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華
(新疆地礦局第八地質大隊 新疆阿克蘇843100)
哈密黃山鎳銅礦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分析
■楊凱華
(新疆地礦局第八地質大隊 新疆阿克蘇843100)
黃山鎳銅礦田位于新疆哈密市東南105km。礦田范圍24×15km2,包括黃山、黃山東、香山、黃山南四個礦床,其中前三個本身已達大型礦床規模。受到黃山超巖石圈斷裂影響,形成了鎂鐵-超鎂鐵雜巖等多種成礦作用的鎳銅硫化物礦床,研究認為哈密黃山鎳銅礦屬于巖漿熔離型鎳銅硫化物礦床。
黃山鎳銅礦地質特征礦床成因
黃山鎳銅礦田位于覺羅塔格石炭紀巖漿被動陸緣東段,屬塔里木地塊北緣。自石炭紀初或更早開始裂解拉張,晚石炭世早期初期匯聚,晚石炭世中后期固結。固結后發生陸內堆疊作用,形成沿康古爾塔格-鏡兒泉和尾亞以北兩條韌性剪切帶。晚石炭世末在新陸殼階段的弛張期形成黃山超巖石圈斷裂,導致苦橄質拉斑玄武巖漿侵位,形成鎂鐵一超鎂鐵雜巖帶。二疊紀起隆起穩定。
2.1地層
黃山礦田出露地層中南部為下石炭統干墩組,為夾火山巖的淺變質沉凝灰巖、含炭硅質板巖、變余砂(礫)巖、灰巖、片巖、淺粒巖及細碧巖等,北部為下石炭統梧桐窩子組,整合于干墩組之上,為灰綠色、局部黃色-黃灰色玄武巖、細碧巖、角斑巖、石英角斑巖、凝灰巖、硅質巖等。
2.2巖漿巖
礦區巖漿巖除鎂鐵-超鎂鐵雜巖體外,尚有時代在鎂鐵-超鎂鐵巖之前的石炭紀花崗巖類,包括匯聚期的閃長巖-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序列,以及固結期的鉀長花崗巖,少量花崗閃長斑巖脈體等、花崗巖類主要分布在礦田南部。
2.3褶皺及斷裂構造
礦田位于覺羅塔格復背斜東段,褶皺斷裂構造均較發育,主構造線為北東東向,其次為近東西向及北西向構造。區內黃山深斷裂及其派生的干墩大斷裂,均為北東東走向,其次為北東向的北山口斷裂、香山斷裂及近東西向的黃山斷裂、黃山南斷裂、魚峰和北大溝斷裂等,均成為土墩-黃山鎂鐵一超鎂鐵雜巖帶的導巖導礦構造,形成黃山鎳銅硫化物礦床成礦帶。該巖帶有土墩、黃山、黃山北(香山)、黃山南、黃山東及二紅洼等多個鎂鐵一超鎂鐵雜巖體。本礦田為黃山巖體、黃山東巖體、香山巖體、黃山南巖體。
3.1巖體地質特征
黃山礦床位于礦田中部,為本礦田中勘查程度最高的巖體,礦體產于黃山Ⅰ號巖體中。
Ⅰ號巖體:位于礦區中部。為礦區主要含礦巖體,呈近東西向,平面上似蝦狀,東西長3.95km,東窄西寬,平均寬400m,最寬840m。面積1.15km2。西部延深達1500m,東部變淺,剖面上似-火炬。巖相分異較好,地表在巖體南北緣圈定3個礦化帶。經鉆探揭露,深部有較大的熔離型硫化物礦體存在。
除Ⅰ號巖體外,礦區還有另外兩個小的鎂鐵-超鎂鐵巖體:Ⅱ號巖體出露于礦區東部,呈北東東向長條狀。長1.9km,寬100~150 m,為一巖墻。分異尚好,為二輝輝石巖-輝長蘇長巖-輝長巖組合,地表有褐鐵礦化、黃鉀鐵礬及少量的孔雀石,深部經鉆探驗證有鎳銅礦化,但未達邊界品位。Ⅲ號巖體經工作證實為閃長巖體,規模小,無礦化。
巖體圍巖為下石炭統干墩組,具侵入產狀,接觸界面清楚,普遍有熱變質形成的角巖及少量矽卡巖化和局部同化混雜作用。
3.2礦石類型
礦石礦物以金屬硫化物為主,少量氧化物,偶見硫砷化物。金屬硫化物以磁黃鐵礦、鎳黃鐵礦和黃銅礦為主,含量分別為>80%、14%、6%,次要礦物有紫硫鎳礦、四方硫鐵礦(馬基諾礦)、黃鐵礦、白鐵礦、閃鋅礦、針鎳礦、墨銅礦、方硫鎳礦和方黃銅礦等,稀少礦物有銀鎳黃鐵礦、砷鉑礦、輝砷鎳礦和輝砷鈷礦。表生礦物有孔雀石、鎳華、黃鉀鐵礬、褐鐵礦和石膏等。
3.3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以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及海綿隕鐵結構最普遍,其次為包含結構、焰狀、羽狀、根脈狀、葉片狀結構及浸蝕、網狀反應邊結構等。礦石構造以稀疏浸染狀構造最普遍,其次有珠滴狀、稠密浸染狀、斑點-填隙狀、塊狀及角礫狀構造、以及后期動力作用形成的似片麻狀和條帶狀構造等。
礦田成礦溫度:造巖礦物結晶溫度1600℃~940℃(橄欖石液相線溫度為1350℃~1600℃;斜輝石結晶溫度為1160℃~890℃;斜方輝石結晶溫度為1100℃~700℃;斜長石結晶溫度為1220℃~1075℃;角閃石結晶溫度為960℃~940℃),六方磁黃鐵礦形成下限溫度為325℃;黃銅礦形成溫度為365℃~290℃;礦石中常見海綿隕鐵結構,據研究其結晶順序為鎳黃鐵礦-磁黃鐵礦-黃銅礦-黃鐵礦。據實驗礦物學證實,鎳黃鐵礦從黃鐵礦中出熔溫度為425℃~450℃。綜合上述,金屬硫化物是在巖漿階段造巖礦物晶出之后開始結晶,故形成海綿隕鐵狀結構。粗粒較大的自形鎳黃鐵礦形成較早,估計在600℃左右;磁黃鐵礦的大量晶出較晚,但延續時間長,在450℃~425℃時已晶出的磁黃鐵礦析出鎳黃鐵礦;黃銅礦大量晶出在400℃以下;在熱液階段(350℃~300℃)時,形成黃鐵礦、黃銅礦及少量磁黃鐵礦,以及一些熱液蝕變礦物。
壓力:成巖壓力據計算為2.6~2.5×103Pa,深度約8.25~8.58km。
氧逸度:成巖階段fo2=10-11~10-13。礦石中常見磁黃鐵礦被黃鐵礦和磁黃鐵礦交代,通過熱力學計算,求得當400℃時,fo2= 10-28,300℃時,fo2=10-36,隨著溫度下降,氧逸度迅速降低,至200℃時,fo2=10-47。
硫逸度:據磁黃鐵礦組成與fs2、T關系圖,求得325℃時fs2= 10-11.5。隨著成礦作用演化和溫度降低,形成黃鐵礦數量明顯增加,表明硫的濃度逐漸增加。
造山帶匯聚-碰撞后,沿弛張性深斷裂上升的、上地幔局部熔融分離出的橄欖質拉斑玄武巖漿,到達一定深度中間巖漿房,經液態重力分異,不同成分的巖漿分層,上部比重較輕的偏酸性巖漿先上升侵位,同化圍巖并發生就地分異作用,后期侵位是巖漿房底部比重最大的超鎂鐵質巖漿,及熔離出的金屬硫化物,向底部及外接觸帶運移富集在構造活動協調作用下,脈動式分層上侵形成了與鎂鐵-超鎂鐵雜巖有關的、以深熔-貫入為主的多種成礦作用的鎳銅硫化物礦床,礦床成因類型為巖漿熔離型鎳銅硫化物礦床。
[1]白云來.新疆哈密黃山-鏡兒泉鎳銅成礦系統的地質構造背景 [J].甘肅地質,2000: 1-7.
[2] 黃明淵. 黃山東銅鎳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及靶區優選[J] . 新疆地質, 1990.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2-45-1