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老年大學 郭廷灶
?
英語教學中的加、減、替換法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老年大學 郭廷灶
英語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師教學和學員學習的主要內容。但教材絕不是教學的唯一憑借。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些例子,教學生掌握這個工具,形成良性學習習慣,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可見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盡可能從教材的“復制者”轉變為教材的“創造者”,或拓展教材,或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增減,重新組合。把教學員“學會”教材,變成教學員“會學”教材。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根據學員的特點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地處理,既憑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對其進行再加工,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具體做法如下:
在特定教學情境中,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不斷變革與創新。課堂教學不是對教材內容的復制,而是教師對教材的再開發、再創造過程,因此教師要根據學員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將教材校本化、個性化,從而使教材內容更加符合學員需求,成為學員學習和創新活動的有效平臺。
真實語料,來源于真實生活。教師可貼近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在教學中借用老年學員身邊發生的事情,讓其直接體驗語言的應用,讓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成功完成內容替換。如學習教材《走遍美國》Episode 19 I Do(我愿意)這一集時,由于主要是介紹西方婚禮的,因此我在教學時引入了中國傳統婚禮的介紹。先把教材中的內容作為閱讀材料,向學員們介紹西方婚禮的風俗習慣;并把中國傳統婚禮習俗制作成課件,比較系統地介紹中國婚禮習俗,然后再比較中西方婚禮的不同。如我給學員們講授了中國傳統婚禮一般要準備四種食物:Chinese parents will put these four things under the quilt of the newly-wed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wish that may you have a blessed baby soon. Here we connect red dates (zao),peanuts(sheng), longan(gui), lotus seeds(zi)(早生貴子)。從而很好地替換了教材內容,增加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即教師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和適當補充,從而引導學員記憶相關單詞,擴大詞匯量,使他們成為高效學習者。教師還應適時增加相關的閱讀和寫作訓練,或讓學員在閱讀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此外,也可以結合學員身邊發生的事件對教材進行補充,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內容的補充不僅指語言知識的補充,應把跨文化意識注入教學中去,讓學員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提高學員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培養學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書,教材內容的補充還可包括廣播電視節目、影像資料、多媒體光盤資料、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以及報刊等其他資源。如組織學員學習彭麗媛在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關注婦女和兒童的教育情況。Education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not only gives young people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helps them become responsible citizens(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不僅給年輕人帶來知識和技能,還幫助他們成為負責任的公民)。李克強總理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答記者問精彩翻譯點評,如:“綠水青山貧窮落后不行,但殷實富裕環境惡化也不行。”(It is no good to be poor in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nor is it good to be well-off and live wi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以及觀看電影,等等。這樣教師能幫助學員從“本本”學習中走出來,設法拓展教學資源,采用不同形式讓學員親身感受和體驗語言的運用,拓展學員的學習和應用渠道。將學員從單一的記憶、接收、模仿的被動式學習中解放出來,逐漸培養出具備積極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從而切實提高英語水平。
教材里的內容并非都要進行講解,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刪減或簡化。教材內容的簡化是指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的內在結構和規律的基礎上,緊扣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從而達到化繁為簡的目的。教材內容的簡化有利于學員學習和掌握重點和難點內容,增強學員的學習信心、使其保有持久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此外,教學內容無須面面俱到,否則學員學習起來反而比較困難,不易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要根據老年學員的實際情況作出自己的判斷,大膽刪掉教材中不適當的內容,不重要的可直接跳過去不講。在實際教學中,我會對每一課的內容進行改編和縮減,使之成為一篇短文,突出本課的重、難點以及本課必須掌握的語法、句型及詞匯等,讓學員既學得輕松,又學有所獲。
總之,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教師會從原來照本宣科的“演員”變成教材的“導演”,做教材的“駕馭者”,將教材同本地教學實踐的特殊性有機結合,形成教師自己的“新”教材,從而使教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達到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效率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