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英志
?
冰雪情緣
——訪冰雪畫教師高成山
□祖英志
溫文爾雅的高成山老師,一談到冰雪畫創作,立刻情緒高昂、妙語連珠。聆聽著他的娓娓講述,我仿佛走進一個潔白無瑕、意趣盎然的冰雪世界,感受到一位老年大學教師的無私奉獻之心。
傳統的雪景畫,表現雪的技法主要是留白,而“東北風”的畫法,全部都是畫出來的,更富于表現雪景的變化萬千,讓東北雪景的大氣豪放躍然紙上。
作 者:您為什么會選擇冰雪畫創作和教學呢?
高成山:牡丹江就叫“雪城”,還有林海雪原、雪鄉、鏡泊冬景等,有豐厚的雪文化底蘊。在牡丹江市書畫院當院長時,我開始轉入冰雪畫的創作,刻意去打造牡丹江的冰雪文化品牌。
作 者: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您在冰雪畫領域都取得了哪些成績?
高成山:我在牡丹江帶出了三支冰雪畫創作隊伍——青年專業畫家、中小學美術教師、老年大學學員,已達200多人。其中有50多人次參加了省和國家級的畫展。有的還參加俄羅斯、英國和加拿大冬奧會畫展,擴大了“東北風”冰雪畫的影響。我編制的冰雪畫教材也已進入中小學課堂。
作 者:是什么原因讓您鐘情于老年大學的講臺?
高成山:老年大學是夕陽工程、朝陽事業。看到那些白發蒼蒼的老年人在這里獲得了求知的快樂,看到他們的作品日趨成熟,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滿足。
作 者:高老師,請您介紹一下冰雪畫的情況。
高成山:在中國,畫雪稱為雪景畫,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但過去的雪景畫,畫得多是南方的雪,從來沒有表現冰的作品。直到上世紀80年代,黑龍江省畫院的于志學老師,經過20余年的探索實踐,創作出了以東北冰雪為特征的冰雪畫,把大氣磅礴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引入冰雪畫界,從而在中國畫的歷史上,第一次有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