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縣老年教育理論研究會 余金魁
?
巧架彩虹渡彼岸
——淺談新課導入的藝術
□福建省德化縣老年教育理論研究會 余金魁
新課導入是一門教學藝術。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新課導入,能像磁石般牢牢吸引住學員的注意力,像鑰匙那樣悄然打開學員思維的門鎖,使其興致盎然地投入到新課中去?!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巧架“彩虹”渡彼岸,引發學員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常見的新課導入方式有以下幾種:
溫故引新式 這種方式導入新課是利用知識的承接性和相互滲透性,在學員原有知識的范圍內尋找與新課教學內容的結合點,然后平穩過渡,渾然天成。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時,可聯系已學過的《赤壁之戰》。因為這兩篇文章都是寫諸葛亮的超人才干的。采用此方式導入新課,可達到溫故引新的目的。
背景介紹式 在教詩詞時,教師可簡要介紹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生平。如《早發白帝城》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詩,從內容上看,詩中描寫的是輕舟歸途見到的壯麗景色,而本詩的內涵是通過行船的輕快來體現詩人遇赦時歡快、喜悅的心情。教師若在教學伊始就介紹一下詩人的生平和時代背景,那么就更有助于學員理解詩意了。
設置懸念式 疑是思之端,對學習過程而言,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據此,巧布疑陣,激起學員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讓學員在好奇中開始學習,是一種不錯的新課導入方式。
競猜謎語式 例如講授《回聲》一文時,教師可先讓學員們猜一個關于回聲的謎語,“家住深山坳,誰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近聽聽不見,遠聽聽得著”,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東西。等大家猜對了,教師再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回聲》這篇文章。”這樣導入新課,能很好地抓住學員的注意力。
板書圖示式 教師可利用板書、繪簡筆畫或欣賞掛圖等方式進行新課導入,以引起學員的學習興趣。
演示實驗式 演示或實驗式導課,直觀逼真,手腦并用,能加深學員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廣受學員歡迎的導課方式。
引用名言式 名人名言往往能揭示生活的真理。能夠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征,使學員對所要掌握的內容有明確的認識。引用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詩詞、格言、諺語等導入新課,可起到點明主題、渲染氣氛、創設情境的作用。例如,在講授《春》一文時,可引用法國雕塑家羅丹的名言:“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那么春天的美在哪里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作家朱自清是怎樣發現春天的美,并且用優美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的吧。教師引用名言導入新課,揭示了美無處不在的道理,能激發學員尋求美的興趣和愛美的情懷。
名人軼事式 如講授《贈汪倫》一詩時,可這樣導入新課:當時,安徽涇縣有個人叫汪倫,想請李白到他家做客,又怕請不來他,于是就寫了封信寄給了李白。信里說,他們那個窮山村有“十里桃花”。其實,根本沒什么“十里桃花”,只有個方圓十里的桃花潭;又說這里有“萬家酒店”,其實只有一家酒店,老板姓“萬”而已。后來,李白真的去汪倫家做客了。那么知道汪倫是跟他開玩笑之后,李白有沒有生氣呢?我們來讀一讀李白為汪倫寫的這首《贈汪倫》就知道了。
創設情景式 教師在教學伊始,可利用投影儀等現代教學手段導入新課,音樂、圖片、視頻等生動形象的內容,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增加學員的思維活躍度,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變得活潑而高效。
問題辯論式 辯論是激發思維的“催化劑”。用辯論方式導入新課,不但能培養學員質疑和獨立思考的意識,還能使他們充分感受思維碰撞帶來的愉悅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魅力。教師可通過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創設,激發學員進行觀察、推理和驗證,展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辯論,收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時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是為了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理想的新課導入是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學識進行智慧創造的結晶,“一波才動,萬波涌”才是新課導入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