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天
基本案情
2013年2月,某公司招聘文秘人員,要求為女性已婚已育。小張在《入職登記表》中填寫已婚并已生育,但她實際上并未生育,后小張應聘成功并簽訂3年勞動合同。2014年10月,小張生育一子。某公司以小張在人職登記時提供虛假個人情況,導致公司在被欺詐情況下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為由,于2014年10月與小張解除勞動合同。
案件分析
一、用人單位能否對女職工設置招聘條件為女性已婚已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條和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性別等不同而受歧視。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條件。用人單位在招聘中,如果能夠證明該崗位為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崗位或者工種的,可以設置排除女職工的招聘條件。某公司招聘的文秘崗位很明顯不屬于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崗位或者工種,也與是否結婚或者生育沒有關聯性。某公司在招聘時,可以就勞動者的身體狀況、學歷、工作經歷等與履行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情況設置條件。但勞動者的婚育情況屬于個人隱私,不會影響勞動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用人單位以此為錄用條件,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的規定,構成了就業歧視。因此,為保障女職工的平等就業權利,某公司不得將女性已婚已育作為招聘條件。
二、勞動者是否應當向用人單位如實提供本人的婚育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某公司在招聘時,對勞動者的身體狀況、學歷、工作經歷等與履行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享有知情權,可以對勞動者進行調查和詢問;勞動者也有如實說明上述與履行勞動合同相關的本人情況的義務。但勞動者的婚育情況顯然與履行勞動合同不存在直接因果關系,某公司在招聘小張時調查婚育情況,小張有權拒絕回答或者以其他方式回避此類問題。
三、女職工隱瞞婚育情況訂立勞動合同是否構成欺詐而導致勞動合同無效
用人單位出于女職工存在孕期、產期和哺乳期特殊時期不能夠提供正常勞動考慮,不愿意招收女職工。而用人單位即使要錄用女職工,也只愿意招收已婚已生育女職工。主要是認為已生育婦女相比未婚女職工,再生育的概率相對不大,使得用人單位在錄用女性勞動者后可以享有較長的勞動用工期。由此迫使女性求職者往往隱瞞自己未婚或者已婚但未育的情況,而虛構自己為已婚已育,以達到能夠就業的目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欺詐指一方當事人以訂立勞動合同為手段,以獲取非法利益為目的,故意告知對方當事人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民事行為。下面就小張隱瞞婚育情況訂立勞動合同過程中是否構成欺詐行為進行分析認定:第一,小張明知某公司要招聘已婚已育勞動者,為了能夠被某公司錄用,主觀上有隱瞞已婚未生育事實的故意。第二,小張在客觀上實施了在《入職登記表》中填寫已婚并已生育的行為,掩蓋了其實際上已婚但未生育的真實情況,向某公司作出已婚未生育的意思表示,發出訂立勞動合同的要約。第三,某公司要求招錄的文秘崗位人員條件為女性已婚已育,但因小張隱瞞已婚未育事實的行為,某公司對與小張訂立勞動合同產生錯誤認識,違背真實意愿作出與已婚未育的小張訂立勞動合同的錯誤承諾。第四,某公司招聘文秘崗位勞動者可以將學歷、職業資格、身體狀況和工作經歷等與工作相關的條件列為訂立勞動合同的主要條款或者關鍵性事實,但某公司將女性已婚已育列為勞動合同的必要條件,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規定的就業歧視。某公司既不享有將文秘崗位招聘條件限制為女性已婚已育的權利,也不享有應聘文秘崗位人員為女性已婚未育即不訂立勞動合同的權利,某公司限制訂立勞動合同條件為女性已婚未育行為不能夠得到法律保護。第五,小張在隱瞞已婚未生育事實與某公司訂立勞動合同后,有親自履行勞動合同的意愿,同時具有履行勞動合同的實際能力,小張不存在通過隱瞞未育事實獲得不法利益的目的。某公司不能證明小張不能正常提供勞動,也不能夠證明小張存在不勝任工作的情況。綜上所述,一方當事人實施的欺詐行為,應當實際上侵犯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法律出于保護當事人合法權利的考慮,對于實施欺詐行為的一方當事人應當給予相應懲罰,確認因欺詐而建立的民事行為無效或者部分無效;如另一方當事人并沒有受法律保護的權益受到侵害,實施欺詐行為的一方當事人不應當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評價,也不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小張在求職時隱瞞已婚未生育的情況,故意告知已婚已育的虛假事實與某公司訂立勞動合同,雖然表面上違背了某公司的真實意思,但實際上并沒有侵犯某公司的合法勞動用工權利。所以,小張的隱瞞行為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訂立勞動合同的欺詐行為,某公司不能以此為由確認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調解仲裁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