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標準之『預』很重要
●胡立彪
根據不久前廣州市出臺的關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未來4年,廣州市將分階段于全市范圍內完成30座充換電站、5 000個交/直流充電樁的建設與運營。在加快公共場所的充電樁布點的同時,還將對現有住宅小區停車位進行改造,建議做到30%車位配置充電樁。而新建小區則要求100%車位要有充電樁,報建時就必須符合該要求。
與廣州市相似,青島市日前也出臺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意見。根據意見,到2020年,該市將建成充電站200座、充電樁49 000個,形成車樁相隨、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同時還將大力推進住宅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意見要求,原則上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車位要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
事實上,基于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及政策導向,國內許多地方都在像廣州、青島一樣籌劃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人士分析預計,隨著新能源車市場放量,國內充換電站建設將迎來密集擴容期,數量將逐年翻倍增長。多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去年充電樁訂單均出現大幅度增長,預計今年還將有新一輪的增長空間。以深圳市為例,僅半年多時間,該市的慢速充電樁便由去年5月的近3 000個增加到去年年底的15 134個,增長了4倍多。
那么,充電樁未來的市場容量到底有多大呢?根據2015年10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到2020年,我國將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用于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以充電樁均價20 000元/個、充電站3 000 000元/座計,未來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站)的直接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 320億元。再考慮到城市公共充電設施和家庭自用充電樁的投資,則整個充電樁市場的總投資有望達到萬億級別。
這么大的市場蛋糕,意味著什么?一個字:搶。一位充電領域的企業負責人表示:“2015年社會資本瘋狂進入,大家覺得充電樁是個好生意,覺得這可能是新的用戶入口,高頻、剛需、用戶基數大,于是都往這兒擠。”為了能搶得先機,許多企業甚至賠本也要干。這種局面很像前兩年打車軟件瘋狂燒錢搞補貼大戰的情形。而充電樁行業正處在早期的投入階段,商業模式雖然模糊不清,但著實吸引了一大批企業蜂擁而入。
不過,任何市場一旦開搶必會出現問題,目前充電樁市場已經有了不好的苗頭。利益驅使,加之該行業技術門檻不高,投機者就混雜其中。比如在華南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深圳,目前共有23家運營商進入備案名單。其中既有中興、比亞迪這樣的本土企業,也有科陸電子、鵬電躍能、普天新能源這樣的領域大鱷,還有生產電池的沃特瑪、從事環保的鵬達信這樣的非專業企業,甚至深圳地方政府投資的公共運輸企業也加入進來。企業背景可謂五花八門。
老話說“英雄不問出處”,不管以前是干什么的,進入充電樁市場能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干,也該鼓勵,但問題是許多企業根本就沒打算好好干。國家電網旗下上市公司國電南瑞集團的高級工程師倪峰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充電樁展會上,人人都說自己有系統,但打開他們的APP就會發現,里面的數據,比如充電樁位置信息,都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而且,這套系統既不能聯網,也不能遠程操控。”更嚴重的問題是,許多區域運營服務商為了跑馬圈地,只顧產品數量,忽略產品質量,在市場競爭中大打價格戰。這種惡性競爭必然使充電樁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很容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電樁市場剛剛起步,一定要做好預的工作,不然等問題積累起來再去解決就難了。而第一個要緊的預的工作,就是完善相關標準。
2015年年底,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發布新修訂的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5項國家標準(該標準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之前部分運營商建立的充電樁要進行改造,而質量低劣的產品也要被淘汰。但這也只是規范行業的第一步。現在充電樁行業亂象叢生,光有接口標準是不夠的,還要著眼安全等問題出臺強檢法規等規范市場發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