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倩楠
?
玉雕創出新天地
賓倩楠

圖為李云飛(左二)正在檢驗伙伴們加工的玉石成品。熱娜/攝
“天氣不錯,又是周末,淘寶去?”“老于,明天有時間不,咱去戈壁灘轉轉?”自2007年起,這樣的對話在十師北屯市隨處可聞,那時的北屯掀起了一股撿石淘寶大戰。一到周末,三三兩兩的好友或者親戚家人相約去戈壁灘尋覓玉石、奇石和寶石······空曠的戈壁,清新的空氣,藍天白云,愉悅的心情,不僅滿足了對玉石的渴望,也緩解了上班一周的工作壓力。自此,玉石行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起來,玉石工藝品也琳瑯滿目。李云飛的“元貞利亨玉石雕刻店”也乘勢應運而生。
這位80后的年輕人是地地道道的兵團第三代,父母親均是兵團十師一八四團的普通職工,靠種植收入維持家庭生計,家境很不富裕。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在團場長大的孩子自小就表現出強烈的獨立與自主意識,“靠自己的雙手,開創未來的路”是他長久以來堅持的夢想,從未動搖過。因為生活在邊遠的團場,也是緣于對藝術的喜愛,他從小就喜歡發掘和收藏戈壁灘上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展現出對石頭的熱愛和天分。大學期間,他通過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去拓展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周末時間,他選擇騎上自行車帶上一張地圖穿梭在這座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考察和尋找著適合自己發展的出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家人說起北屯興起了采玉撿石的熱潮,這又激起了他心中對玉石的渴望與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畢業后,這位一心想將興趣發展為一生事業的大男孩兒,憑借著他那敢想、敢做、敢闖的性格,放棄了擁有豐厚工資的工作,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到家鄉,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與追求,開啟了他的玉雕創業之路。
李云飛首先對玉石雕刻市場進行詳細的考察,他發現北屯從事玉石雕刻技術的多是從河南來的雕工,且設計千篇一律,雕藝單一古板。經過斟酌,他利用打工攢的一點小積蓄,背上行囊,獨自踏上了南下福建拜師學藝的征途。在做學徒的一年半時間里,由于他踏實肯干,勤學苦練,再加上他高超的悟性,贏得師傅的喜愛,成為師傅的得意門生,并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都傾囊相助。這段時間他僅靠著做學徒每月的幾百元錢攢出了他創業的第一套機器。出師的時候,他謝絕了師傅的挽留,抵抗住了大都市的誘惑,回到了心心念想的家鄉。
創業的道路并不好走,這位年輕的追夢者在玉石行業里白手起家,無人能幫、無人能助的他憑借著心中的信念,依靠著聰明才智,在北屯市商貿城內開辦起一家玉石加工小作坊,但生意并不景氣,甚至有一段時間,他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從小一起長大的高亞軍得知好友創業受阻的事情后,辭掉了一八四團機關既體面又穩定的工作,加入了好友的創業行列。自此,一個人的孤獨、無助、艱難的境遇隨著好友的加盟而變得明朗起來,哥倆一起攢錢又購買了第二套機器,在探索中兩人的小作坊步入正軌。恰逢此時,和他倆一起長大的發小們也陸續畢業了,源于多年前的一個約定,源于對當時這位孩子王的信任,這些同樣心系家鄉,擁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有志青年又重新聚集在了一起。從此兩個人搭檔的小作坊發展成擁有9名大學生成員的團隊組合。他們之中都是各高校的畢業生,一些是美術專業畢業的,對藝術有著很深的摯念,愛好對新奇物件的創意設計。而李云飛更是不吝嗇將自己所學到的技術分享給大家,于是一個分工明確,配合緊密的高素質團隊就此形成。李云飛的創業道路也真正邁出了成功的一步。5個人合租一間房,每天在工作室一干就是9個多小時,這一干就是一年多。通過努力,李云飛帶領的團隊憑借著精湛的技藝、優良的品質、誠信的服務、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北疆的玉石雕刻市場小有名氣,在玉雕市場上,他們團隊制作的玉石戒面占市場銷售總額的80%,被當地玉雕行業稱為“精英團隊”。
“2015年,是我最幸運的一年。”李云飛在交談中興奮地說,“要不是那天在額河玉奇石協會趙會長的店里碰到剛好來檢查工作的張軍旗主席,其實,今年我就回一八四團了。我非常感謝張主席,是他心系我們,積極支持和鼓勵我們,積極幫助我們聯系十師團委,幫助協調創業資金,給我們指了一條明朗的路,幫我們把握好了大方向。”經過努力,李云飛的經營范圍由小作坊轉變為現在的在西北路和一八四團各開了有一定規模的玉石店面,每人的月薪也可得5 至7千元。為講求誠信,他們彼此之間簽訂了“誠信協議”。李云飛告訴我們,即使再窮,哪怕顧客給的玉石再值錢,一塊(件)就能抵上他們一個月的工錢,他們也不能拿顧客的一顆一粒。為了提升自己的技術,跟隨潮流的發展,他們多次赴深圳和福建學習玉雕技術,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正是因為他們不斷追求新事物,不斷變革新技術,更新理念,他們所接的訂貨單已經安排到2016年12月份,最高一份訂單價值近10萬元。
為了使小伙伴們的專長得到最大的優化配置,他們不但開創了自己的“玉石微商”,而且計劃在今年要實行工作轉型,由單純的來料加工向著自產自銷的方向發展,同時要引進戒面、吊墜的鑲嵌業務,李云飛自信地說:“我們的團隊會滿足顧客的每一個需求,只有你們想不到的,沒有我們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