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人研
2015年,廣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緊緊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突出重點,攻堅克難,扎實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各項工作的開展,伴隨著一項項政策創新突破,一件件“紅利”穩增惠民,譜寫了全面完成“十二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任務的嶄新篇章。
亮點一:推動自治區人民政府與人社部簽訂合作備忘錄,爭取國家層面支持取得新突破
2015年12月16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北京簽署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推進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改革與發展備忘錄》,就大力推進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工作,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4個方面20項內容進行合作,廣西將在政策扶持、項目審批、資金投入等方面獲得人社部的重點傾斜和支持。
亮點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業創業“新政”。更多勞動者享受政策得實惠
自治區制訂出臺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8條政策,實現四個方面的政策創新和突破:以新增崗位社會保險補貼為切入點,鼓勵各類企業開發新崗位;推進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等平臺建設;鼓勵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就業;支持農民工創業,提升技能水平。在政策的驅動下,廣西社保穩崗補貼政策進入實施階段;與騰訊上海創業基地運營團隊合作建設的廣西首家眾創示范基地正式開業運營。截至目前,企業新增崗位4300多個,發放新增崗位社會保險補貼330萬元;全區共建成創業孵化基地58個,入駐企業和各類組織1095戶;全區認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349個;農民工創業園、農民工技能大賽等一系列重點工程和工作順利開展。全區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熱潮。
亮點三:創新服務農民工體制機制。助力農民工實現“創業夢”“致富夢”
2015年,廣西啟動自治區農民工創業園試點建設,確定了馬山縣、柳江縣等14個縣(市、區)為試點縣,給每個試點縣下撥了500萬元補助資金及10~20公頃不等的土地使用指標,創新提出了6條建設標準和驗收考核辦法。入駐企業179家,開工128家,吸納5700多名農民工就業。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實施暫行辦法》,首次把農民工、農民創業納入創業擔保貸款范圍,貸款額度10萬元。開展第二屆廣西農民工技能大賽,首次采取現場比賽、現場評比、現場鑒定、現場頒證的方式選拔出300名高級工、3660名中級工、13578名初級工,30人獲得“廣西技術能手”,10人獲得“廣西五一勞動獎章”,帶動崗位練兵人數超過10萬人。評審認定20個廣西優秀勞務品牌,認定39所學校(培訓機構)為自治區農民工培訓實訓基地。
亮點四:全力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社保服務取得重大突破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區社會保障“一卡通”發卡數達1232.68萬張,全區1924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持卡直接結算,占全區定點醫療機構的83%,能異地購藥直接結算的定點零售藥店有3371家,占全區4180家定點零售藥店的81%,全區通過“一卡通”異地就醫結算平臺結算2.4972萬人次,其中門診8378人次,住院9588人次,藥店購藥7006人次,切實有效解決了異地就醫人員醫療費用結算難、墊支多、“跑斷腿”等問題。已實現與云南、重慶開通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并與“東三省”簽訂異地就醫合作協議。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臺、手機自助服務平臺和“人臉識別認證”系統等直通全區各市、縣、鄉鎮、社區。
亮點五:實施系列社會保險“紅利”政策和工程。社會保障更加普惠于民
2015年,廣西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全力做好穩增長工作。失業保險費率從3%降到2%,預期幫助企業減負10億元;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該企業及職工上年度繳納的失業保險費50%作為補貼。全區受惠企業達1000多家,受惠職工達20多萬人。全面降低工傷保險費率,預計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5億元左右。生育保險費率降低至0.5%。給予自治區重點工業園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降低費率補助資金8500多萬元。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普遍提高。連續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目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達到月人均2036元;失業保險金標準調整后參保失業人員每月可領取的失業保險金每檔提高16%~20%;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提高到人均380元,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支付比例普遍達到75%以上;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供養親屬撫恤金三項工傷保險待遇每人每月分別增加205元、110元、100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原來每人每月75元提高至90元。全區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廣西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始實施;北部灣經濟區率先實現社保政策同城化,首開區域內統一社保政策的全國先河。
亮點六:取得高層次人才建設新進展。人才服務大局能力進一步增強
2015年,廣西設立首批12個廣西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獲批2015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名;新增自治區人才小高地6個,新增博士后工作站7個,確定12個第二批北部灣經濟區重大項目,遴選出30名第十八批新世紀十百千人選。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執行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105項,啟動中越跨境勞務合作示范區試點工作,新確定自治區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和單位13家。職稱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緊缺高層次人才招聘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亮點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推進落實多項收入分配政策
2015年,廣西制定實施艱苦邊遠地區招錄公務員8項傾斜政策。首次將鄉鎮機關定向招考優秀村(社區)干部等“生產一線”人員工作納入全區四級聯考。所有的崗位實現開考,消除了以往存在的因達不到比例而不能開考的問題,有效緩解了基層錄用公務員難。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工作,為4.3萬人兌現待遇。簡化自治區直屬行政機關補充工作人員手續。多渠道開展公務員培訓,參訓人員達47.8萬人次。落實822名軍轉干部的安置工作任務。落實多項收入分配政策,基層職工待遇不斷提高。調整全區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調增幅度為16%左右,全區各地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達到1000元以上,達到全國中等水平。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鄉鎮工作補貼。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和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進度居全國前列。
亮點八:完善和諧勞動關系機制。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力維護
《廣西壯族自治區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于2015年7月1日起實施。全面推進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制度和勞務派遣制度的實施。推進勞動標準執行工作。通過抓仲裁院建設、基層調解組織建設,強化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和處理工作。全區14個地級市和98個設立有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縣(市、區)全部完成了仲裁院沒立,覆蓋率為100%。鼓勵各市縣開展勞動監察交叉執法,有效維護了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