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小學三村校區 嚴瑋佳
寫作是學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感受的一種心智活動過程。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小學語文課標對于作文的要求讓我感受到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作文教學生活化是指在作文教學中,讓作文教學的內容從學校、家庭向社會、自然延伸,要寫生活中的內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讓生活走進作文教學的課堂。
作文教學 生活化 社會實踐
若要說語文教學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恐怕就是“作文該怎么教”了。這幾年的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使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感受到寫作的快樂。他們的寫作基礎差,錯別字多,句意表述不明,內容脫離現實,沒有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仍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將學生關在教室里,遠離多姿多彩的生活。學生對生活越來越陌生,怎么能寫出豐富多彩的文章呢?本文旨在借鑒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從本校實際狀況出發,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陶行知先生曾把教科書比作是干硯腌菜,將那些脫離生活的教學比做是鳥籠似的教育。他強調要引導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去求得知識,獲得本領,發展情感。
1.從真實的生活情境出發,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積蓄,充實的生活是好作文的源泉。學生在寫作之前,應學會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有條理地推理,進而為寫作準備所需的積蓄。
中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寫作的起步時期,讓他們憑空就寫出一篇文章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在教學中年級孩子寫作前會事先布置孩子們去做一做這件事或者提前觀察要寫的事物,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第二天教學作文的時候,孩子們就不會覺得無話可寫了。
2.從短小的語言文字練起,抓住生活靈感
學生寫作應多注重短小文字的練習。短小文字可以是小品、隨筆、雜感、速寫、特寫、雜文等等。其練習的要求很簡單:學生看到什么,心中有什么,就把它寫出來,能夠讓人家看明白即可。
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我在教學《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候,發現班上同學的父母大部分都是來蘇務工的,他們很少回自己的家鄉。在教完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活動結束后,我讓學生把今天活動的感想寫下來,不要求字數,只要是自己的感想皆可。
學校里的東西太少,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學校內,將學生完全隔離起來。我們要讓學生到社會中去學習,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墻,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社會中去。
1.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為了讓小學生們親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我校組織了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如春游、秋游、科學探索日活動、軍訓等,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關心社會發展。
還記得那是一個氣溫很適宜的日子,我校開展科學探索日活動。剛來到科技館,同學們就被一項項科學實驗吸引住了。午飯后,我帶領學生來到東太湖邊。東太湖湖水碧波浩淼,茵茵草木自然清新。學生們各個驚嘆如此美景,玩得不亦樂乎。返校后,我讓他們說說今天最吸引他們的是什么?在暢談的過程中同學們表示應該把今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因為今天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有了寫作內容又激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文似乎就變得不那么難寫了。
2.百花齊放的學生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是學校文化建設和特色發展的重要載體,可以豐富學校課程,活躍學生課余生活。我校一直把社團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開設了農耕樂、剪紙、舞蹈、田徑、國學、機器人、書法等學生社團,為校園文化添上鮮亮的一筆。
我校特設農耕社團,由年紀稍長的老教師做指導。民間盛傳著 “驚蟄春翻田、農夫閑轉忙”的諺語。這不,剛開學農耕社團的“小農民們”就頭戴草帽,手提菜苗,肩抗鋤頭來到了地里,準備趁著這大好時光,種下新一學期的希望。轉眼秋天來了,在這個豐收的季節里,孩子們在田地里體驗著農耕生活,收獲著喜悅。農耕社團是學生們最喜歡的社團之一,他們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從開始的播種,到中期的田間管理,直到最后的收獲,全程參與,既增長了見識,又培養了能力,真正達到了“教學做合一”。
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在參加了農耕社團后這么寫道:“一曲勞動之歌在校園內響起:‘我來摘’,‘用力啊,拔呀,拔呀,拔紅薯!’。在這美麗的季節里,大自然是我們最廣闊的教室,賦予我們取之不盡的源泉。同學們各個興致高昂,舉著鋤頭挖紅薯,臉上蕩起了幸福的笑容。他們小心翼翼地采摘著紅薯,放在精心準備的籃子里。轉眼間,籃子里裝滿了碩大飽滿的紅薯,真是令人欣喜!”
好玩、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引領學生們走向自然,不但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還可以欣賞自然美景,為寫作積累素材。自然界的風光是學生觀察、寫景的絕佳素材。植物的形狀、色彩、生長過程,動物的外貌、動作、生活習性,只要教師相機指導,學生便能很好地就地取材,抓住時機捕捉寫作素材。
寫作是生活的一個項目,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生活技能。寫作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技能,適應生活的需要,并不是應付考試。因此,當今的寫作教學要盡快走出重應試輕應用、重文學輕實用的誤區,積極借鑒、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回歸生活,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學生的今天,更注重學生的明天。
【1】張定遠.作文教學論集【M】.新蕾出版社,1982(1)
【2】陶行知著.陶行知文集——學前教育家文庫【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德藩.走近陶行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