體育對推動城鄉社會體育發展的重要性
□杜一冰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鄭州450044)
本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在分析當今社會體育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討論了大學體育與社會體育發展的關系,進而闡述了大學體育對推動社會體育發展的重要作用。
大學體育;社會體育;推動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2.65
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斷提升,人民對于健康的認知不斷加深,對于健康的需求也不斷增強。在此基礎上,社會體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尤其是《全民健身計劃綱要(1995—2010)》和全面健身計劃(2011—2015)的提出,更是大大加速了社會體育的發展。大學體育作為體育科學理論的主要研究基地和體育人才的培養基地,對社會體育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1.1人民群眾的體育意識不斷增強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人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身體在長時間的工作中也經受著損耗。尤其是一線、二線城市的上班族,經常加班熬夜,運動是不可多得的減壓方式,也是強身健體的主要途徑。而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強健的體魄是長生健康的法則,尤其是廣場舞的興起,充分帶動了中老年人的運動熱情。運動、健身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健康成為了人們共同的追求。此外,近年來,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不斷出現,都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國家又缺乏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因此,參加運動,強身健體,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1.2體育漸漸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個時代的映射,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其生活方式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在物資貧乏的年代,人們沒有多余的金錢和空閑去參與體育運動。而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體育消費能力增強,閑暇時間增多,體育作為一種集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方式逐漸被帶入到家庭生活之中去,并逐漸成為穩定的生活內容,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家庭式的體育兼具著休閑娛樂的功能,有助于家庭和睦,緩和家庭矛盾,建設愛心家庭;團體式的體育活動又蘊含著交際交友的功能,正所謂“請人吃飯,不如請人出汗”,參與共同的體育活動是人際交往的良好途徑;而個人式的體育運動能夠幫助個體宣泄情緒,緩解壓力,促進身心愉悅發展。
1.3體育人口逐漸增多,社會體育的發展結構更加合理
體育人口是衡量社會體育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根據《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效果評估結果顯示,截止2014年底,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達到33.9%,比2007年提高了5.7%,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中的體育人口分別增長了6.7%、5.4%。我國體育人口的增長數量和增長速度都大大超過預期。同時,社會體育的發展結構也趨于合理。參加體育運動的人群年齡不再以老年人、青年人為主,中年人運動的比例不斷增加;體育運動項目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除了武術、跑步、氣功等傳統的運動項目,網球、游泳等現代的運動項目也得到發展,深受民眾喜愛;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強身健體,體育更多地增加了娛樂、休閑的功能。
大學體育與社會體育屬于不同的國家管理系統,二者發展的路徑不同、發展手段不同、目標也不同,但都歸于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之中。大學是高等教育學府,是培育人才的基地,是現代文明的產物,而社區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大學體育能夠完善體育人才培養方式、更新體育人才培養手段,促進體育人才的社會化,增加大學體育的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功能;大學體育是體育科學的研究基地,有完整的科研系統、豐富的人才資源以及雄厚的文化底蘊,在體育理論研究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能夠完善社會體育理論基礎,提供科學合理的社會體育指導方法,進而更好地指導社會體育工作,幫助社會體育運動的有效開展;大學體育資源如體育運動場地、體育運動器械等,可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體育共享,緩解社會體育資源不足的壓力。
3.1大學體育為社會體育輸送人才
“大學自誕生以來就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過知識傳播、知識創造,以及與社會的互動而對社會文化產生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時代的發展賦予大學體育新的使命,大學是人才的搖籃,大學體育培育出大量的體育人才,他們掌握先進的體育理論、科學的體育知識以及準確的體育技術,當他們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影響社會體育的發展,幫助周圍的人更加科學地進行體育運動。大多數體育人才離開學校以后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如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等。另外,具備基本鍛煉能力的大學生也可以參與到社會體育工作之中。在社會體育工作中,體育人才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給予社會體育合理有效的指導。尤其是一些技術動作要求較高的運動,如網球、攀巖、競走……都需要專業的指導,大學體育恰恰具備這種人才資源優勢。
3.2大學體育為社會體育提供場地設施
當前我國社會體育資源緊張,滿足不了日益增大的體育人口的需求。社會體育運動相對松散,缺乏統一的場地、場館,而很多大學的操場、網球場、體育館存在著長時間的閑置,除了學生上課,基本空置。大學體育資源的有償或無償開放能夠緩解社會體育資源不足的壓力。如大學周圍的城市居民可以在環境靜謐、運動氛圍濃厚的大學操場散步、跑步、打太極等等,也可以利用大學圖書館資源幫助社會居民了解和掌握體育理論知識。目前國內有不少大學圖書館對社會開放,允許城市居民辦理借閱證。也有不少大學體育操場、體育館承接社會體育運動會,并在組織、實施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幫助,幫助社會體育運動會的圓滿完成。
3.3大學體育有助于社會體育規范化發展
社會體育運動參與人員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等特征,同一體育社團的人口年齡、學歷、知識、技能水平存在著很大差異,不同的體育社團有各自的特點。而包括廣場舞、廣場操在內的惠及大眾的各類社會體育形式,更是缺乏統一、高效的組織管理結構。社會體育的自由性使得其在發展過程中必然受到一些物質和經濟條件的制約。隨著社會需求的多樣化發展,大學體育與社會體育交互共融的元素越來越多,大學體育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也必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體育的發展,幫助社會體育實現規范化的發展和進步。
3.4大學體育文化影響社會體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學生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就不可避免地受學校物質精神文化的影響。大學體育也是如此,學校通過體育比賽、體育課程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信仰,提升學生的體育文化品位,塑造自身健康的體育價值觀。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體育歷史文化、體育建筑標志或者體育口號,這些體育文化將根植于學生、教師的心中,然后向外輻射。
近年來,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勢頭迅猛,社會體育人口迅速增加,社會體育產業也隨之興起,有利于我國體育事業的更好更快發展。但是在社會體育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體育資源不足、體育管理人才缺乏等等。大學體育在人才培養、管理模式開發、知識資源儲備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大學體育與社會體育交互共融,共同發展,是促進社會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大學體育對于推動社會體育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004-7026(2016)02-0099-02中國圖書分類號:G81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